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川渡壩

奈川渡壩位於日本長野縣、信濃川水系(Sinanogawa)支流梓川上。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155m,水庫總庫容1.23億m3。

奈川渡壩

Nagawado Dam

概述

工程目的以發電為主。水電站總裝機容量62.3萬kW(其中可逆式機組41.2萬kW,常規機組21.1萬kW),年發電量7.58億kW·h。1964年10月開工,1971年3月完建。
壩址河谷深窄,呈"V"形,下部兩岸幾乎直立,向上部逐漸變緩至40°左右。壩基由黑雲母花崗岩、角頁岩以及岩脈狀雲母斑岩組成。雲母花崗岩岩質堅硬,岩石抗壓強度為30~90MPa,岩體內錯動面及節理面發育。主要有三組:陡傾角節理(N83°W;N80°W;N78°W)和一組水平節理。角頁岩由於花崗岩侵入,也有中等硬度的節理面及明顯的錯動面。雲母斑岩中的花崗岩呈岩脈狀,質密堅硬,河床基岩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岩,角頁岩出現在兩岸壩頂附近,左岸壩頂高程處還有雲母斑岩岩脈。壩址區斷層數量較多。對壩基穩定有影響的斷層有13條。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80.5km2 ,多年平均流量30.12m3 /s,設計洪水流量1500m3 /s。水庫正常蓄水位982m,面積274hm2 ,死水位927m,有效庫容0.94億m2 。利用水深55m。

樞紐布置
樞紐主要包括大壩、泄水建築物和發電廠房。
大壩壩頂高程985m,壩頂長355.5m,壩頂寬10m,壩底寬35m。寬高比2.297,厚高比0.226。半徑210m,壩頂中心角100°。壩體積67.2萬m3 。
泄洪隧洞位於左岸,進口有2個定輪閘門控制,洞身由內徑16m的馬蹄形斷面漸變為內徑8m的圓形隧洞。最大泄洪流量1800m3 /s。
水電站名安曇水電站,共設6台機組,兩台機組安裝在壩後式廠房內,有效落差135.8m;4台機組安裝在右岸引水式廠房內,有效落差134.9m。電站最大引用流量540m3 /s,抽水流量360m3 /s。
工程施工
對斷層採用回填混凝土和用後張預應力錨桿錨固兩種方法處理。
回填混凝土法是先在斷層內每隔12.5m高度開挖水平施工洞,然後再在施工洞內開挖出碴用的斜井和水平交通洞,一般是在施工洞內用高壓水槍將斷層泥和破碎岩石沖走,水壓力為100kg/cm2 。但局部地方也可用小爆破和光面爆破法開挖。沖洗或開挖後,用混凝土回填。回填分段進行,每段高10m,長10m,間隔14d後,再開挖回填相鄰段。
後張預應力錨桿錨固的目的是使斷層帶的岩石結合成整體,保證基岩穩定。在兩岩基礎內共鑽孔12000m,使用鋼筋330t。錨桿鑽孔深40~90m,孔徑150mm,方向與斷層面垂直,水平孔孔距2~4m,垂直孔孔距6~12m,錨桿直徑27mm,每孔內放6根。末端用水泥沙漿錨固,錨固長度6m。每根錨桿的張拉力為40t。
固結灌漿孔深度為3~30m,孔距3~7m,灌漿壓力一般3~5kg/cm2 ,最深處可達25kg/cm2 。固結灌漿孔總長24000m。帷幕灌漿孔為單排孔,孔距3m,孔深60~140m,最大灌漿壓力為50kg/cm2 ,按小於1Lu控制。
壩體混凝土方量67.2萬m3 ,土石方開挖量80萬m3 。採用隧洞導流,上下游圍堰均為混凝土圍堰
大壩1969年3月開始蓄水,8月達到滿水位,運行正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