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好茶居自2002年創立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集生產銷售於一體,更好地實現茶葉品質的保證,穩定。使消費者更加體會到茶的韻香及茶文化的精深。
並於2003年申請註冊了茶商標“好茶居”,其寓意好茶聚集之地,好茶之士聚集之地。宗旨為“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使人們達到“靜品佳茗,回其真韻”的境界。期間好茶居的鐵觀音,觀音王,大紅袍等一系列產品得到了廣大新老客戶的青睞。
廣大茶友們,要好茶就找我們,好茶也找我們。讓我們以茶為媒,共同為中國茶文化奉獻一份力量吧!···············《好茶居》。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張莊路46號廣友茶城西區213號<好茶居>由來
好茶聚集之地,好茶之士聚集之地
相關民間傳說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歷史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鐵觀音茶的採制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捲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 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鐘,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制,穀雨至立夏為春茶,產量占全年的一半,品質最好。
鐵觀音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時,採下二三葉。采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摺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精心製成的鐵觀音茶葉條索緊結,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
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鐵觀音的品飲:目前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廈門、潮汕一帶和台灣,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陶壺置茶,沖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有朋自遠方來,饗以功夫茶,確是一種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藝術。
現狀
目前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廈門、潮汕一帶和台灣,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陶壺置茶,沖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有朋自遠方來,饗以功夫茶,確是一種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藝術。
常識
經分析鑑定茶葉內含化合物多達500 種左右。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體所必需的成份,稱之為營養成分。如維生素、蛋白質、胺基酸、糖類及礦物元素等,它們對人體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對人體有保健和藥效作用的成份,稱之為有藥用價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
飲食與健康
飲茶有助於護齒作用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每100克乾茶中含氟量為10毫克~15毫克,且80%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飲茶葉10克,則可吸收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且茶葉是鹼性飲料,可抑制人體鈣質的減少,這對預防齲齒、護齒、堅齒,都是有益的。椐有關資料顯示,在小學生中進行“飯後茶療漱口”試驗,齲齒率可降低80%。另據有關醫療單位調查,在白內障患者中飲茶習慣的占28。6%;無飲茶習慣的則占71。4%。 這是因為,茶葉中的維生素C 等成分,能降低眼睛品體混濁度,經常飲茶,對減少眼疾,護眼明目均有積極的作用。
飲茶有助於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櫃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膚層的興奮過程,作到提神益神,清心的效果。
飲茶有助於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可剌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除,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滯留時間,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儘快消除疲勞。
飲茶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
茶葉含有多種維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可以通過飲茶直接被人體吸收作用。因此,飲茶是補充水溶性維生素的好辦法,經常飲茶可以補充人體對多種維生素的需要。
飲茶會不會影響牙齒潔白
喝茶,特別是長期喝濃茶,茶葉中的多酚類氧化物附著牙齒表面,如果不刷牙,確實會使牙齒逐漸變黃,就象茶壺,茶杯長期不清洗,表面積有一層“ 茶銹 ” 一樣,如果愛喝濃茶,加上有吸菸的習慣,就會加劇牙齒的黃化,這是值得引起重視的。然而,一般飲茶者,只要不抽菸,注意早、晚兩次刷牙,而且經常適當吃些水果等食物,牙齒是不會因喝茶變黃的。
飲食與地域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如今在世界是三大無酒精飲料中居於首位。全世界約占半數以上的人口飲茶,在飲料世辦中最為普遍。中國茶葉很早傳往國外,特別是17世紀以來,中國茶葉大量進入世界貿易市場,滿足世界各國的飲食需求。茶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現在,茶樹已遍植於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本溯源,茶樹的種籽,茶葉的名稱和飲茶的習俗,最初都是從中國直接或間接傳播出去的,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稱為茶的故鄉。
飲食與民族
喜愛飲茶的拉祜族在思茅地區主要分布在瀾滄、孟連、鎮沅、西盟、景谷五縣,其他五縣市也有少量分布,全區人口1990年為27.3萬人,西雙版納州有4.7萬人。拉祜族喜飲濃茶,沏茶很認真,先將茶葉放進陶罐在火邊烘烤。待茶葉烘黃後再加入開水,其茶味香醇,能提神解渴,但易上茶癮。拉祜族的婚事,在定了情,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說親時,要帶去一、二斤草煙,兩、三斤酒和一包茶葉為禮物,去女方家聽候答覆,經過一番交談後,由媒人親自動手在火塘上煨一壺茶,依次端給姑娘的父母、舅父和叔伯父喝,女方父母如喝了茶,婚事即算確定,如不喝茶即表示拒絕。拉祜族把訂婚稱為吃“火龍酒”。男家托媒人帶兩筒大米、兩壺酒、兩斤肉、一隻雞、一包茶葉和一塊鹽巴到女家,由媒人動手在女家煮好這些食物,請女方父母和親以吃喝。吃火龍酒時,即商量聘禮和婚期,一般是酒二十碗,米二斗、豬半隻、鹽二斤、茶葉二斤、紅糧二十多斤、包頭布一條、衣裳一件。好客是拉祜族傳統道德,客人來了受到尊敬,烤出來的頭道茶要主人先喝,第二道茶才能給客人喝,以示無毒,客人可以放心喝茶。
飲食與文化
茶、禪、文化三位一體,早有定論,毋需我這等閒之輩多嘴饒舌,更不敢以文人學士自居,講究品茗的雅興,奢談茶道的韻味,進而借“茶”發揮,托物寄情,諷喻時弊。抑或悟入“禪道”,“對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甚至乾脆常與高僧同座對飲,進入那“清茶皓月照禪心”的佳境。
我只知道,茶同柴米油鹽醬醋一樣,是尋常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解渴生津消食,提神醒腦,延年益壽,每天少不了它。我外婆就很喜歡喝茶,用自種自製的茶葉加上醃菊花、熟芝麻、炒黃豆,每天要喝幾大碗。外婆身材瘦小,體質孱弱多病,竟活了近八十歲,茶或許起了很大的作用。外婆半躺在睡椅上,慢條斯理地喝茶,悠閒自在、安祥恬靜之態,至今仍歷歷在目。禪家說,禪是“平常心。”外婆喝茶,大概有禪意在吧,只是外婆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完全不知什麼茶與禪罷了。
我長期從事機關工作,因而養成了愛喝茶的習慣。社會上不是早就流行著“八點上班九點到,一杯茶水一張報”的順口溜,來調侃諷喻某些機關某些幹部的無所事事嗎?而我喜歡喝茶,似乎更與夜半三更趕寫材料有關。材料要得急,卻思路阻塞,無從下筆,便搜腸刮肚地想,接連不斷地喝茶,直喝得腸胃乃至整個身體恍惚成了漏斗。我把茶當成急於到達彼岸的橋樑,忙著攀上絕頂的雲梯,催產的針劑。為了某種目的,作為某種手段,如此喝茶,還能有禪意么?
我現在仍愛喝茶,儘管毋需再在夜半三更趕寫材料了。在家讀書看電視,喝;在單位上辦事開會,喝;出差下鄉,車上、旅館裡,喝。時多時少,時快時慢,茶葉也時而嫩芽毛尖,時而粗梗老葉,渴來即飲,概不講究。是“喝”非“品”,沒想過是否有禪意在。大名鼎鼎的周作人所描述的“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那才是“品”,文人學士所津津樂道的“品”。也許只有那種高雅別致的“品”,才能悟出禪意來。
有人無不遺憾地說,修水是寧紅茶的故鄉,如今寧紅減肥茶、梅山神茶蜚聲海內外,本縣卻沒有一個茶館。乍聽頗有同感,細想不以為然。喝茶應喝個清靜自在,何必去茶館那亂鬨鬨的地方湊熱鬧呢。三五成群,談天侃地,說古道今,豈不有顯山露水之嫌?若是提到不平事,生起不平氣,以致怒髮衝冠,拍案而起,豈不自損了茶的功效?幸虧縣城無茶館,即使有,我也絕不會光顧片刻的。
最近,一深圳親戚送我一包苦丁茶。我不知其性,撮了一大把泡上一杯,結果苦於黃蓮。一翻閱資料,才知道這茶葉苦而甘,性涼。接連沖泡了好幾杯,那苦而甜的滋味竟是綿遠悠長,幾天過去,仍有些醉酒似的感覺。回味再三,還覺得真有些禪意在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