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姓名:
奧斯芯 Oersted, Hans Christian
國家或者地區:
丹麥
學科:
物理學家
簡 歷
奧斯芯少年時在父親的藥店工作,按說這種早期的訓練應將他直接引向化學行業,但卻導致他研究物理學。他就學於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以一篇關於康德*哲學的論文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然後,他週遊歐洲,1806年被聘為母校的物理學和化學教授。他成為“自然哲學學派”的一名熱烈追隨者。奧肯*是該學派的一個傑出成員。他有個弟弟,比他小一歲半,是學法律的,後來當了丹麥的法務部長,最後成了首相。他是個很不得人心的首相,受到彈劾後被迫辭職。看起來哥哥的命運較好,靠著一個實驗而一舉成名。 1819年,奧斯芯的良機來臨了。他像歐洲的半數學者一樣正在進行電流實驗。作為課堂示教,他讓一個羅盤針靠近通電導線。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電和磁之間可能有某種聯繫,奧斯芯也可能認為導線中的電池可能對羅盤針有某種作用。果然不出所料,羅盤針發生了轉動,既不指出電流方向也不背向電流方向,而是與電流方向成直角。當他使電流拔向時,羅盤針也改變方向,指向相反的方向,但仍與電流方向成直角。驚訝不已的奧斯芯課後留下來,繼續重複他的實驗。這是對電和磁之間聯繫的第一次演示。奧斯芯的實驗可以視為新的電磁研究的基礎。奧斯芯的發現於1820年公布於世(按老規矩以拉丁文發表),引起了爆炸性的反響。當時,庫侖*已經提出電和磁不能互相作用的論點,並且還很有說服力,現在則顯而易見是錯誤的了。阿拉戈*和安培*都衝進了這個缺口。後來,主要在法拉第*和亨利*的研究下,電磁學才日臻完善。它就象一百年前的蒸汽機、五十年後的內燃機一樣,使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奧斯芯沒能跟上自己的實驗所造成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形勢。不錯,他也曾證明電流對羅盤針的作用力可以穿透玻璃、金屬和其它非磁性現出來,但是除此之外,他卻沒有做進一步努力,以擴大自己的重大發現。儘管如此,為了紀念奧斯芯,於1934年將磁場強度的單位正式命名為奧斯芯。除了電磁學以外,奧斯芯還是離析出有機化合物哌啶(1820年)和製取出金屬鋁(1825年)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