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民居

姚氏民居

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梧塘楓林村寶弄自然村,有兩座百年老屋,它作為當地姚氏族人發展的歷史印跡,記錄了時代變遷的脈胳。

姚氏民居簡介

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梧塘楓林村寶弄自然村,有兩座百年老屋,它作為當地姚氏族人發展的歷史印跡,記錄了時代變遷的脈胳。

雙層護厝中的天井雙層護厝中的天井
 清道光十二年(1832)姚熙園從涵江國歡鎮中沁村遷到寶弄村定居後,動工興建一座四目廳加兩邊對峙的下間拖,俗稱開族厝,至第三代姚孟賢(俗稱廿五先)因開設中藥房頗有積蓄,便於光緒十八年(1892)在開族厝邊蓋起了一座七間廂,後因經濟拮据未裝修便停工,孟賢的兒子姚毛到新加坡與友人合股經營橡膠等生意發財後,於民國15年(1926)斥資返鄉,繼續其父未完成的正厝建設工程,同時在正厝兩邊擴建雙排雙層樓護厝,上下頭和後供堂,形成了一座占地六畝,擁有80個房間的姚氏民居。它的護厝規模大於正厝,並形成內小外大兩個磚埕,這在莆仙傳統民居樣式中不多見。

建築特點

大門外的高架橋墩大門外的高架橋墩
姚氏民居是一座傳統式封閉型大宅院,正面有三個出門,中間為屋宇式大院門,與七間廂大廳形成一條軸線,兩旁雙排護厝間的巷道口各開一個供門,屋面作懸山頂,第一護厝的面牆加辟歇山式外牆,外牆牆基用磨光青石砌築,牆體全部包磚,使整座大厝外觀造型錯落有致,建築色彩紅中透青,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姚氏大厝與姚氏家族一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當我來到這裡,大厝的正大門緊閉,只能從右邊供門進去,推門走進屋內空無一人,兩排雙層護厝形成一個高高的天井,使這裡更顯得寂靜空曠,走到內埕,大門邊一條瘦狗懶洋洋地躺著,很顯然,這裡的大門很少開過,大門的前方一座座20多米高的水泥橋墩整齊地排列著,來回運轉的起吊機說明向莆鐵路建設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同時也打破了這裡的寂靜,相比之下兩邊的雙層護厝因沒人居住更顯得陳舊,只有看到大厝前兩根粗壯廊柱和廊檐梁架中的各種精美雕飾仍可聯想到這裡曾經有過的輝煌與顯耀。
大門前的木雕大門前的木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