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瑞的故事】
1908年,第4屆倫敦奧運會馬拉松比賽舉行的那一天,天氣格外悶熱,運動員們吃力而頑強地奔跑著。跑在最前面的是義大利運動員多蘭多•皮特瑞,由於體力消耗太大,當他跑入體育場時,幾近昏迷,幾乎是毫無知覺地在跑道上蹣跚而行。當他摔倒在跑道上時,觀眾的心都懸了起來,裁判員們把他扶起來,他又摔倒了。眼看緊隨皮特瑞之後的美國運動員約翰尼•海依斯就要追上來了,在場的一個工作人員衝上前去,拖著皮特瑞衝過了終點。儘管由於美國隊認為皮特瑞是在別人幫助下完成比賽的,抗議把金牌授予皮特瑞,結果金牌歸約翰尼•海依斯所有,不過皮特瑞的表現還是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英國皇后贈給他一隻金杯作為紀念。雖然皮特瑞沒有獲得金牌,但他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奧林匹克精神做了最好的詮釋。
皮特瑞的故事成為那一屆奧運會的佳話。有感於此,顧拜旦在英國政府為奧運會舉行的宴會上講話時,便將賓夕法尼亞大主教在布道中的一段話改編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加,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鬥爭,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自1908年起,這句名言便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信念,流傳至今。
【更快、更高、更強】
奧林匹克運動還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它出自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之口。1895年,在學校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迪東鼓勵學生說:“在這裡,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後來,顧拜旦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定為奧林匹克格言,並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
【格言的意義】
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