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甘,性溫。
歸經
歸脾、腎經。
功效
補益肝腎,健脾利濕。
主治
治療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水腫,帶下疳積,缺乳。
相關配伍
1.治諸虛勞百損,五種勞症,虛勞蓐勞,白帶漏下,頭暈耳鳴,心慌怔忡,婦人內傷任督,下元虛寒,不能受胎者:還陽參四兩,烏骨雞1隻(去腸,將參入雞腹內)。煮爛,去皮油。將肉曬乾。骨用新瓦焙黃色,肉、骨共為細末,或用蜜為丸,如桐子大,或為末。每早服二錢,滾水下。若忌用煨雞肉,豬肉、牛肉俱可,每次用還陽參三錢。(《滇南本草》)
2.治腸風下血:萬丈深12克。煮糯米30克服。
3.治跌打損傷:萬丈深根30克。泡酒服。(2~3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又名竹葉萬丈深,多年生草本,高30-50cm。全株有白色乳汁。根條狀,長可達60cm。莖叢生,直立,有稜線,被棕色長粗毛。單葉互生;葉片倒披針形以至條狀披針形,長3.5-6.5cm,寬約7mm,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狹楔形,下延成短柄,邊緣疏生刺齒並有束毛,上面有粗毛,下面疏生刺毛,尤以中脈上較多。頭狀花序排列為二岐聚傘狀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總苞片2層,條形,外短內長;全部為舌狀花,花冠黃色。瘦果細柱形,深棕色,有細稜線;冠毛豐富,白色。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松林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補肝腎,益脾增乳。治小兒疳積,貧血,白帶,水腫,肝炎,缺乳,跌打損傷,腸風下血。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虛,強肝腎。治頭暈體虛,四肢無力,奶少,視力模糊,筋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