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女冠子
霞帔雲發 ,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 。遮語回輕扇 ,含羞下繡帷 。
玉樓相望久 ,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 ,莫相遺 。
注釋譯文
詞句解釋
⑴女冠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雙鳳翹”。雙調四十一字,上片五句兩仄韻、兩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⑵霞帔(pèi):古代婦女的一種服飾,類似披肩,以紗羅製成。其形狀如彩虹繞過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垂一顆玉墜子。因其有雲霞樣花紋,故名。道家常著此帔,故亦以“霞帔”稱道士服。雲發:像雲一樣的鬢髮。
⑶鈿鏡:用金、銀、玉、貝等貴重物品鑲嵌的妝鏡。
⑷愁眉:古代女子畫眉樣式的一種,此眉妝細而曲折,色較濃重,眉梢上翹。
⑸遮語:以扇子遮著臉說話,言其害羞的情態。
⑹羞:王國維輯本《金荃詞》作“笑”。
⑺玉樓: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處,一說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處。
⑻花洞:百花遍開的仙洞,道教稱神仙及道士的居處。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觀。
⑼乘鸞:指成仙。鸞,仙人所乘坐的鸞鳳之類。據《集仙錄》載,天使降時,鸞鶴千萬,眾仙畢集,高者乘鸞,次乘麒麟,次乘龍。
⑽遺:遺棄。彊村本《金奩集》作“違”。
白話譯文
散開秀髮,披著一肩雲霓,看鏡中的容顏如玉。細細地描畫粉黛,抹去眉間愁跡。團扇輕輕地擺,遮住欲吐的心語。垂下繡簾,難掩滿臉羞意。
我曾久久地佇立樓前,希望看到你的蹤跡。你為何還不來相會,叫人難忍花庵空寂。但願有一天,我們將乘鳳凰攜遊仙海,到那時再也不要別離。
創作背景
《女冠子》原為唐朝歌詠女道士的教坊曲。所謂“女冠”,即是女道士。唐朝時,一般女子不戴冠,只有女道士戴黃冠,因而人稱女道士為“女冠”或“女黃冠”。溫庭筠素以風流多情著稱,相傳他與女道士魚玄機是忘年交,曾指導過魚玄機的詩文創作,與她長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魚玄機貌美才高,卻年紀輕輕就死於命案。或許為魚玄機之死所觸動,溫庭筠根據唐教坊曲《女冠子》自度新曲,創作了《女冠子》詞,借寫女道士來言情。其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是借寫女道士的容貌、情態與動作來言情的,表面看起來全是鋪陳其外貌妝束,其實詞人是用物象的錯綜排比手法把客觀的景物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運用自己的想像把它們貫穿起來,從而理解人物。
此詞上片寫女主人公美麗的容貌和含羞多情之態。“霞帔”三句,寫女主人公彩霞般的披肩,雲一般的鬢髮,鑲金的鏡子裡,出現了她如雪潔淨的容貌,她對鏡正畫著略帶愁意的蛾眉。這裡以一個“愁”字點出女主人公的心情。“遮語”二句,描寫女主人公遮語、含羞、回扇、下帷等神態動作,生動地表現出她心事重重卻又欲說還休,情思縈繞卻又含羞掩飾的情態。下片寫女主人公的相思相念與綿綿情思。“玉樓”二句,寫女主人公望情人早日來到。意思是站在玉樓上盼望已久,恨情人來遲,道出其相思之切。“早晚”二句,直道心曲,寫女主人公的願望:自己遲早總要乘鸞而去,希望情人不要遺棄。
上片用的都是相當於現代電影蒙太奇小景別的手法展現景物,鏡頭自背後從下而上,先是讓人們看到女主人公的服飾“霞帔”,然後是如雲的黑髮;之後鏡頭切換到照鏡子的場景,也是一個特寫,人面與鏡像相映襯;之後又是另一個正面近景,女主人公輕轉羅扇,遮住因竊竊私語而微微翕動的雙唇,好像是怕被人聽到,嬌羞地走到窗前放下繡幃。下片寫女主人公的期望。這裡,就不是單純的景物鋪陳,而是人的服飾和外貌的客觀呈現,但它也需要讀者根據想像,在頭腦中把這些畫面串聯成一個連續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心情,體會詞人所要表達的感情。結尾直道心愿,其依戀之情,一往情深,相思之意,真摯感人。
名家點評
原河南大學教授華鍾彥:“鈿鏡,謂女冠服飾之盛也。‘畫愁’三句,敘女冠在凡時女伴,終日含羞倚愁也。‘玉樓’二句,言玉樓中的女伴,思念女冠,望其早歸,而花洞中之女冠,懷想女伴,恨其遲來也。‘早晚’二句,女伴之願詞也。”(《花間集注》卷一)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