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人種論

運用廣泛意義的傳播人種學,以多種視角將不同時代的大眾傳媒置於特定的語境下,通過對其主導群體特徵的考察,重新梳理意識形態、生產系統、社會結構等因素與大眾傳媒的關係。

圖書信息

作 者: 海闊|主編:邵培仁
出 版 社: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03月 版 次: 1
印刷時間: 2008年03月 開 本: 4
I S B N : 9787811270990 包 裝: 1

內容簡介

運用廣泛意義的傳播人種學,以多種視角將不同時代的大眾傳媒置於特
定的語境下,通過對其主導群體特徵的考察,重新梳理意識形態、生產系統
、社會結構等因素與大眾傳媒的關係。大眾傳媒被用於喚起民族危機意識,
以現代性擺脫危機。新興傳播技術及日益興起的媒介文化使中國文化陷入新
的危機,同時也創造了復興的契機。
適讀對象:新聞傳播專業的師生、研究者、媒介管理者、媒介愛好者。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傳媒與現代性的遇合
一、當代傳媒問題與現代性
二、當代中國傳媒問題
三、中國傳媒問題的歷史視角
四、大眾傳媒歷史的主體視角
第二節
基本概念及相關研究
一、現代性
二、傳播人種學
第三節
整體架構
一、基本觀點
二、研究方法
三、介入視角
四、全書結構
第二章
社會結構的現代化轉型:報刊
第一節 維新派:新民族一國家的初步想像
一、維新派報刊
二、報人群體特徵
三、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四、選擇報刊
第二節 革命派:新國家形象的雛形建構
一、革命派報刊
二、報人群體特徵
三、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四、報刊思想
第三節 《新青年》同人:新社會的整體構想
一、新文化運動報刊
二、《新青年》同人的特徵
三、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四、報刊思想
小結
一、想像的社群
二、報人特徵
三、傳統文化底質
第三章 新國家形象的影像建構:電影
第一節 被批判者:時空錯位的敘事
一、錯誤的影像
二、影像製造者的錯誤
三、誰的錯誤
第二節 被肯定者:十七年電影經典敘事
一、正確的影像
二、正確影像的塑造者
三、敘事策略
四、敘事模式分析
第三節 幕後敘事者:顛覆與重構
一、顛覆與重建
二、樣板戲電影敘事者
三、樣板戲電影敘事
小結
一、影像國家
二、影像塑造群體
三、影像崇拜
四、影像化現代性
第四章 現代化社會的再轉型:電視
第一節 管制者:控制與放開的雙重干預
一、“總設計師”:電視功能的復位
二、管理者:乾預行為的合法性
三、無形操縱者:電視廣告
第二節 生產者:權力結構與認同建構
一、生產者的結構
二、生產者的權力
三、名人:談話中的權威解構
第三節 客群:傳統顛覆與現代重構
一、兒童:父權的質疑
二、農民:宗法觀念的最後守衛者
三、女性:象徵權力的爭奪
小結
一、政治場:干預矛盾中的強硬
二、經濟場:全球語境中的強大
三、文化場:危機架構中的強盛
第五章 多元現代性展望:數字傳媒
第一節 網民:網路共和國民主
一、主體身份危機
二、網路民主
三、網路客群的群體特徵
第二節 “手機一族”:傳統的復歸
一、人性化的“第五媒體”
二、“中國人的媒介”:簡訊息
三、手機的現代性影響
第三節 他者:非領土擴張化
一、他者之分:文化模式
二、他者之合:整合匯流
三、他者之變:全球化
四、他者之義:中國現代性展望
小結
一、媒介帝國主義
二、數位化“反侵略”
三、數字傳媒與中國現代性
結論
一、大眾傳媒主導群體
二、大眾傳媒與中國現代性
三、中國現代性復興
四、國家和資本干預
五、中國知識分子精神
附:媒介奧運與民族一國家認同
一、現代奧運會的動力
二、奧運會的中國動力
三、媒介奧運與中國認同重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