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帝國

失敗的帝國

《失敗的帝國: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是美籍俄裔歷史學博士弗拉基米爾·祖博克創作的歷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07年。 該書講述了前蘇聯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執政期間的歷史。祖博克在此書中認為,自史達林始,長期對蘇聯領導人的對外決策產生重要影響的是革命-帝國範式,也就是說意識形態和追求成為“社會主義帝國”這兩大因素主導了蘇聯領導人在冷戰中的決策。直至戈巴契夫的出現,這一點才發生改變。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0章,主要內容如下:第一至第三章史達林時期,蘇維埃帝國的組建,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的影響以及史達林的蘇維埃帝國地緣政治的設計、實施和發展;第四至第六章赫魯雪夫時期,推動蘇維埃帝國的發展,分析了蘇聯對外政策的變化,赫魯雪夫利用核武器制衡的國家安全思維,以及去史達林化對蘇聯思想意識產生的深遠影響;第七至第九章勃列日涅夫時期,蘇維埃帝國由盛至衰,揭示了蘇聯外交緩和、出兵阿富汗和最高權力過渡的過程;第十章戈巴契夫時期蘇維埃帝國的崩裂,作者提出了對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的獨特解讀。書後參列了縮略語、注釋、參考文獻和索引等以便讀者了解史實的出處和進一步探討研究文中涉及的相關問題。

作品目錄

英文版序(一) 英文版序(二) 1 處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蘇聯人民和史達林,1945 2 史達林的冷戰之路,1945~1948 3 德國的僵局,1945~1953 4 克里姆林宮的政治鬥爭與“和平共處”,1953~1957 5 赫魯雪夫的核教育,1953~1963 6 蘇聯的國內戰線:最初的裂隙,1953~1968 7 勃列日涅夫與緩和之路,1965~1972 8 緩和的衰退與蘇聯的擴張,1973~1979 9 老近衛軍的謝幕,1980~1987 10 戈巴契夫與蘇聯的終結,1988~1991 結束語 縮略語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創作背景

該著作出版於一個十分異常的政治和學術環境之中。為數越來越多的學者正在考察探討冷戰作為一個重要焦點的對外政策的國際和文化方法。更多的學者正有效地利用能夠得到的有關美國冷戰對手及其盟友的第一手檔案、回憶錄和二手資料。

美籍俄裔歷史學博士祖博夫早年就讀莫斯科國立大學歷史學專業,曾在蘇聯科學院研究所、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大學長期工作。20世紀80年代末,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夫致力於東歐社會主義制度解體檔案的出版工作,20世紀90年代初,從事口述史研究和研讀俄羅斯聯邦的解密檔案,參與多項國際冷戰史課題的研究。2007年,祖博夫出版了《失敗的帝國:冷戰中的蘇聯——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

作品思想

1.對蘇聯統一團結的思考

書中提出一個特殊觀點——即蘇聯的崩潰,不僅僅是由於史達林體制的僵化,而是由於史達林體制的崩潰,才導致蘇聯的解體。作者系統闡釋了這種體制的具體內容,即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和馬列主義思想——這是蘇聯得以團結的精神支柱。蘇聯所有內政外交行動幾乎都可以圍繞這兩點來進行分析。書中提出很多佐證這兩點的例子——蘇聯國內的排猶運動,長久以來的大國沙文主義,由於意識形態不同所產生的深厚的戰爭危機感,及其所帶來的龐大的軍工綜合體,對第二世界國家的控制,對去殖民地化的支持等。

隨著這兩點的動搖和崩塌,蘇聯開始變得漸漸不穩定,直到最後解體。當然,蘇聯的瓦解經歷了一個過程,從文化解凍運動開始,經歷了中蘇交惡、東歐動盪、入侵阿富汗等一系列重大失敗。蘇聯國際威信的多次掃地,世界大戰的不可能,西方文化的入侵,讓蘇聯漸漸變得妥協與退讓,不再團結一致,從對抗轉為交流(以戈巴契夫為典型代表),作為主導思想的馬列主義被取消,民族主義思想消退。前者導致蘇聯解體,後者導致東歐劇變。

2.對常規力量與核力量的思考

書中對核力量的分析較為充足,但缺乏對另一支重要力量——常規武裝力量的分析。之所以將常規力量與核力量分開分析與比較,其原因有兩點:其一,在蘇聯核力量處於弱勢時,蘇聯認為發展常規力量可以作為與美國平衡的籌碼;其二,常規力量的威懾可以帶來核威懾所不能帶來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北約在西歐布置戰術核彈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蘇軍入侵,以及勃列日涅夫大大加強蘇軍常規力量的建設,而不僅僅只增強核武器建設。作為一支不可或缺的威懾力量,蘇聯對常規武裝力量的投入很大,尤其是陸軍。例如,蘇軍曾經在1981年進行了一場名為“西方81”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對西歐各國,以及美國的震懾是非常大的。在軍備競賽中有兩種平衡——核平衡和常規力量平衡。正是因為赫魯雪夫時代兩者均處於劣勢,才使得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軍費開支倍增。因此,戈巴契夫在得到龐大軍隊的同時,也繼承了龐大軍備更新以及維護費用。

3.書中對蘇聯經濟的分析稍有欠缺

蘇聯經濟出現畸形發展,主要表現在重工業和軍工業優先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發展緩慢,尤其軍工綜合體的發展可以獲得大量財政預算的支持。作者明確提出這種畸形經濟對蘇聯國家和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也注意到蘇聯愈發嚴重的物質生活匱乏,但作者並沒有闡明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著的蘇聯經濟體制中的“剪刀差”,更沒有從作者的視角對其產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後果進行闡述和分析。這一問題不像作者一筆帶過的“改革失敗”那么簡單,這一結構是難以徹底更正的——它牽扯著蘇聯利益集團的利益、正統思想和戰略需求。

美國能夠對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蘇聯人民物質生活與美國人民的巨大差距,這無疑對蘇聯內部經濟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赫魯雪夫的“廚房辯論”和造成生態災害的種植玉米運動突顯了這一點。1963年和1965年糧食嚴重歉收時,甚至不得不使用珍貴的黃金儲備購買糧食。

4.對史達林擴張主義是冷戰主要成因的思考

書中69—70頁清楚寫道:“莫洛托夫後來才可以聲稱……發動冷戰的不是史達林,而是美國。”辯證地講,冷戰成因要由美蘇兩方來承擔。不能忽視蘇聯在戰後的擴張,尤其是在東歐的迅速擴張。但更不能忽視的是,以美英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種種敵對行為,即西方在戰後也在忙於擴張,包括謀求西柏林地區,通過默許蘇聯在中東歐的擴張來換取蘇聯在希臘的讓步,同時鞏固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土耳其和伊朗的強硬政策,在亞洲支持中國國民黨以及控制日本,禁止蘇軍登入等。這等同於將蘇聯“包圍”起來。英國邱吉爾的“鐵幕演說”,美國的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畫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敵對意圖十分明顯,西方企圖以軍事同盟和經濟援助的方式,遏制蘇聯任何可能採取的行動。

這對蘇聯來講是不能接受的。其一,二戰後,蘇聯贏得了較高的國際聲譽,必然會謀求在國際舞台上更大的影響。這與美國謀求全球霸權的企圖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其二,經歷了二戰後,蘇聯對自身的安全利益愈發重視,需要在東歐建立自己的緩衝帶。這種行動的結果使西歐和美國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蘇聯擴張”帶來的威脅,產生“紅色恐慌”。反過來,在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本身就具有不安全感。雙方這種對對方的恐懼,注定讓合作無法持續下去。

5.對俄羅斯“新”意識形態的思考

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無疑是蘇聯共產黨被取消執政黨地位,俄羅斯人民失去核心世界觀和價值觀,民眾意識形態一盤散沙。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一直努力肅清西方流氓、黃賭毒和暴力等“糟粕”文化的影響,沿用蘇聯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愛國主義宣傳和教育,以期從俄羅斯民族傳統和愛國的角度,在全國形成萬眾一心的團結和眾志成城的精神聚合力量,重新恢復俄羅斯民眾的信心,建立俄羅斯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園,確立俄羅斯民族“新世紀”的民族精神。這是俄羅斯重新屹立在世界大國之列的精神基礎。

作品評價

美國歷史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長谷川毅: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撰寫了一本有關蘇聯政策的絕佳專著。它涉及的範圍從史達林時期冷戰的開始一直到戈巴契夫時期蘇聯的崩潰。

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傑弗里·羅伯茨:我毫不懷疑《一個失敗的帝國》將是使未來有關冷戰史的辯論得以形成的重要著作之一—並且理當如此。不過,由於這本書對我們理解冷戰的蘇聯一方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它還涉及1960年代以來莫斯科的政策,所以我擔心祖博克對那場衝突的起源及早期階段的論述,將會刺激那些想要重新打一場陳舊的意識形態戰役的西方冷戰專家產生新的偏見。

出版信息

出版過程

2007年,美籍俄裔歷史學博士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夫在美國《冷戰新史》系列叢書項目中,出版了英文版的《失敗的帝國: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2011年,這部書俄語版以《失敗的帝國:冷戰中的蘇聯——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為名問世。值得注意的是,俄語版的書名中增加了“冷戰中的蘇聯”,作者重點強調和全方位思考“冷戰”中的“蘇聯”,即把世界範圍的“冷戰”、“蘇聯”國家和蘇聯“國家領導人”放在一起,在冷戰大背景下探討蘇聯的國家歷史和國家歷史的發展進程。2014年,《失敗的帝國:從史達林到戈巴契夫》自英語翻譯為漢語的中文版出版。此外,還有西班牙語、波蘭語和愛沙尼亞語等多種語言的翻譯版本。

中文譯本

作者:(美)祖博克著;李曉江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8

ISBN: 978-7-5097-5785-7

頁數:625頁

價格:88.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