嫘[姓氏]

嫘[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嫘,中國漢字,組詞有嫘祖,出自《史記》。

嫘,姓也。

嫘祖Léi zǔ

[Lei Zu] 一作累祖,《史記》提到西陵氏之女,為黃帝之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神話傳說她是養蠶制絲方法之創造者,自北周以後,祖祀為蠶神。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之孫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治絲方法的創造者。北周以後被祀為“先蠶”(蠶神)。唐代著名韜略家、《長短經》作者、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題唐《嫘祖聖地》碑文稱:“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

河南西平縣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尊嫘祖“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鑑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之女嫘祖帝為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始養蠶,故《淮南蠶經》雲‘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此’。”這種說法在宋元以後開始盛行。

嫘祖和黃帝的另一位妃子“嫫母”一起,幫助黃帝治理天下,嫘祖在和黃帝巡視天下時,病逝於途中,黃帝謚嫘祖為“祖神”。

《隋書.禮義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不僅有“桑”、“蠶”、“絲”、“帛”等字,而且從桑、從蠶、從絲的字多達105個,這充分說明在商代以前,已經有絲製品,自然有由綢帛製成的衣服。

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西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討會”在河南省西平縣舉行。來自中華炎黃文化研討會、中國姓氏研究所、河南省炎黃文化研討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院、北京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等單位的60餘位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社會學家雲集西平縣,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蠶神嫘祖故里地望、嫘祖文化及嫘祖文化產業開發等進行了學術探討。

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正妃。她發明了植桑養蠶和繅絲製衣,使人們告別了赤身裸體的荒蠻時代,並與黃帝一起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被譽為“人文女祖”,祀為先蠶和行神而世代尊崇。《史記·黃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路史·後記》等典籍也記載:“黃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養蠶,故祀之先蠶。”

在為期三天的學術研討活動中,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嫘祖文化在炎黃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進行嫘祖文化研究的意義,嫘祖故里地望,嫘祖對華夏民族及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嫘祖姓氏源流等專題進行了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探討。

由於幾千年男權社會形成的文化傳統,對嫘祖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貢獻和所處的地位重視不夠,嫘祖文化研究幾乎處於空白。嫘祖生於何地,故里何在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此,嫘祖故里究竟在哪裡,成為此次研討會的一個焦點。與會專家學者經過到西平董橋新石器文化遺址實地考察和研究探討認為,西平縣無論是從地域或文化上都符合嫘祖故里的基本條件,是古西陵國的所在地,嫘故里就在今天的河南省西平縣。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魏嵩山在會上多方分析後指出:“黃帝之妻西陵氏嫘祖的生地及故里應在今河南西平縣,不在今四川鹽亭縣,亦不在今湖北新洲縣、浠水縣和宜昌市。今四川鹽亭縣是蜀人嫘祖王鳳的故里,而非黃帝之妻西陵氏的故里。西陵氏嫘祖既是黃帝之妻,有可能隨從黃帝到過今湖北新洲、浠水、宜昌等地,但非西陵氏族住地,因此黃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不會出生於此。”

嫘祖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正妃(《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她發明了植桑養蠶和繅絲製衣,被譽為“人文女祖”(《通鑑外紀》云:“西陵氏之女,為黃帝元妃,始教民養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視為先蠶”)。西平古為西陵(《水經注》載“西陵平夷,故曰西平”)。專家最終認定:西平縣呂店鄉的董橋遺址就是嫘祖故里。嫘祖故里在西平縣的認定,對西平縣作為絲綢起源地納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西平縣為絲綢文化之鄉的申報,以及全面開發嫘祖人文旅遊資源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家學者在在研討中還認為,嫘祖文化是炎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大對嫘祖文化的研究與宣傳開發力度,對於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促進中部的旅遊事業發展及經濟振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山西夏縣

嫘祖生於農曆三月六日,成年後嫁給軒轅。有一天,她去樹林中撿拾柴草,被一張大蜘蛛網蒙住臉。她不知何物,跑到水邊一照,像蒙了一層紗,覺得很好看。她想,如果把紗厚制一些罩在身上,比穿戴樹皮樹葉不是又輕鬆方便嗎?於是,她便開始研究蜘蛛網,後來她又發現了山上的蠶會吐絲,比蜘蛛的絲結實,便把野蠶家養,養了蠶結出繭子又抽不出絲來,出現了重重困難。有一次,嫘祖煮水燒飯時,無意之中有幾顆繭子掉進了沸湯里,她慌忙撈出,繭子扯起了絲線。嫘祖得到了啟發,從而發明了繅絲。
黃帝獎賞了嫘祖,賜給桑林,讓她教人們養蠶抽絲,織布做衣讓人穿,從此翻開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新史頁。

四川鹽亭縣

鹽亭嫘祖陵 鹽亭嫘祖陵

黃帝的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記載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從史記記載,民間傳說等方面來看,嫘祖的誕生地方即今四川省鹽亭縣。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編的《炎黃匯典》叢書中的《民間傳說卷》,也特別選入了一部分生動多彩的關於嫘祖的傳說,例如“第一件絲衣問世”流傳於四川省鹽亭縣、西充縣等地。

湖北宜昌市

宜昌嫘祖廟 宜昌嫘祖廟

船出西陵峽,遙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綠樹叢中,有一座紀念中

華民族之母的嫘祖紀念館。
蠶絲在西陵。西陵地域遼闊,在黃帝時代西陵即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遠古西陵,即今以宜昌為中心含川東、鄂西、襄北、荊湘部分區域。西陵峽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處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是峽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著《元豐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為峽州六處古蹟之首。

宜昌地屬遠古西陵國疆土,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區域,也自然是“西陵之女”嫘祖的故鄉。在今日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區的西陵山上、在先人溪畔的嫘祖洞裡、在黃牛岩上的軒轅洞和玄囂洞中,處處留有嫘祖聖跡。嫘祖教民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西陵人民世代相傳尊稱嫘祖為蠶母娘娘,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辰,舉行廟會祭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