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銅鼓客家人周至衡發起,數十姓客家人捐資興建。清光緒十八年改名為奎光書院。土木結構,前後兩棟,面積340平方米。自創建以來,奎光書院雖歷經滄桑,但在銅鼓早期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銅鼓客家有名之士多出於圭光書院。大革命時期,進步知識青年陳葆元、李秀等人也曾在圭光書院就讀。奎光書院不僅是早期主要的教育場所,而且是重要的革命策源地。1927年秋收起義部隊三團一營駐紮於此,並在牆上寫下“南昌暴動”等標語。1927年彭德懷同志率領的平江起義部隊紅五軍又駐紮於此。紅五軍政治部在圭光書院整個房子內外牆都寫滿了“共產黨十大政綱”、“土地政綱”、“紅軍萬歲”、“打倒土豪劣紳”等文告標語,保存至今成為極珍貴的文史資料,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客家文化
客家人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和閩南語,粵語一樣,客家人講客家話。通過客家話,每個客家人很快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同伴或者老鄉,這是一種聯繫,世世代代不變。客家話包含了很多古漢語的用法,比如客家話是沒有喝酒的只有如《水滸傳》中的吃酒,也沒有下雨只有落雨,只有做飯做菜沒有所謂的炒菜......難以一一例舉。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客家人作為中國目前最為純正的中原血統的重要特徵之一——客家話和古漢語的緊密聯繫。客家人有自己獨創的可口的飯菜,比如客家豆腐,客家板,客家燒鵝......注重食料搭配,香甜可口,在全國十分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