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經過
1949年他創造了全美大學生鉛球紀錄,成績為16.42米,當年世界排名第12位。為了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成績,他苦苦地思索著如何在技術的發展上去尋找一條新的路徑。當時的運動員身材都非常高大,都採用側向滑步的推球技術,奧布萊思發現在直徑為2.135米的投擲圈內,憑藉現有的推球技術是不能發揮速度和力量的,能不能加長人體運動的工作距離呢?於是他在家中院子裡用粉筆畫了一個投擲圈進行練習,反覆地琢磨新的推球技術。
有一次他在歐洲參加比賽時,採用了他自己所創的還不太成熟的背向滑步新技術,竟然獲得了巨大成功,他驚喜萬分。以後他又不斷對這項新技術加以改進與革新,最後終於創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術。
個人成績
奧布萊恩1952年去赫爾辛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年僅20歲,身高1.90米,體重只有98千克。他在決賽中第一次試推就取得17.41米的好成績,奪得了他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第二次和第五次試推也分別超過了17米。
奧布萊恩從1952年7月至1956年7月這4年間創造了連續116場比賽不敗的世界紀錄。從1953年到1959年共10次打破世界紀錄,1953年5月他以18.00米的成績第一個突破“18米大關”;1956年9月以19.06米的成績成為第一個突破”19米大關”的鉛球運動員;1959年他又以19.30米最後一次創造世界紀錄。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前夕,奧布萊恩的體重達到106千克,在洛杉磯的—一次比賽中以19.25米打破了世界紀錄。但是在奧運會上只推出了五個超出18米的成績,最後以18.57米再獲金牌,打破了奧運會紀錄。美國的尼德爾以惟一的一次超過18米的成績(18.18米)獲銀牌。
1960年,奧布萊恩雄心勃勃,試圖第三次登上奧運會冠軍的寶座。可事不湊巧,美國破例允許奧運會選拔賽中的第四名尼德爾參加羅馬奧運會。尼德爾曾在1960年3月、4月和8月的三次比賽中以19.45米、19.99米和20.06米三次刷新世界紀錄,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突破“20米大關”的鉛球運動員。
在羅馬進行決賽時,奧布萊恩第二次試推19.1l米,到第四輪試推結束時,他仍然領先,此時他的19.11米是惟一超過19米的成績。賽後尼德爾說:“我前四次試推緊張,因此全力要推好第五次。我想到了在幾天前的訓練中曾推過20.01米和20.44米時,感到應在第五次試推中拼下,超過奧布萊思,他不是不可以打敗的。”當尼德爾把鉛球推出手,在保持身體平衡不越出投擲圈時,他聽到觀眾狂呼了起來。尼德爾取得了19.68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奧布萊思在第六次試推中沒能超出19米,不得不把金牌讓給了尼德爾。20歲的美國運動員達拉斯·朗以19.01米獲銅牌。
1959—1964年,達拉斯·朗已七次打破過世界紀錄,成績從第一次的19.25米上升到第七次的20.68米。1964年樂京奧運會上,這位世界紀錄保持者遇到的最強競爭對手是他的同伴19歲的馬特森。兩人都是在第四次試推時取得最好成績,朗以20.33米獲金牌,打破奧運會紀錄,馬特森奪得銀牌(20.20米),奧布萊思取得第四名(19.20米)。
1965年,馬特森共參加過29次比賽,全部獲得冠軍,並以21.52米打破世界紀錄。1967年又以21.?8米創造世界新紀錄。1968年奧運會上,他的光輝時刻終於來到了,以20.54米的成績獲得金牌,他在及格賽中就以20.68米刷新了奧運會紀錄。
美國鉛球運動員在五六十年代為世界鉛球運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世界紀錄提高了將近3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奧布萊思的背向滑步推球技術開創了迅速提高成績的新時代。尼德爾、朗和馬特森都在奧布萊恩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技術風格,其主要原理都是充分利用腿、髖的扭轉力量和軀幹肌群的扭緊力量及增加鉛球最後用力的工作距離來獲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其二是這些高水千選手在訓練方法上效果顯著,特別是在發展以專項力量為主的身體素質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