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好多胡蘿蔔

好多好多胡蘿蔔

《好多好多胡蘿蔔》是英國著名插畫家凱蒂·赫德森創作的一本兒童繪本,中文版於2016年出版。

內容梗概

《好多好多胡蘿蔔》內文圖 《好多好多胡蘿蔔》內文圖

兔子萌萌愛吃胡蘿蔔。可是,他實在是太愛吃胡蘿蔔了,溫馨的地下小窩裡裝滿了胡蘿蔔,他都沒地方睡覺了!朋友們都來幫忙,萌萌也好開心。

萌萌不想丟下自己的胡蘿蔔,可是他遇到的麻煩一個接一個。那么多胡蘿蔔給萌萌和他的熱心的朋友們帶來好多的麻煩。

友誼的小船會因為胡蘿蔔風波而翻掉嗎?

這本迷人的圖畫書告訴我們友誼會幫我們度過生活中的溝溝坎坎,哪怕這個過程中有好多起起伏伏!

讓孩子學會分享,走出“自我中心”:孩子們從小兔萌萌和他熱心腸的好朋友身上,都能發現自己的影子,有效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

科普與趣味性共存:孩子在閱讀時,不經意間就認識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不同動物的家。

作者簡介

凱蒂·赫德森 凱蒂·赫德森

凱蒂·赫德森

被譽為“英國天才插畫家”,現居倫敦。

凱蒂·赫德森生長於米德爾斯堡,孩提時代的凱蒂非常喜歡在牆壁上塗塗畫畫,父母看到了凱蒂對繪畫感興趣,便鼓勵她用筆、紙畫畫,而不是在牆上塗鴉。由此,凱蒂便走上了插畫師的道路……

2014年,凱蒂·赫德森憑藉《動物老師》一書 榮獲“澳朋漢玩具大觀”最佳圖書金獎。她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熊和鴨子》,甚至獲得了《科克斯書評》雜誌的星級讚譽。像兔子萌萌一樣,凱蒂·赫德森也喜歡吃胡蘿蔔(還有花椰菜,不過,那將會是另外一本圖畫書嘍)。

導讀內容

《好多好多胡蘿蔔》實拍圖 《好多好多胡蘿蔔》實拍圖

誰動了我的胡蘿蔔?

——猴叔聖孫鵬(微信公眾號“猴叔講繪本”主持人 )

“我要⋯⋯!”“這是我的⋯⋯!”“不許動我的⋯⋯!”你很可能有過類似的體驗,本來乖乖的寶寶,一夜之間突然變得占有欲超強,學會捍衛自己的所有權了。我們當家長的,是應該為孩子的“勇敢”感到高興,還是為孩子的“自私”覺得羞愧呢?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身體發育,有幾個里程碑式的節點 — 坐、爬、走路,所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一周歲左右開始學走路。但很多家長不理解的是,孩子的情感發育,也有幾個關鍵點 — 喜歡、擁有、分享。這幾個情感發育關鍵點,往往會被我們忽略。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見到有家長(甚至我們自己)要求很小的寶寶跟別人分享一件玩具,一起玩或輪流玩,結果往往鬧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寶寶從對一切都懵懵懂懂,到開始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審美趣味,有了自己喜歡的顏色、愛聽的音樂、愛看的圖畫書、愛玩的玩具。擁有“喜歡”的情感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孩子成長必經的另一步就是建立“所有權”的概念 — 這個玩具是我的,這條小毯子是我的。

此時孩子典型的思維定式是:我看見它了 — 我想要它 — 它是我的。這是孩子心智發育的關鍵環節,我們完全不必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此時的孩子,把“貪心”“自私”“占有欲”這些詞加在他們身上。而說到與別人一起分享,這是一個複雜得多的概念,孩子必須在深刻領會了“擁有”這一概念之後,才可能逐漸懂得“分享”。

這本《好多好多胡蘿蔔》,就非常生動地展現了孩子從“喜歡”“擁有”,到學會“分享”的過程。小寶寶如果喜歡什麼,那會是真心的喜歡。每個孩子在某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至愛,有的喜歡洋娃娃,有的喜歡小汽車,有的喜歡玩水、玩沙子,有的喜歡花園寶寶、小玻、佩奇、比得兔等圖畫書(卡通)形象,有的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這就和老鼠愛大米,兔子愛胡蘿蔔是一個道理。

沒錯,本書中小兔萌萌的至愛,就是胡蘿蔔。他愛吃胡蘿蔔、種胡蘿蔔、找胡蘿蔔、研究胡蘿蔔,生活中的一切都與胡蘿蔔有關。在學習和實踐“擁有”概念的那段時間裡,很多小寶寶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和貪多的特徵。碗裡的飯一定要吃光,好玩的玩具一定要拿到手裡,好吃的糖果不僅要吃掉還會藏起來⋯⋯簡直就像電子遊戲裡的貪吃蛇。

你看小兔萌萌就是這樣,比起吃胡蘿蔔的快樂,其實他更大的滿足來源於對胡蘿蔔的大量占有,因為他收藏胡蘿蔔的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能消耗的數量。兔子洞裡塞滿了胡蘿蔔還不滿足,弄得自己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

其實這種對物質的過度欲求,還真不是孩子的專利呢。看看你的衣櫃,是不是也有不少衣服和鞋子是買來後只穿過一兩次的?餐廳點菜的時候,是不是也經常犯“眼大肚子小”的毛病?每年電商打折那幾天,是不是也買了一些便宜但其實用不上的東西?直到某天搬家的時候,才不得不忍痛“斷舍離”⋯⋯

兔子萌萌搬了四次家,從烏龜殼到鳥窩,從松鼠的樹屋到河狸的水上木屋,萌萌走到哪兒都放不下他的胡蘿蔔。遇到困難時,他想到了向好朋友求助,但卻還沒學會把自己的好東西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想擁有,好吃的食物想獨吞,好玩的玩具不撒手,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會生氣、難堪,甚至有種挫敗感。你能做點什麼呢?吼他?說他?定規矩?搶他手裡的東西?⋯⋯猴叔說,不如自己先做一個有節制、樂分享、甘奉獻的好榜樣,然後,靜待花開。有時候,不知不覺中,孩子突然又自然地,一下子就學會分享了。

就像小兔萌萌,因為他的貪心而落難的幾個好朋友並沒有埋怨他,但萌萌突然就學會了將心比心,在感到愧疚的同時,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也懂得了友誼的真諦。邁出“大方”的第一步後,每個人都會立刻發現這個秘密 — 分享,讓一切更加美好。小讀者懂得“分享”的奧秘的同時,我們大讀者也可以一起反思一下:物質太豐富了不一定是好事,財富指數與幸福指數未必成正比。

從喜歡,到擁有,再到分享,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節奏,聰明的家長要學會觀察和等待,避免過度干涉。我家兒子在2歲左右,也有一次從喜歡、擁有,到分享、奉獻的變化。那時他迷戀汽車,他有一個存錢罐,他真誠地認為,裡面的錢足夠他長大以後買輛賓士車。因此,那個存錢罐是他的心頭寶。一次我要出一個遠差,大概去香港吧,兒子捨不得離開我,也很替我擔心。晚上,他忽然拿出他的存錢罐,往我的旅行箱裡塞,表情嚴肅認真,而且像是下了很大決心似的對我說:“爸爸,你帶著錢,路上和同事們一起花吧,我不買賓士車了。”愛汽車的兒子,更愛他的爸爸。一旦懂得了分享與付出,孩子的真誠與善良,往往遠超我們這些成年人。

這本《好多好多胡蘿蔔》,雖然其蘊含的教育意圖挺明顯,但因為充滿了誇張妙趣的情節、生動形象的角色和輕鬆幽默的語言,小讀者絲毫不會抗拒,反而會很“入戲”,會對小兔萌萌感到不滿,對幾個小夥伴表示同情,以及對結局感到欣慰。不知不覺中,小讀者就接受了作者想要傳達的觀點和道理,也在心裡形成了正確行為方式的模板,為在現實生活中處理占有與分享、得到與付出的關係,做好了心理準備。當你發現,孩子突然開始抱著“胡蘿蔔”不撒手的時候,不用著急,你只要做好友好、大方、愛分享的榜樣就行啦。說不定哪一天,孩子就會高高興興地把“胡蘿蔔”拿出來分享。

有朋友,胡蘿蔔再多也不怕!

——李一慢(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新閱讀研究所執行所長、愛閱團發起人)

《好多好多胡蘿蔔》讓我很沉重,因為我的家跟塞滿了胡蘿蔔的兔子洞一樣,到處堆滿了童書。我也想著各種辦法,捐獻給一些學校做“圖書角”,或者送給侄子們。我還曾去街道辦、居委會詢問,能否辦一個社區兒童圖書館,可是最終都沒能解決問題。

這個叫萌萌的兔子要比我幸運多了。

兔子萌萌是愛胡蘿蔔的,我們看他的家就知道了;兔子萌萌是愛勞動的,因為胡蘿蔔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兔子萌萌是有方法的,栽培、採收、貯藏,他樣樣擅長;兔子萌萌是聰明的,遇到問題願意向小夥伴們求助。只是求助的方式似乎有些問題,他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僅僅是“胡蘿蔔占據了兔子窩,再去找一個窩”。於是,兔子萌萌依次與烏龜、小鳥、松鼠、河狸擠了又擠。看似很好的解決方案,結果卻不怎么樣 — 摔裂了龜殼、壓垮了鳥巢、擠壞了松鼠的別墅、衝垮了河狸家⋯⋯對了,我們還可以從故事中看到不同的小動物各具特色的家:主角萌萌的家是兔子洞,烏龜的家是背在身上的,小鳥的家是鳥巢,小松鼠的家叫“樹幹別墅”,河狸的家是“水上木屋”,不經意間孩子們就認識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不同動物的家。

這樣的童話,是符合孩子的想像世界的。兔子要和烏龜擠一擠,為何烏龜擔心是不是“太親近了”?原來兔子直接鑽進了烏龜殼裡,這可是我們成人想不出的吧?小鳥那么瘦小,小鳥的爪子那么弱小,卻可以抓住烏龜的拐杖,把烏龜送上樹梢;下雨了,小鳥手中不知從哪兒變出來一把小巧的雨傘!

這樣的兔子,是符合孩子的現實世界的。喜歡胡蘿蔔就儘可能多“擁有”,儘可能多“收藏”,儘可能多“獨享”。自己的家裡裝不下了,想到的第一個解決方法居然是另外再去找個新家!

這樣的兔子到底哪裡好?卻總是有朋友一個接著一個願意幫助他。而那些幫助他的烏龜、小鳥、松鼠、河狸的家也依次被胡蘿蔔擠得“稀巴爛”,特別是烏龜,渾身上下摔得傷痕累累。可是他們都沒有流露出因幫助兔子而受災受難的委屈,反倒一直與兔子萌萌一起去尋找下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陪伴也間接促成了兔子的“轉變”。這正是同伴教育的最佳效果。

這本書說的是“分享”。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養成分享的好習慣。不過我想提醒的是,在適當的時機,也不能忽視孩子的“物權”觀,應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地引導孩子尊重別人的物品。書中的兔子萌萌仿佛是個2歲多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物品、自己的家百般愛護,卻沒能對小夥伴的家呵護有加。一方面,他不知道如何“呵護”;另一方面,正是這樣具有“破壞性”的學習,更容易激發同伴之間的諒解與相互尊重,從而習得尊重他人物品的社會規則。攜帶胡蘿蔔(兔子的私有財產)搬家的過程,也是兔子學會合理的物權轉移的過程。故事的最後,回到自己的家,兔子保留了因擁有“物權”而獲得的安全感、滿足感,並且因為分享了朋友《的物權產生了“回報”的感受,從而心甘情願地分享自己的家和胡蘿蔔。

故事中,兔子每次“搬家”都帶著胡蘿蔔一起前往,從前文說的物權意識來看,正是物權意識支配下的行為。故事中,我們無法得出他不願意與小朋友分享的結論,當然也看不出他願意與小朋友分享。這樣也就給結尾的“拔高”留了餘地。

我問了問女兒,她說,“對啊,兔子早該請大家來吃,多吃點,房間就不擠了。”是啊,孩子的道理就這么簡單。

現在,兔子、烏龜、小鳥、松鼠和河狸每天都在吃胡蘿蔔大餐,這樣家裡再也不怕沒空間了。這樣的故事,文字既然都已經點了題,在親子共讀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應該點到為止,別再大談大道理了。我們不妨把目光停留在作者在圖畫上的小小安排,並用語言去引導孩子發現兔子洞裡的黑板、書籍、錦旗、獎盃等等物件,小鳥家的樓層,水上木屋的結構⋯⋯還可獲得更多的小小樂趣。只是我,在享受閱讀樂趣外,還要想想如何解決我的窩裡書太多的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