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毓璆

姚毓璆

姚毓璆,花卉專家。對蘭花和菊花有較深研究。編著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蘭花專著《蘭花》;對浙江省蘭花品種的收集、野生資源的調查、保存和古時浙江蘭花的查考作出了貢獻。在菊花品種整理、分類、育種和探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編著出版了《菊花》;主持設計了浙江省建德市月亮坪公園、浙江省青田縣太鶴公園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32-1933年 浙江省青田縣姚吉庵私塾學習。

1933-1937年 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處州中學學習。

1939年 考進福建省私立協和大學生物系學習。

1943-1949年 先後在浙江省立溫州中學等學校任生物教師。

1949-1951年 杭州市工務局園林管理處任技士。

1951-1956年 杭州市園林管理局苗圃一級技術員。

1956-1957年 杭州市園林管理局花圃工程師。

1961-1978年 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技術科副主任。

1979-1983年 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技術科主任工程師。

1983-1990年 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技術科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8年 退休。

青田縣概括

青田地處浙南山區,甌江中下游,是麗水市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建縣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因縣城北隅山麓水田盛產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青田共轄10鎮21鄉,436個行政村,總人口47.8萬。全縣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青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

生平簡介

總介

姚毓璆,1920年3月生於浙江省青田縣。1932年2月入青田縣姚吉庵私塾學習。他的啟蒙教師姚吉庵是位治學有方、藝花有道的晚清秀才,在教館之側種菊養蘭,並準許“學而優”之學生入內賞花。兒時的姚毓璆獲此殊榮,經先生的耳提面命,不但可代先生澆花鋤草,還能不時賦得吟蘭詠菊之句與先生應對一二。

成就

姚毓璆中學時代酷愛自然科學。1939年中學畢業後考入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該校豐富的生物標本,完善的教學設備,使他如魚得水,更加熱愛生物專業,還經常去蒐集生物標本。大學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資助他出國深造,便到中學任生物教師。出於對生物的鐘愛,他不但蒐集了許多資料,而且還善於野外觀察研究,1945年出版《生物趣味》,該書深入淺出,描述生動活潑,成為40年代後期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科普讀物之一。其中“梅”篇已被收入1984年出版的《中國科學小品選》(1939-194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姚毓璆開始了專業工作的生涯。1949年11月由中國共產黨杭州市委員會組織部介紹分配至杭州市工務局園林管理處任技士。1951年任杭州市建設局園林處花圃一級技術員。當時花圃的3公頃地上僅栽種著少量蘭花和菊花。為了改變面貌,姚毓璆四處蒐集花卉種類,建立育種基地。為豐富花種類,他住到基層搞雜交育種工作。1951年11月,他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60年代自然災害及以後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姚毓璆的專業活動相對停滯。70年代,他又開始調查野生花卉資源,足跡遍及浙江天目山、莫乾山、雁盪山等許多山脈。1979年,姚毓璆為杭州市園林學會作了“菊花探源與研究動向”的專題報告,1981年發表了“浙江省蘭花資源和品種的保存與發展”的論文。姚毓璆的事業心很強。1982年他不顧年邁體弱,還去考察天目山野生花卉的垂直分布,並構想“山花移向西湖栽”。姚毓璆熱心於社會工作。1958年至1980年任杭州市園林學會秘書長,1981年任副理事長。1980年後曾任浙江省園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常務理事、《園藝學報》編委、《中國花經》編委、《園藝詞典》副主編。他還擔任中國蘭花、山茶花、杜鵑花、荷花、梅花臘梅等協會顧問。1984年至1986年任浙江農業大學園林專業兼職教授;1990年被聘為浙江農業大學園林花卉品種分類研究生課程教師。

主要論著

1 姚毓璆.生物趣味.上海:上海開明書店,1945

2 姚毓璆.種子植物分類大綱.上海:文化出版社,1959

3 姚毓璆,諸友仁.蘭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

4 姚毓璆,諸友仁.中國的蘭花.生物學通報.1959(4):148~151

5 姚毓璆.菊花探源與研究動向.杭州市園林學會專題報告.1979

6 姚毓璆.浙江省蘭花資源和品種的保存與發展.園藝學報.1981,8(3):59~64

7 姚毓璆,王繼仁,江欽蓉等.家庭盆栽花卉,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8 姚毓璆.菊花品種系統分類初步意見.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花卉盆景協會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文集.1982:31~33

9 姚毓璆.菊花.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

10 姚毓璆,潘仲連,劉延捷.盆景製作與欣賞.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等等。

園藝貢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杭城菊花種類很少,為了美麗的城市,姚毓璆想方設法擴大數量。經過幾年的引種、育種,至1965年增加至2000個品種。菊花品種的命名是系統整理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既要遵守國際命名法則,又要不更改已有品種的名稱。他給菊花命名時,寓意比物,以景擬花,總是選簡煉而富有思想內容的辭彙,把花與名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金龍鬧梅”、“紫蟹初肥”、“銀燕展翅”、“清風明月”等等。多年來他命名的菊花達1千多個品種,不但提高了菊花的鑑賞價值,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姚毓璆為了菊花探源,查閱了大量歷代菊花史料,從有文字記載的周朝開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漢代有將菊種傳植京師(即今洛陽)的記載,認為是菊花引種栽培的開始。宋代有菊48種,從《杭州府志》“臨安有花市,菊花時製成花塔”,說明中國開始有菊花展覽會。元代有菊136個品種、明代有274個品種、清代有233個品種等。關於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1580年)載有“菊花之品九百種”認為其“九”可能是“凡”字之誤。因王象晉《群芳譜》(1630年)有菊花達274個品種之多的記載。綜合文獻資料,姚毓璆認為菊花在中國的演變發展約有三千年的歷史。但菊花的被發現,可能更早,只是當時沒有文字記載。

教育貢獻

姚毓璆晚年患有腎病,身體虛弱,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凡是全國各地的來信,每信必復。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他在客廳搭一小床,每晚半躺在床上回信或修改文稿,直到深夜。他熱情關心、扶植青年人才,經常幫助青年人修改文稿。他的著作累計180萬字左右,而他幫助青年整理、修改的書稿達300多萬字。1982年,姚毓璆設計了占地13.3公頃的浙江省青田縣太鶴公園。之後,在離退休和退居二線老專家組成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杭州市區和近郊風景資源的調查”項目中任副組長,不顧跋涉之苦四處奔波,終於患病住院,但病床上仍放一大堆資料,只要精神略好就工作起來。該成果獲杭州市1985年度科技情報調研成果一等獎。1983年至1984年間,為了把房子讓給大齡的兒子完婚,姚毓璆夫婦暫住進同事早先搭建的一間柴棚。房內擺上一張床後只剩一條離牆約60厘米寬的空間,而此時姚毓璆正在撰寫《菊花》書稿。他坐在床邊一張小凳上,彎著膝蓋,稿紙放在大腿上寫作。1989年至1990年,他身體更加虛弱,血色素只有5.5克。作為《西湖四十年》一書主要編纂者之一,他頑強地為此書的出版傾注了大量心血。姚毓璆熱愛生活,一生中作了很多詩文。1991年他患尿毒症病重住院,而後雙目失明,為了把各個時期所作的詩歌整理成集,除大部分抄自發表報刊上或親友書信外,有些是在他妻子屠恩美的協助下,由他背誦而筆錄下來的。姚毓璆是位多才多藝的學者,正如他的一首詞中所表達的:“問我殘生怎過,栽花寫字聽歌”(聽“歌”指聽收音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