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起源
現代足球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流傳於古希臘和古羅馬一種野蠻的手腳並用的遊戲——哈帕斯托姆。在公元10世紀前後,這項運動流傳於英格蘭,與當地的原始足球混雜在一起,形成了形式各異的早期足球遊戲。隨著時間推移,到19世紀初,這種遊戲發展成一種類似於現代足球的遊戲。
1841年,英格蘭伊頓公學第一次出現了11人制足球比賽。這是因為當時學校的每套宿舍住10名學生和一位教師,課後,宿舍間經常進行足球賽,最終形成了11人對11人的賽制。
19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革命推動了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因當時的工業革命需要大批的熟練工人,培養這些熟練工人的各類技工學校應運而生,校內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對足球比賽方式和場上的行為要求各不相同,為保證不同足球背景的人能在一起比賽,急需一部統一的足球規則。1863年10月26日,第一部統一的足球規則在英國的劍橋大學產生,這一天被全世界公認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
19世紀下半葉,足球比賽越來越激烈,看球的觀眾也越來越多,一些俱樂部出於經濟利益開始收取門票,足球比賽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走向職業化。 國際足聯成立於1904年,至今已有會員協會200多個,是目前會員協會最多的一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各洲、各國(地區)也都有各自相關的足球機構。中國足球運動的管理機構是中國足球協會。
國際足聯下屬的國際比賽有:世界盃足球賽、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世界少年足球錦標賽、世界女足錦標賽。其中,世界盃比賽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國際上一項最重要的體育賽事。奧運會足球賽隸屬於國際奧委會系列比賽。
奧運會競賽規則
1984年國際足聯做出了歐洲和南美洲參加過世界盃決賽的球員不得參加奧運會足球賽的決定;1988年國際足聯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如下規定:奧運會足球運動員年齡限制在23歲以下,每隊允許有3名超齡球員。
要求同隊隊員的服裝(包括上衣、短褲和護襪)顏色必須一致。兩隊間的服裝要有明顯區別。上場隊員必須帶護腿板。守門員的服裝與雙方隊員及裁判員的服裝要有明顯不同。另外,還要求隊員的上衣背後、前胸和短褲前面印有號碼;隊長要佩戴袖標。上場隊員要穿足球鞋,身體不能佩戴有傷害他人的飾物。比賽前,裁判員要仔細檢查隊員的著裝是否符合要求。
比賽時間
正式的國際足球比賽分為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45分鐘,中間休息不得超過15分鐘。
隊員人數與換人
每隊上場隊員不得多於11名,其中必須有一名守門員。如果一隊的場上隊員少於7人,則比賽不能開始。奧運會足球比賽中,每場比賽最多可以使用3名替補隊員;場外和場上隊員未經裁判員許可不能擅自進出場地。比賽時,守門員和其他隊員的位置不能隨意交換,如需要交換,須經過裁判員同意。
裁判員
一場正式的足球比賽由:一名裁判員,兩名助理裁判員,一名第4官員擔任裁判工作。 裁判員的職責: 有場上最終判決權,決定比賽時間是否延長、比賽是否推遲和中止。
助理裁判員的職責: 示意越位及球出界,協助裁判員的場上判罰,但沒有最終判決權。
自由球
足球比賽的自由球分兩種,一種是直接自由球,主要是針對惡意踢人、打人、絆倒對方的行為;另外用手拉扯、推搡對方,手觸球也屬於這一類;還有辱罵裁判員、辱罵他人也要判罰直接自由球。這種自由球可直接射門得分。如果這些行為發生在罰球區,就要判罰球點球。還有一種是間接自由球的判罰,危險動作、阻擋、定位球的連踢就屬於這一類。這種自由球不能直接射門得分,只有當球進門前,觸及到另外一名隊員才可得分,罰球區內這種犯規不能判罰點球。
無論直接自由球還是間接自由球,防守方都要退出9.15米線以外。如果不按要求退出9.15米,裁判員可出示黃牌。
罰球點球
在罰球區內直接自由球的犯規要判罰球點球。罰球點球時,雙方隊員不能進入罰球區。如防守方進入罰球區,進球有效,不進則重罰;如進攻方進入罰球區,進球應重踢,如不進則為防守方球門球。在罰球點球時,守門員可以在球門線上左右移動,但不可以向前移動。
紅、黃牌
足球裁判員在判罰時,根據犯規性質不同可出示兩種不同顏色的牌。 對於足球比賽中出現的一些嚴重犯規,裁判員要出示紅、黃牌。如果是惡意的犯規或暴力行為要出示紅牌。故意手球、辱罵他人或同一場比賽同一人得到兩張黃牌時,也要被出示紅牌。
比賽中,有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用語言和行為表示不滿的就要被出示黃牌。連續犯規、故意延誤比賽、擅自進出場地的隊員也要被出示黃牌。
傷停補時
足球比賽有時根據場上情況在比賽時間上需要補時。有時是1、2分鐘,最長時可達5、6分鐘,時間長短的確定由裁判員決定。造成補時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處理場上受傷者; 二是拖延時間; 三是其他任何原因。
越 位
足球比賽構成越位要滿足以下條件:在同伴傳球時腳觸球的瞬間,在對方半場內如果同伴的位置與最後第二名對方隊員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對方球門線,這時該隊員處於越位位置。需要說明的是與對方最後第二名隊員處於平行時不判越位。處於越位位置的隊員裁判員在下列情況中判罰越位犯規 干擾比賽 干擾對方隊員 利用越位位置獲得利益
暫停比賽
正式足球比賽一般場上不能暫停,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如隊員受傷或發生意外糾紛才鳴哨暫停。恢複比賽是在比賽停止時球所在的地點墜球,重新開始比賽。 現在足球比賽道德水準普遍很高,通常一方如看到場上有受傷隊員,都會將球踢出界。恢複比賽時,對方也會將球踢回。
進 球
當球的整體從球門柱間及橫樑下越過球門線,而此前未違反競賽規則,即為進球得分。有時在比賽中會看到球打到橫樑後落地又彈回場內,裁判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來確認球是否越過球門線,這種判決有時會引起很大爭議。
計勝方法
足球比賽分組循環賽期間的積分為勝一場積3分,平1場積1分,負1場積0分,最終以積分多少決定小組名次。如積分相等,則根據賽前規程確定的不同名次判定標準的規定來排定名次。
比賽開始
正式的國際比賽,在國際足聯公平競賽旗及參賽雙方國旗的引導下,參賽隊伍伴隨國際足聯公平競賽曲列隊入場;按規定位置站定,然後先奏客隊國歌,再奏主隊國歌。比賽場地的選擇是以裁判員擲硬幣的方式決定,猜中者選擇上半場比賽的進攻方向,另一方開球開始比賽。
場地設施
足球比賽場地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其安全性和舒適性,其次還要考慮球場的走向和交通,
最後還要考慮到球場的一些固定配套設施。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足球場地可採用天然草皮或人造草坪。
②比賽場地邊線外要有至少2米的草皮邊緣。
③在中線的兩側還要各配置一個距邊線至少6米的帶頂棚的替補席。
④比賽場地線與廣告牌的距離不得小於4米,離球門線後不少於5米,至角旗處不得少於3米。
⑤休息室與比賽場地的通道應備有伸縮棚。
⑥要設有急救通道,便於救護和應急。
⑦體育場觀眾席要分區,區與區之間觀眾不得流動,不得提供站席。
觀賽禮儀
觀看足球比賽,觀眾最容易失控,賽場也很容易成為滋事的場所。因此,觀看足球比賽時,觀眾要做到以下幾點,有助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1)觀看比賽前,心態平和,早一些到自己的位置上就座,減少因遲到而產生的焦躁感。
(2)看球時不要站起來,如前排有人站起來,影響到自己的視線,可以平和的口氣提示對方,這樣不但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緒,而且還能降低周圍的緊張氣氛。
(3)看球時儘量少參與周圍的口號和人浪,一方面能降低周圍的緊張感,另一方面能使自己更冷靜。
(4)不要辱罵。辱罵是一種極不文明,並且影響民族形象的行為。時刻提醒自己語言要文明,張嘴要三思。
(5)看球時,對雙方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要鼓勵。
(6)如果實在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妨到場外放鬆一下,以緩解自己焦躁的心情。
(7)不要攜帶含有酒精的飲料以及危險物品入場,不要抽菸。
(8)觀看比賽時,可帶些零食,嘴的蠕動有助於降低精神上的緊張情緒。
(9)不要過早地退場,足球比賽場面千變萬化,結果難料。在出入口處或人群密集處看球,極容易出現意外。
(10)賽後攜帶垃圾出場。
第29屆奧運會奪冠熱門
第29屆奧運會比賽場館
第29屆奧運會足球比賽將於2008年8月6日~23日分別在五個足球城市進行,即北京、上海、天津、瀋陽、秦皇島。男足、女足決賽都在北京進行。 北京的比賽場地是北京工人體育場、國家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國家體育場;上海的比賽場地是上海體育場;天津的比賽場地是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瀋陽的比賽場地是瀋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秦皇島的比賽場地是秦皇島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
歷屆名次
屆次 | 年份 | 舉辦地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殿軍 |
1 | 1896 | 希臘·雅典 | 丹麥 | 希臘 | ||
2 | 1900 | 法國·巴黎 | 英國 | 法國 | ||
3 | 1904 | 美國·聖路易斯 | 加拿大 | 美國 | ||
4 | 1908 | 英國·倫敦 | 英國 | 丹麥 | 荷蘭 | 瑞典 |
5 | 1912 | 瑞典·斯德哥爾摩 | 英國 | 丹麥 | 荷蘭 | 芬蘭 |
6 | 1916 | 因一戰爆發未舉行 | ||||
7 | 1920 | 比利時·安特衛普 | 比利時 | 西班牙 | 荷蘭 | 法國 |
8 | 1924 | 法國·巴黎 | 烏拉圭 | 瑞士 | 瑞典 | 荷蘭 |
9 | 1928 | 荷蘭·阿姆斯特丹 | 烏拉圭 | 阿根廷 | 義大利 | 埃及 |
10 | 1932 | 美國·洛杉磯 | 不舉行足球賽 | |||
11 | 1936 | 德國·柏林 | 義大利 | 奧地利 | 挪威 | 波蘭 |
12 | 1940 | 因二戰爆發未舉行 | ||||
13 | 1944 | 因二戰爆發未舉行 | ||||
14 | 1948 | 英國·倫敦 | 瑞典 | 南斯拉夫 | 丹麥 | 英國 |
15 | 1952 | 芬蘭·赫爾辛基 | 匈牙利 | 南斯拉夫 | 瑞典 | 聯邦德國 |
16 | 1956 | 澳大利亞·墨爾本 | 蘇聯 | 南斯拉夫 | 保加利亞 | 印度 |
17 | 1960 | 義大利·羅馬 | 南斯拉夫 | 丹麥 | 匈牙利 | 義大利 |
18 | 1964 | 日本·東京 | 匈牙利 | 捷克斯洛伐克 | 民主德國 | 埃及 |
19 | 1968 | 墨西哥·墨西哥城 | 匈牙利 | 保加利亞 | 日本 | 墨西哥 |
20 | 1972 | 聯邦德國·慕尼黑 | 波蘭 | 匈牙利 | 蘇聯 | 民主德國 |
21 | 1976 | 加拿大·蒙特婁 | 民主德國 | 波蘭 | 蘇聯 | 巴西 |
22 | 1980 | 蘇聯·莫斯科 | 捷克斯洛伐克 | 民主德國 | 蘇聯 | 南斯拉夫 |
23 | 1984 | 美國·洛杉磯 | 法國 | 巴西 | 南斯拉夫 | 義大利 |
24 | 1988 | 韓國·漢城 | 蘇聯 | 巴西 | 聯邦德國 | 義大利 |
25 | 1992 | 西班牙·巴塞隆納 | 西班牙 | 波蘭 | 加納 | 澳大利亞 |
26 | 1996 | 美國·亞特蘭大 | 奈及利亞 | 阿根廷 | 巴西 | 葡萄牙 |
27 | 2000 | 澳大利亞·悉尼 | 喀麥隆 | 西班牙 | 智利 | 美國 |
28 | 2004 | 希臘·雅典 | 阿根廷 | 巴拉圭 | 義大利 | 伊拉克 |
29 | 2008 | 中國·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