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伊斯蘭教

奈及利亞伊斯蘭教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位於西非尼日河中、下游。東與喀麥隆相連,南瀕幾內亞灣,西與貝寧接壤,北與尼日交界。面積92.376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225億(1988),居非洲之首。

首都

拉格斯。全國約有250個部族,其中豪薩一富拉尼、約魯巴、伊博3大部族約占人口總數的58%。北部的豪薩一富拉尼人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西部的約魯巴人近一半信奉伊斯蘭教。全國居民47%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豪薩語、約魯巴語。約11世紀末,伊斯蘭教通過埃及傳人今奈及利亞東北部的卡涅姆一博爾努王國,上層先歸信了伊斯蘭教,後將伊斯蘭教傳播至豪薩族部分地區,14世紀成為該地區伊斯蘭文化中心。11~13世紀,在奈及利亞北部和尼日南部地區,先後興起豪薩的卡諾、戈比爾、卡齊納、拉諾等諸城邦,商業貿易發達。

興起

13世紀,伊斯蘭教通過穆斯林商人、移民、傳教師傳入一些城邦,逐漸確立了伊斯蘭司法和管理制度。14世紀下半葉,馬里帝國的一批曼丁戈人伊斯蘭教傳教師先後來到卡諾城,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並創辦宗教學校,教授《古蘭經》、聖訓、教法和宗教禮儀。伊斯蘭教通過卡諾向奈及利亞北部和中部傳播。
與此同時,從西北非遷徙到奈及利亞北部已信仰伊斯蘭教的富拉尼人,長期與當地豪薩人雜居通婚,加速了該地區伊斯蘭化的過程。16世紀,先後有來自阿爾及利亞廷巴克圖的一批伊斯蘭教學者從卡諾和卡齊納城傳教,從事學術活動,使這兩個城市成為黑非洲國家的伊斯蘭文化中心。
19世紀初,富拉尼人的伊斯蘭教領袖奧斯曼·丹·弗迪奧發動“聖戰”,征服了許多小王國,建立了以奈及利亞北部索科托為中心的富拉尼帝國,從此,使伊斯蘭教從北部傳入東部和西南部的約魯巴王國和伊吉布王國,使部分居民改奉伊斯蘭教。索克托素丹一直是奈及利亞穆斯林的宗教領袖。
1906年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國。1960年10月奈及利亞聯邦宣告獨立,1961年6月西喀麥隆北部正式加入奈及利亞。

運動

1964年,北部的伊斯蘭教領袖(素丹)為同南部的基督教徒爭奪權力和地位,發起“徹底皈依伊斯蘭教的運動”,使全體豪薩人伊斯蘭化。據載,約有40多萬人改信了伊斯蘭教。奈及利亞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在教法上遵從馬立克學派。大多數穆斯林屬蘇菲派提加尼教團,少數屬戛迪林耶教團和馬赫迪教派。北部各城市建有多所伊斯蘭學校和大學。為“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成員國。自1974年以來,多次派出代表列席“伊斯蘭國家會議”,並加強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楊克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