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妙峰山的娘娘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在京津一代相當有名,每年廟會期間都有好幾萬人來此進香,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這裡的廟會才逐漸冷清下來,“妙峰古香道”曾是舊時人們去妙峰山進香的主要道路。
妙峰古道原為山間土路,崎嶇難行,清同治年間,慈禧要去妙峰山進香,太監安德海為討好慈禧太后,出資重修此道,道寬七尺,用當地天然石板砌成層蹬,動用大批工匠,遇山開路,遇水架橋,據說每鋪石一塊就得用白銀一兩,可見工匠之勞苦,工程之艱巨。
響牆茶棚原名福觀茶棚,為妙峰古香道上的第一個茶棚。清光緒二十三年,茶棚因年久失修,內務府儲秀宮首領高福喜及各香會組織,捐白銀三千餘兩,重修響牆茶棚。設北大殿三間,其餘配房十餘間。大殿門額有匾,題“頭道行宮”,原為陸潤庠(字風石,蘇州人,傅儀的漢文老師)所書,左右木柱上懸掛對聯,上聯書“回響叩禱佛前無不應”,下聯書“牆空跳出界外是真空”。響牆茶棚年代久遠,從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延續有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等年間至中華民國。
妙峰古道穿越陽台山自然風景區,從海淀區的北安河村到妙峰山的娘娘廟,全程共40里,中間設5個茶棚,依次是響牆茶棚——朝陽院茶棚——瓜打石茶棚——廟兒窪茶棚(進入門頭溝區)——澗溝村茶棚,古道兩側古樹名木眾多,峰巒疊翠。開春時,古香道旁到處是桃花杏花。
“善來金階”是人在妙峰古香道旁的一處題刻。香期時,本香道人流日以萬計,但一踏入香道,便“一洗尊卑之分,貴賤之殊”,“相見以誠,童叟無欺”,饑渴有粥相待,憩息有茶棚解勞,朝山者莫不感到,若無善舉,實為負罪,因此朝山進香者皆為善來。
在三十年前,這條古香道還是妙峰山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在九十年代初,古香道上有一棵松樹被風吹倒橫臥在路上,至今還活著。
由於離市區近,交通方便,從頤和園乘346路汽車就可到北安河,市內有許多登山愛好者都愛登這條路上的海淀一段(往返32里),汽車可以一直開到朝陽院茶棚上的金山寺,從金山寺到廟兒窪茶棚(16里),是非常適合登山鍛鍊的一條路線。經常有許多愛好遠足的遊客來這裡進行登山鍛鍊。大部分人是從北安河到澗溝村(往返64里),或走到海淀與門頭溝交界的廟兒窪,再返回北安河。
妙峰古道自東向西穿越陽台山自然風景區,直達妙峰山,群峰如筍,白雲飄浮於山峰間;舉目四望,崇山峻岭,長谷巨壑,曠遠幽深,煙嵐如幻,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陽台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有眾多古剎,園林、名泉、奇峰,遼鹹雍年間,就稱為“薊壤名峰”,金代章宗時期,享有盛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中的金水院(金山寺)、香水院(法雲寺)、清水院(大覺寺)就座落在陽台山的青松翠柏之中,享譽京城的“妙峰古道”千百年來迎來送走了萬千遊客,古道三奇石令人嘆為觀止。金山泉、銀杏樹林成為金山寺的絕妙佳景,龍潭峽谷飛瀑直瀉石潭,著名的妙高峰醇親王墓(七王墳)是風景區秀美的皇家園林。
風景區內植被層次豐富,植物種類多達一千餘種,其中古樹名木占海淀區的51.9%,山峻峰奇,林深樹密,層嶂巍峨,流水淙淙,仲春時節,滿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槐花依次開放,如煙似海,花香飄溢;金秋時節,秋風送爽,滿山紅葉。
特色
妙峰山峰底天闊,空氣清新,灌木群英生機盎然,僅木本植物就有600餘種,優質藥材20餘類,各種奇花異卉四季常開,山桃花、野丁香、山茉莉、杜鵑花、麥稈菊、千畝玫瑰花此開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特有景致。
妙峰山濃聚名山之奇景,匯聚人間福地之精華,境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有遼代皇家名剎仰山棲隱禪寺、大雲寺、宛平八景之一,名“靈岩探勝”的滴水岩、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的私人別墅等古龐貝遺址,可謂“山為佛生景,佛為山增色”,二者相得益彰。
妙峰山奇松傲站峭壁,迎客松、攜手鬆、勝利松、鳳凰展翅松……皆以形賦意,令人稱絕;猿人石、狀元石、茶壺山靈幻奇巧,與奇松巧妙結合,惟妙惟肖,若靜若動,幻海沉浮,令人浮想聯翩;登頂遠眺,猶如置身天庭,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身臨妙峰山,您時時能感受到鬼斧神工的宗教建築藝術與廣袤深邃的大自然相和諧的無窮意境!
Copyright2014中國古道網著作權所有備案號:滬ICP備1402840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