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基本解釋
指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分開解釋
奉辭:1.謂奉君主之正辭。
2.謂行告別之禮。
伐罪: 討伐有罪者:弔民伐罪|奉辭伐罪。
出處
《書·大禹謨》;“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伐,一本作“罰”。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
是故虞舜先除四凶,然後用十六相,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也。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辭伐罪,始到潁川,戰無不克。
資治通鑑·晉紀·晉紀十四
承遣主簿鄧騫至襄陽,說甘卓曰:“劉大連雖驕蹇失眾心,非有害於天下。大將軍以其私憾,稱兵向闕,此忠臣義士竭節之時也。公受任方伯,奉辭伐罪,乃桓、文之功也。”
尚書·虞書·大禹謨
誓於師曰;濟濟有眾,鹹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
示例
我今奉辭伐罪,拯溺蘇枯。宋·岳飛《奉詔移偽齊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