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大地美景眾多,何以這八景脫穎而出呢?
置身古時的歷史地理環境,不難發現,“姑孰八景”既有自然景色也有人文景觀,不僅有一日早晚之時景還有一年四季之佳象,是姑孰美景的集中代表和精華所在。“姑孰八景”以江邊自然景色打頭,以青山人文景觀收尾,其間奧妙多多。
“牛渚春濤”對“龍山秋色”
這是一對以自然景觀見長的絕色風景。
萬物源於自然。春季和秋季是郊遊賞景的最佳時節。 “姑孰八景”以自然美景開篇,將春秋天的最佳景致放在“八景”前列,以春景為首,合理有序。
“牛渚春濤”,以“翠螺”出落大江邊為背景,體現的是春潮湧動之時,上游下瀉之江水與下游兩股上涌春潮,在牛渚磯三水交匯,形成洶湧澎湃、驚濤拍岸的壯觀景致。
“龍山秋色”,以“蛟龍”盤臥長江岸為背景,表現的是秋高氣爽之時,江水環繞、水天一色的龍山,漫山楓葉紅遍,登高望遠,頗具詩情畫意。
“牛渚春濤”體現的是磅礴氣勢,“龍山秋色”講究的是浪漫色彩。“龍山南指,牛渚北臨”,對仗工整,有色有聲。
“丹灶寒煙”與“凌 夕照”
這是兩個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景致。
“丹灶寒煙”,包含著名道葛洪、陶弘景在姑孰橫山修道求仙的故事,表現的是:清晨,橫山之麓,蒼松翠柏之中,仙道煉丹爐灶之側,地上水氣蒸騰、煙霧裊裊的景致。
“凌 夕照”,蘊藏著南北朝劉宋在姑孰小黃山凌 台“三千歌舞宿平台”的帝王趣事,表現的是:傍晚,寶塔、樓台在晚霞照射下,與江水交相輝映的美景。
“丹灶寒煙”呈現地之靈氣,“凌 夕照”享受天之霞光。一東居橫山麓,一西立長江邊。一仙一王、一早一晚,相得益彰。
“白紵松風”和“尼坡梅月”
這是兩處看似表現自然風景、實則暗藏人文佳境的美景。
“白紵松風”,表現的是夏秋之際,驕陽當空,置身姑孰城東白紵山中,松濤陣陣、涼風送爽,不禁讓人回味起晉代文人雅士,山中欣賞“白紵歌舞”的動人景象。
“尼坡梅月”表現的是冬春時節,夜深人靜,姑孰城東南的尼山樓台,梅花飄香、月光灑地,使人聯想到東晉尼山之上,佳麗雲集、清香四溢、暖意融融的舒心情境。
“白紵松風”和“尼坡梅月”以姑孰人文鼎盛的東晉時代為背景,一晝一夜,一動一靜,冬暖夏涼。
“玄暉古井”連“太白遺祠”
這是一組以著名山水浪漫詩人為題的人文景觀。
“玄暉古井”,以晉代山水詩人謝眺(字玄暉)為題,展現的是青山之麓,謝公祠內古井泉涌的景象。
“太白遺祠”,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字太白)為題,展現的是太白祠亭台樓閣,青山背景下的詩仙聖境。
“玄暉古井” 和“太白遺祠”以青山相連、以詩人為題,一源出地下,一矗立地上,以自然風光作映襯,揚人文景觀之主題。集兩大山水詩人於一體,樹姑孰“山水都”形象大旗。
“姑孰八景”,有“牛渚春濤”之磅礴氣勢,有“尼坡梅月”之清香靜雅;有“龍山秋色”之熱烈,有“白紵松風”之清涼;“丹灶寒煙”與“凌 夕照”集天、地、人早晚之靈氣,“玄暉古井”與“太白遺祠”展姑孰人文之深厚與廣博。“姑孰八景”以太白遺蹟貫穿始終,由自然美景過渡到人文景觀,自然秀色中蘊藏人文底蘊,人文景觀後有自然美景相映襯。“姑孰八景”每兩景一組,每組前“動”後“靜”,動靜結合;八景四對,有分有合,渾然一體。
相關詞條
-
橫山八景
一彎溪水繞山塢 相傳壁立萬仞高 一石平圓共弈棋
-
當塗縣
;廢淮南郡,並襄垣、於湖、繁昌及西安4縣更置當塗,徙縣治姑孰,屬蔣州,自是姑孰之當塗縣始定;又並僑置當塗、浚遒等縣置宣城縣,屬宣州。開皇十一年...,當塗縣轄10個鎮: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湖陽鎮...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當塗[安徽省馬鞍山市轄縣]
南郡,並襄垣、於湖、繁昌及西安4縣更置當塗,徙縣治姑孰,屬蔣州,自是姑孰之...] 區劃現狀截至2016年,當塗縣轄10個鎮: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縣政府駐姑孰鎮太白中路6號。 [1] [11]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當塗縣位於...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大青山
,水味甘冷,為姑孰八景之一,史稱“元暉古井”。池中有被稱為“千年紅鱗...。東晉王敦、桓溫、桓玄一度屯據姑孰,遙控建康。青山是金陵至宣城的必經之地...。 (四)明代琉璃瓦窯址 琉璃瓦窯址位於青山北麓,姑溪河將此分為南北二窯...
安徽大青山 陰山大青山 葫蘆島大青山 人物大青山 萊西大青山 -
大青山[安徽馬鞍山當塗縣內一座山]
包子山腰,但井水終年不竭,水味甘冷,為姑孰八景之一,史稱“元暉古井”。池中...。東晉王敦、桓溫、桓玄一度屯據姑孰,遙控建康。青山是金陵至宣城的必經之地...] 琉璃瓦窯址位於青山北麓,姑溪河將此分為南北二窯,明初洪武至永樂年間,為建造...
史記概述 地理交通 文物古蹟 寺廟 森林公園 -
十詠亭
。當塗古稱姑熟,一作姑孰。晉時,五胡之亂,中原糜爛,當塗於大劫之餘,人跡稀少...白衣姑娘溺水而逝,後人不知姓名,居民為懷念這位不知名的姑娘,乃以姑孰於湖名也,而水則名姑溪,又名姑孰溪。丹陽湖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
-
凌歊台
僅存遺址。 凌歊台廢於何時不詳。李白在《姑孰十詠·陵歊台》一詩中說:“閒雲...歊台遺址。 歷代詩人留下了很多吟詠凌歊台的詩詞曲。姑孰溪(李白) 愛此...的姓名和身世,人們互相詢問“這姑娘是誰?”(這姑娘是誰的文言文表達就是“姑孰...
-
當塗縣白紵山
狩獵之所。山巔舊有蒼松七株,姑孰八景謂之“白紵松風”。 白紵山原名楚山,因東晉大司馬桓溫駐節姑孰時,常與佐僚攜女樂登山宴會歌舞,好為《白紵歌...前賢,他的詩篇中對白紵山多有吟詠,其《桓公井》為《姑孰十詠》之一...
-
《晏子春秋》
對以民為本 叔向問意孰為高行孰為厚晏子對以愛民樂民 叔向問嗇吝愛之於行...
簡介 作者介紹 原文目錄 原文 歸類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