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認同論:傳播科技與社會影響互動研究

媒介認同論:傳播科技與社會影響互動研究

第一節 三、媒體、“迷”文化與認同 一、語言、媒介與民族認同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
叢書名: 21世紀媒介理論叢書
平裝: 2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11278294, 9787811278293
條形碼: 9787811278293
商品尺寸: 23 x 15.4 x 1.6 cm
商品重量: 481 g
ASIN: B003GXFVQG

內容簡介

《媒介認同論:傳播科技與社會影響互動研究》系國內第一本從傳播科技的角度分析研究當代社會“認同”問題的專著。以全球化和後現代社會為研究背景,從媒介技術與社會發展之間互動關係的視閾,探討當代社會複雜多元的“認同”問題,並從微觀、中觀、巨觀三層面分析媒介技術(特別是電子媒介)對後現代群體/個人認同所起的形塑與建構作用 涵蓋傳播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學科,視角獨特,思維開闊,論點新穎,學理精湛其研究成果體現了傳播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作者簡介

劉燕,女,湖南華容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200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新聞系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傳播理論、軍事傳播、政治傳播等。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媒介認同與傳播文化策略研究》。著有《傳播技術發展與輿論戰的嬗變》等書,並在《新聞大學》、《新聞記者》、《國際新聞界》、《中國傳媒報告》等新聞傳播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緣起及意義
一、選題緣起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及文獻綜述
一、關於傳播科技對社會影響的文獻梳理
二、關於認同的相關文獻梳理
第三節 基本思路與方法說明
一、基本思路
二、方法說明
第二章 後現代認同的多樣性
大眾傳媒與“非地域社會群體”的興起
第一節 媒體再現與少數群體認同
一、關於媒體再現
二、少數群體的媒體形象再現
三、媒介文本的解讀與認同定位
四、身份政治與抗爭的認同
第二節 媒體世界中的“迷”文化與認同
一、關於“迷”與“迷文化”
二、“迷”文化的表征形式
三、媒體、“迷”文化與認同
四、個案分析:“超女”現象
第三節 媒體修辭與消費認同
一、消費的意義
二、消費與認同
三、媒體說服與消費認同
第四節 網路世界、虛擬社會與身份認同
一、後現代情景中的網路社會
二、網路中的虛擬社群與認同
三、網路社會中的個人身份認同
第三章 傳統認同的衰微
後現代媒介語境中的語言、宗教和文化傳播
第一節 語言的再部落化與方言電視節目的興起
一、語言、媒介與民族認同
二、方言傳播的盛行與民族標準語的再部落化
三、本土意識的張揚與國族認同紐帶的疏鬆
第二節 後現代宗教、電子媒介與認同異化
一、傳統宗教與“想像共同體”的塑造
二、媒介變遷與電子教堂的出現
三、電子神學與宗教功能的異化
四、現代宗教危機——媒介層面的質疑與反思
第三節 文化全球化、大眾傳媒與認同危機
一、文化全球化的爭論:文化同質與
文化多元
二、全球化與文化身份危機的產生
三、文化身份與認同危機的媒介背景闡釋
四、文化自治:本土化與全球化的對峙
第四章 傳統的重構
大眾傳媒與後現代國族認同
第一節 媒介與社群
媒介促使“想像社群”的形成
一、“社群”、“政治社群”與“想像社群”
二、媒介形態與“想像社群”的形塑
三、“想像社群”的媒介現實建構及其途徑
第二節 媒介與記憶
國族記憶的媒體再現與認同建構
一、記憶、集體記憶與文化記憶
二、媒體記憶方式的變遷
三、現代集體記憶的缺失
四、大眾傳媒對國族記憶的現實建構
第三節 媒介與儀式
媒介儀式化行為中的國族認同和強化
一、儀式概念及其觀念史
二、日常化的媒介儀式環境及其認同塑造
三、媒介事件、儀式行為與國家認同
第五章 餘論
走出媒介技術決定論的藩籬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今天的中國,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形象,已昂然崛起於世界的東方,讓人刮目相看。世界驚奇地發現,中國社會面貌光彩煥然,已非昔日可比,這似乎只是彈指一揮間。
回首過去,我們看到了輝煌的成就和燦爛的微笑,同時也看到了艱辛的汗水和堅實的腳步。中國的媒介與傳播研究,也與我們的時代同命運、共呼吸,演繹出激越曼妙的交響,我們既取得了累累碩果,也面臨著重重挑戰。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媒介與傳播研究的中國學者,我親身體驗、感受到了這些年中國學界所走過的不凡歷程,可以說是發展與困惑同在,成就與問題並存,我深深體會到祖國給予的堅強支撐,歷史帶來的巨大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