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奧古斯特·麥克 August Macke (1887—1914)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1887生於魯爾的邁茲德,1914在香檳省的柏思戰場上陣亡。麥克的童年在科隆和波恩渡過,後進入迪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習畫。1907年,他在巴黎逗留期間接觸了法國繪畫,先是印象派,然後是野獸派,再晚一點是立體派。畫家從中吸收了不少畫派的精華。麥克與康定斯基、馬爾克交往密切,人們也習慣於將他看作青騎士社的組織者之一,但事實上,麥克的藝術與他們的藝術絕不是一回事。 麥克並不追求“精神世界”的表現,也未在抽象化道路上走遠。他的藝術總體上看來是自然而具象的。在麥克畫中,賞物的少婦、散步的紳士、天真可愛的兒童、各種各樣的動物,都保持了具象沉靜的、一眼可辨的形。這些形與明亮豐富的顏色在畫上共同組構出和諧、歡樂的韻律。麥克在色彩上的造詣曾對馬爾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他重視畫面色彩的力量,所使用的顏色色域寬廣,既純又亮,閃耀著誘人的光彩。這可能與其早期師從於德國印象主義畫家柯林思時所打下的基礎有關。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在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立體派啟發他的形變得簡潔概括,野獸派幫助他更好地表現生活,再加上印象派的色彩基礎,足以使他有能力把畫面布置得亮麗、高雅且富有音樂性。遺憾的是,麥克的藝術才華尚未充分發揮,便於1914年在一戰中陣亡,年僅27歲。
《動物園》簡介
【名稱】奧古斯特·麥克《動物園》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1912年
【作者】奧古斯特·麥克
【規格】129.9x230.5厘
【屬地】德國多特蒙特·奧斯特瓦爾德博物館藏
【簡介】 雖然奧古斯特·麥克(August Maeke, 1887—1914)與康定斯基、馬爾克交往密切,人們也習慣於將他看作青騎士社的組織者之一,但事實上,麥克的藝術與他們的藝術絕不是一回事。麥克並不追求“精神世界”的表現,也未在抽象化道路上走遠。他的藝術總體上看來是自然而具象的。在麥克畫中,賞物的少婦、散步的紳士、天真可愛的兒童、各種各樣的動物,都保持了具象沉靜的、一眼可辨的形。這些形與明亮豐富的顏色在畫上共同組構出和諧、歡樂的韻律。麥克在色彩上的造詣曾對馬爾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他重視畫面色彩的力量,所使用的顏色色域寬廣,既純又亮,閃耀著誘人的光彩。這可能與其早期師從於德國印象主義畫家柯林思時所打下的基礎有關。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在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立體派啟發他的形變得簡潔概括,野獸派幫助他更好地表現生活,再加上印象派的色彩基礎,足以使他有能力把畫面布置得亮麗、高雅且富有音樂性。 三聯畫《動物園》是麥克作於1912年的一件代表作品。畫面前景描繪了一些動物及專注地觀看動物的婦女和兒童,背景則安排了幾位紳士正在園裡漫步或參觀。人、動物、樹木、房屋經過了某些抽象化處理,但總體上仍保持了自然主義的風格。顏色以明亮的白、黃為主,間以深色和純度很高的紅、藍色,看上去豐富絢麗,如同水彩畫一般呈現出半透明的光澤。溫暖明朗的色調傳達了悠閒、歡樂的情緒,人、動物、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宛如一個世外桃源。遺憾的是,麥克的藝術才華尚未充分發揮,便於1914年在一戰中陣亡,年僅27歲。 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出生於瑞士,但其一生主要是在德國度過的。作為音樂教室的兒子,他從小受到過良好的音樂教育,不過最終他走上的卻是美術這條道路。曾經拉小提琴的雙手創造出了極具個性、充滿幻想的藝術世界,這成就使他無可非議地躋身於最傑出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列。 克利早年曾在尼爾藝校求學,並曾師從於墨尼黑藝術學院的斯塔克。1911年,他與康定斯基、馬爾克、麥克等人相識,並參加青騎土社的有關活動。1914年前後,他與麥克結伴去了突尼西亞和非洲,這一旅行使其藝術發生了某種重要變化,漸漸地,他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角。應該說,克利所接觸到的藝術影響源是相當複雜的,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雷東、思索爾、德勞內、畢卡索、盧梭……。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影響面前,他保持了冷靜。審慎的思考和細緻的探究對其獨樹一幟的風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克利認為,在藝術中“直覺是決不可能被替代的。”他對憑直覺自主描繪的兒童藝術很感興趣。兒童特有的符號創造能力、形狀變化能力,尤其是無拘無束、天真率直的特性令他頗有啟發。有時他也試著象孩子畫畫那樣,由著筆在畫布上信馬由韁地自由塗繪,獲得某種直覺形象,再對之加以有意識的改進,從而得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他的作品看似天真稚拙,實際上卻是深刻而獨特的。形是克利作品充滿魔力的重要方面。他用點、線、面組構出各種象徵性符號般的形狀,這些形狀在畫面上自由自在地延伸變化,又出乎意料地碰撞在一起,激盪出某種不可思議的震顫力。有些形象非常可愛,游弋的魚、怪物的面孔、紅色的氣球……仿佛出自孩童之手。有些形象則與顯微鏡下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等有著高相關,它們排列、組合、變化、重複,展示著藝術家的奇思妙想。 顏色是克利作品充滿魔力的另一個方面,它們與形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有時,暗底襯托出鮮明響亮的紅黃色;有時則是顏色樣片般的漸變與疊加;有時,色塊與色線進行著小範圍內的分割與爭鬥;有時,在棋盤似的格線中,在最亮和最暗的兩極間,色彩和色度被非常嫻熟地推進和後退……克利那些令人心動的畫面常常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音樂,確實,深厚的音樂素養令他很自然地把某些音樂的形式借用到了繪畫中。節奏、韻律、漸變、重複、展開,這些與音樂相符的性質在其畫中反覆出現,帶給觀者難以言喻的美感和極具豐富的形式。克利認為,藝術應該關注“已經創造了和正在創造著世界的那種力量”,認為“以前我們慣於表現地球上看得見的東西,不是我們喜歡看的東西,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東西。今天我們揭示可見的東西後面的實在,這樣來表示一個信念:可見的世界只是宇宙中一個孤立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別的潛在的實在……。”(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69頁。)這在某種程度上闡釋了克利的藝術探索,也讓我們能對他那隱含在稚拙下的深刻和精闢有所了解和領悟。威爾奈·哈弗特芒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是一個有新感受的原始人。”
其它作品欣賞
《Mit gelber Jacke》1913 《Tunislandschaft mit sitzendem Araber》1914 《Eselreiter》1914 《Felsige Landschaft》1914 《Hammamet風景》1914 《Haus im Garten》1914 《Kairouan (III)》1914 《Schlucht》1914 《View into a lane》1914 《Terrasse des Landhauses in St. Germain》1914
《Mit gelber Jacke》1913 | 《Tunislandschaft mit sitzendem Araber》1914 |
《Eselreiter》1914 | 《Felsige Landschaft》1914 |
《Hammamet風景》1914 | 《Haus im Garten》1914 |
《Kairouan (III)》1914 | 《Schlucht》1914 |
《View into a lane》1914 | 《Terrasse des Landhauses in St. Germain》1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