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尼恰

奧尼恰

《奧尼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0年12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奧尼恰

內容簡介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創作生涯中地位極其特殊,是一部尋找歷史蹤跡的自傳體小說。啟程是為了尋找,尋找歷史蹤跡的旅程,在作者筆下化為三重:兒子樊當尋找親身父親之旅,父親吉奧弗洛瓦尋找消失的文明之旅和梅洛埃黑女王尋找新城之旅。多重之旅在奧尼恰交匯,在歷史與傳奇、夢想與現實的交錯中,展現的是非洲的天與地,人與物,是非洲人與殖民者無望但勇敢的鬥爭,是非洲不絕的歷史與文明。

作者簡介

勒克萊齊奧,一九四〇年生於法國尼斯,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勒諾多文學獎。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說,隨筆,翻譯等。 

一九八〇年,勒克萊齊奧以小說《沙漠》獲得保爾•莫朗文學獎。

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國《讀書》雜誌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

二〇〇八年,勒克萊齊奧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目錄

尋非洲文明之旅

——《奧尼恰》譯序

一次漫長的旅行

奧尼恰

阿羅丘庫

遠離奧尼恰

試讀章節

一次漫長的旅行

薩拉巴亞號,一艘五千三百噸位的航船,已經老舊,屬荷非航運公司,剛剛離開吉倫特河灣骯髒的水域,駛向非洲的西海岸。此時,樊當正看著他的母親,仿佛第一次見面。也許,從前他從未感覺到她是那么年輕,那么貼近他,就像他的一個姐姐,可他一直沒有。她算不上有多美,但是那么富有生氣,富有生命的活力。臨近傍晚,她深色的頭髮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光線勾勒出她臉部的線條、高高隆起的額頭和鼻子構成的筆直的夾角、嘴唇的輪廓和下巴。她的皮膚上有著通明的細軟的汗毛,就像水果上的一層絨毛。他凝望著她,他喜歡她的臉龐。 十歲上的時候,樊當打定主意一輩子只用小名來稱呼他母親。她叫瑪麗亞·路易莎,但別人都叫她“瑪烏”。這是因為樊當在牙牙學語時,叫不清她的名字,於是這個小名就被叫了起來。一天,他用手拉住母親,直直地看著她,打定了主意: “從今天開始,我要叫你瑪烏。”他的神情看上去那么嚴肅,讓她一時無法作答,接著,她咯咯大笑了起來,她有時候就這樣瘋一樣地笑,笑起來就止不住。樊當也笑了,就這樣,他們達成了一致。

瑪烏上身倚靠在木頭護欄上,在看船駛過的痕跡,樊當正看著她。那天是一九四八年三月十四日,是個周末,天色已晚,樊當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日子。天與海是湛藍的,藍得幾乎發紫。沒有一絲風,也就是說,船應當是在勻速前行。幾隻海鷗笨笨地盤飛在後甲板上方,漸漸靠近,接著掠過船尾的旗桿,又散開了,旗桿上懸掛的三色旗就像一條舊床單那樣晃動了幾下。海鷗時不時地滑翔飛過船側,尖叫幾聲,那哼哼唧唧的叫聲和螺旋槳的顫動聲混在一起,合成了一首有趣的曲子。

樊當望著他的母親,他近乎隴傷而專注地聆聽著各種聲響和海鷗的嘶叫,感覺到波浪湧上來,久久地附著在船頭上,掀起船體,然後退去,發出一聲嘆息。

這是第一次。他看著他左邊瑪烏的面龐,逆著海天之光,這張臉龐慢慢成了一張抽象的剪影。他心想,就是這樣,這是第一次。可同時,他無法明白這場景為何會讓他喉嚨發緊,心跳加快,眼裡湧上淚水,因為,這也是最後一次。他們離開了,一切都不復從前。在白色的航跡盡頭,陸地已經模糊。河灣的污泥突然讓位給了海的深藍。舌形的沙灘上布滿蘆葦,蘆葦叢中,捕魚人隱蔽的小草棚子像是玩具,海岸邊那些奇形怪狀的東西,比如塔樓、航標、捕魚簍、采沙場、碉堡,一切都消失在大海的波動中,淹沒在海潮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