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秋暮言志應制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入為衛尉卿,加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復拜禮部尚書。 公元656年(顯慶元年),加太子賓客。

作品原文

奉和秋暮言志應制
秋深桂初發,寒窗菊餘菲。
波擁群鳧至,秋飄朔雁歸。
月莢生還落,雲枝似復非。
凝宸閱棲畝,觀文佇少微。
聖敬韜前哲,先天諒不違。

作者簡介

許敬宗(592-672年9月20日),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少有文名,大業中,舉秀才,授淮陽郡司法書佐,不久入謁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其父許善心宇文化及殺害後,許敬宗即參加李密瓦崗起義軍,為元帥府記室。瓦崗軍失敗後降唐。後唐太宗聞其名,召為文學館學士。公元634年(貞觀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國史,不久改中書舍人。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因完成武德、貞觀兩朝《實錄》封高陽縣男,權檢校黃門侍郎。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許敬宗為本官檢校中書侍郎。太宗在遼陽駐蹕山大敗高麗兵,許敬宗立於馬前起草詔書,深得太宗讚賞,從此專掌誥令。唐高宗嗣位,任禮部尚書。後因子女嫁娶、受賄被彈劾,貶為鄭州刺史。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入為衛尉卿,加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奉敕主編《文館詞林》一千卷,分類纂輯自先秦至唐代各體詩文,保存了大量文獻。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復拜禮部尚書。此年高宗欲立武則天為後,眾大臣諫阻,惟許敬宗促成其事。 公元656年(顯慶元年),加太子賓客。不久拜侍中,監修國史。公元658年(顯 慶三年),進封郡公、中書令。公元662年(龍朔二年),改任右相,加光祿大夫。公元663年(龍朔三年),拜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仍監修國史。著有文集80卷。子許昂、孫許彥伯俱歷官太子舍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