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山

姑臧山

姑臧山,又名紫山,先秦時期月氏與匈奴部落屬地,主要是姑族部落,山下城池因此得名姑臧城(涼州城),其上建築始建於西漢時期,位於祁連山的冷龍嶺一脈,海拔2700米,山底海拔是1800米,距離涼州城十三公里,山勢雄偉,奇峰環列,層巒疊嶂,四面險峰從遠處望去,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河西走廊唯一修在海拔1800米的古蹟,興盛於東漢,東晉,十六國和隋唐時期,西夏,明代,清代,民國時期都有大規模修繕,毀於建國以後。 姑臧山除接引寺外有蓮花山大寺,一度是河西走廊最早最大最有名的寺院之一,是研究西域佛教、漢傳佛教(小乘教法)的見證,是西域佛教與漢傳佛教融合的歷史見證。從隋唐時蓮花山擴建,一直到明代還有保留有完好的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觀70多座1000多間,供奉有古印度佛像,藏傳佛教佛像,出自闡教截教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三百六十五路邪神,有成龐大體系的佛道諸神諸佛廟宇,氣勢恢宏。 唐代道世(668 ~683)所著《法苑珠林》載,佛祖舍利有十九所在中國,此處就是史書記載的涼州姑臧故塔,其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山上尤其以唐宋時期的壁畫最為精美,菩薩栩栩如生,佛陀超凡脫俗,這些壁畫充分展示了不遠萬里來自西域的繪畫大師精湛的技藝,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巧奪天工,可惜全部毀於破四舊時期。

涼州蓮花山除接引寺外有蓮花山大寺,一度是河西走廊最早最大最有名的寺院之一,是研究西域佛教、漢傳佛教(小乘教法)的見證,是西域佛教與漢傳佛教融合的歷史見證,也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融合的歷史見證。從隋唐時蓮花山擴建,一直到明代還有保留有完好的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觀70多座1000多間,供奉有古印度佛像,藏傳佛教佛像,出自闡教截教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三百六十五路邪神,有成龐大體系的佛道諸神諸佛廟宇,氣勢恢宏,堪比張掖大佛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