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維也納市中心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是一座奧地利人引以為傲的恢宏建築。它歷史悠久,館藏豐富,是當今世界五大圖書館之一。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歷史可追溯至1575年。由於當時的皇帝卡爾六世決定,允許圖書館對外開放,這座圖書館也是當時少有的學術機構之一。直到19世紀,它一直保持著德語國家中最大圖書館的地位。1920年,皇家圖書館改稱國家圖書館。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主體及閱覽大廳建成於1726年,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圖書館的閱覽大廳極具特色,被譽為世界上最華麗的閱覽廳。大廳中間是卡爾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周圍廊柱上是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極富皇家氣派。
歷史沿革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為哈布斯堡王朝皇家圖書館的繼承者,皇家圖書館肇始於14世紀的宮廷圖書館,是時哈布斯堡王室開始收集手稿和類似的物品。最早的手稿是阿爾布雷希特公爵三世1368年收集的;皇帝腓特烈三世(1440-93在位)及其子馬克西米連一世(1493-1519在位)是熱衷於藝術、科學和藏書的人。
1575年胡戈·布洛提烏斯成為藏書的首位專職圖書館員,1590年藏書9000卷。
在1723-1726年卡爾Ⅵ世建造的巴洛克式圖書館裡收藏有大量手稿、古版書、印刷書、地圖、銅版畫等。 當時雖為皇家圖書館,但館藏也對外公開使用,系當時少有的學術機構,一直到19世紀仍保持著德語國家中最大圖書館之地位。
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作為共和國的財產,國家圖書館逐漸演變為現代研究圖書館。
1945年更名為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該圖書館的法律地位由1981年的28號令確定,原隸屬於聯邦教育、研究與文化部。
從2002年1月1日起,國家圖書館從事業性單位成為奧地利聯邦法定自治科學機構。
主要職能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主要法律義務包括:
①奧地利全體作家的作品存儲及使用(強制繳送規定和資料法);
②收集和提供有關奧地利或奧地利人的文獻;
③提供專藏的利用並使其增值;
④實現其在奧地利圖書館事業中所承擔的義務(如出版奧地利書目,建設奧地利期刊資料庫,進行職業培訓等)。
組織結構
奧地利國家館設有館長辦公室;研究部;讀者服務部;採訪部;參考與信息服務部;公共關係部(傳媒與出版組、贊助與圖書捐贈組、展覽與參觀組);信息技術服務部;報刊部;手稿秘籍部;搖籃本、古本與善本部;人工語言和國際世界語博物館部;單面印刷品、招貼畫及藏書票部;肖像、繪畫與繼承品部;紙莎草與紙莎草博物館;樂品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之友等機構。
圖書館之友成立於1921年,為非贏利組織,創始人中有報社老闆、演員和科學院院長等社會名流。成立該會旨在從知識和財富方面給予國家館以支持,如:幫助採選和保護館藏;促進研究規劃功能;支持圖書館在公眾中的奮鬥目標;作為該會成員有機會了解館藏並參與該館多方面的文化活動。成員及年度會費:常規成員會費450奧地利先令;家庭成員會費150先令;圖書館職員或學生會費350先令;私人贊助會費2500先令;公司會費4500先令;公司贊助會費100000先令。
建築設備
奧地利國家於1967年將中央閱覽區域(目錄,主閱覽室和期刊閱覽室)遷入赫爾登的帝國宮,從此圖書館矗立在1723年的維也納宮廷內,並不斷擴充。1992年的擴展是一座地下四層書庫,圖書館的陳列櫃則位於大廳中。
為國家館進一步完善和擴大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圖書館大廳不斷進行翻新設計,安裝能夠體現生活情趣的裝飾品,把服務概念和強烈的信息融為一體,吸引更多的讀者和公眾到圖書館來接受服務和觀賞遊覽。
人員配備
現任館長:約翰娜·拉希格博士(Mrs. Dr. Johanna Rachinger)
翰娜·拉希格博士戲劇研究專業科班出身,從1995年起擔任德文兒童圖書和成人非虛構類圖書Ueberreuter出版公司的負責人,具有出版業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市場運作的經濟頭腦,此前曾擔任維也納女子學院教師。2001年5月離開Ueberreuter後,她訪問了英國、芬蘭和美國,考察其他國家圖書館如何適應21世紀的需求。由於在學習和教書期間經常使用圖書館,她認為自己對圖書館並非是門外漢。她2001年6月1日上任後,採取市場經營手段,雄心勃勃地對國家圖書館進行了徹底改革。
2001/2002年度該館有公務員性質的員工300人。
館藏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十分豐富。其中,1501年至1850年的文獻有20萬件。它也是世界上收藏莎草紙文獻最多的地方,現有莎草紙文獻約13萬件。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藏品包括圖書報刊、善本手稿、古版書、音像製品等8個大類,約300萬種,700萬件。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珍品,如《維也納藥學大綱》、《羅馬帝國圖刻版》、42行《聖經》原印本書,以及莫扎特、貝多芬、海頓等人的樂譜手稿等。
圖書館內還收藏有360件最具奧地利特色的古樂器珍品,幾乎囊括了17世紀以前所有種類的樂器。此外,還能見到海頓的撥弦古鋼琴、貝多芬1803年鋼琴、舒曼和勃拉姆斯用過的1839年出產的鋼琴。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至今(2011年)有藏品300萬種約630萬件,其中書刊2,932,000卷;現刊17,136件/冊;手稿及手稿石版複製品380,975件(16,000件是16世紀之前的);微片12,057張;小冊子238,840件;搖籃本8,000件;地圖252,252件;書畫刻印作品104,413件;印刷型樂譜120,000件;16/35電影膠片208個;視聽資料65,000件;錄音20,108張;CD-ROM65張;藏書票42,232張;紙莎草194,038件(其中100,000件以上在80年代業已編目);肖像728,302件;照片248,045件;戲單等。
數字圖書館
奧地利國家館在在線上檢索方面可以提供全球資訊網服務;在線上公共目錄查詢及國家聯合目錄;通過網際網路提供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卡片目錄;在線上信息服務:通過e-mail預訂擬在閱覽室讀的圖書、提供進行研究的信息(收費)。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經過認真選擇軟體和對目錄結構進行詳細分析,選擇ALEPH500作為其資料庫系統,該系統可提供各種現代搜尋設備,僅用6個月就能成功地轉換111.1萬條目錄數據。導航計畫也已納入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考慮範圍。2000/2001年度接待讀者23.6萬人次;網站點擊率從1999年的1200萬次升至1400萬次;對專題資料庫的查詢達到39.3萬次,前景光明。
由於現代社會是以信息和多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為標誌的高科技經濟時代,為能夠實現高品位和高效益,就必須發展圖書館的現代化工程。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已經開始將1501年至1929年期間的圖書和收藏印刷品目錄數位化。在世界上,對如此古老的圖書和印刷品實現數位化,並且可提供電子服務的圖書館如鳳毛麟角;圖書館還正在籌謀將1930-1988/1991的目錄轉換成資料庫文本格式,同時還要轉換其他專藏的目錄。奧地利國家館計畫進一步擴大數位化工程的規模,對有價值的圖象、文本、語音、手稿、樂譜、音響、音像、影視、軟體和科學數據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系統收集和整理。因為數位化管理和電子化服務是圖書館在現代社會中自立和生存的先決條件。現代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基礎上的,數字圖書館所收藏的各類信息對於知識經濟的整個過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能夠提供快速、便捷和經濟的服務,圖書館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專業服務水準,在市場上塑造出品牌和地位。
用戶服務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向一切年滿16歲的用戶免費開放。除研究機構、官方部門和學位人員外,圖書概不外借,僅供在館內使用。該館提供照相、複製、縮微等,並舉辦用戶研討會、組織接待參觀遊覽。圖書館讀者正常使用免費,特殊服務(複製及網際網路使用)收取成本費。
開放時間: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每年9月1日-9月20日閉館。
10月1日—6月30日 周一至周五:9:00—19:00;周六:9:00—13:00,
7月1日—9月30日 周一至周五:9:00—15:45;周六:9:00—13:00
世界各國著名圖書館大全
對於世界各地的圖書館而言,時間在流逝。但是即便許多圖書館都建立了數字藏書並且提供他們的技術產品,我們仍舊認為我們應該往回走,一覽這些圖書館所擁有的大量藏書之美。 | |||
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 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 大英博物館閱覽室 何塞洛斯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尚蒂伊城堡圖書館 三一學院圖書館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圖書館 國家博物館圖書館 加拿大國會圖書館 | 鹽湖城公共圖書館 埃斯科里亞爾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 亞歷山大圖書館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 瑞典皇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 波蘭國家圖書館 丹麥皇家圖書館 俄羅斯國家圖書館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 | 馬爾他國家圖書館 聖馬利諾國家圖書館與圖 希臘國家圖書館 匈牙利國立塞切尼圖書館 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 馬爾地夫國家圖書館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紐西蘭國家圖書館 傑伊私人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 喬治·皮博迪圖書館 | 阿根廷共和國國家圖書館 梵蒂岡圖書館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 盧森堡國家圖書館 牛津大學圖書館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冰島國家與大學圖書館 法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