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遠紫外線爆發
(solar extreme ultra-violet burst)
1966年首先在1225~1350埃波段探測到,後來用人造衛星直接地探測到或通過電離層效應(頻率突然偏離)間接地探測到許多太陽遠紫外線爆發。太陽遠紫外線爆發可分為兩種類型:①脈衝型爆發。②緩慢爆發。這種爆發有時同軟X射線爆發﹑緩變型的微波爆發共生。對於緩慢爆發,還了解很少。脈衝型太陽遠紫外線爆發具有下列性質:①較大的遠紫外線爆發通常同相關的Hα耀斑出現在同一區域。它的峰值強度與Hα耀斑級別之間彼此密切相關,即遠紫外線爆發的峰值強度越大,Hα耀斑的級別也越大。②爆發的壽命在1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最常見的是3~5分鐘。比Hα耀斑(或太陽軟X射線爆發)短得多,但比共生的硬X射線爆發要長。③爆發峰值流量越高,上升到峰值的時間越短。④峰值流量出現在耀斑閃光階段,平均比Hα極大亮度﹑軟X射線(小於10千電子伏)爆發超前二分鐘,幾乎與非熱X射線爆發﹑脈衝微波爆發同時發生。⑤遠紫外線爆發在波長100~1700埃範圍內對24類離子總計36條譜線都有過記錄,見下表。
太陽遠紫外線爆發
波長(埃)…… 離子 …… I/I0 …… h(×10公里)
1394 ………… SiⅣ …… (1.5)
1335 ………… CⅡ ……… 2.0 ……… 10.9±1.3
1305 ………… OⅠ …… 2.0/1.5
1243 ………… NⅤ ……… (1.7)
1238.8 ……… NⅤ ……… 2.5
1215.7 …… HⅠ(Lα)
1206.7 ……… SiⅢ
1176 ………… CⅢ …… 7.2/2.0
1085 ………… NⅡ …… 7.8/1.6
1031.9 ……… OⅥ …… 6.0/1.7
1025.7 …… HⅠ(Lβ) … (1.3) ……… 3.6±2.4
991 ………… NⅢ ……… 3.2/2.6 …… 3.5±2.1
977.0 ……… CⅢ ……… (3.5) ……… 3.1±2.0
972.5 ……… HⅠ(Lγ) … (1.3)
949.7 ……… HⅠ(Lδ) … (1.2)
834 ………… OⅡ,Ⅲ
791 ………… OⅣ ……… 2.7/1.6 …… 5.1±1.0
770.4 ……… NeⅦ ……… 2.3/1.5 …… 8.8±1.4
765.1 ……… NⅣ ……… 2.2
758 ………… OⅤ ……… (1.4)
718 ………… NⅡ ……… (1.5)
703 ………… OⅢ ……… 1.4/1.4
629.7 ……… OⅤ ……… 1.9/1.7
625.3 ……… MgⅩ ……… 3.2/1.3 …… 10.6±1.6
584.3 ……… HeⅠ ……… 1.4/1.2 …… 3.0±1.6
553 ………… OⅣ ……… (1.6)
537 ………… HeⅠ ……… (4.7)
521.0 ……… SiⅫ ……… (1.2)
499.3 ……… SiⅫ ……… 3.3/1.2 …… 9.4±1.7
465.2 ……… NeⅦ ……… 2.9/2.1
417 ………… FeⅩⅤ …… 2.6/1.8 …… 12.8±2.2
368.1 ……… MgⅨ ……… (1.7)
361 ………… FeⅩⅥ …… 2.1/1.6 …… 15.2±2.3
335.4 ……… FeⅩⅥ …… 1.4
303.8 ……… HeⅡ(Lα) … 2.7/1.8
284.1 ……… FeⅩⅤ
其中I/I0是伍德等在1970年給出各譜線輻射通量的相對增長值,第一個數是所測量到的三次最大增長平均值,第二個數是所有測量的平均值(若僅觀測到兩次,第二個數就不給出),括弧內的數字是一次觀測得到的數據。⑥CⅡ、OⅥ和MgⅩ等遠紫外共振線所輻射出能量通常為Hα輻射能量的10~10。⑦值得注意的是在HeⅠ、CⅡ、CⅢ、OⅤ和OⅥ等譜線的單色輻射中觀測到許多小的遠紫外爆發,它們常常是大爆發的預兆。此外,據統計結果,在軌道太陽觀測台6號所探測到211個遠紫外線爆發中,有104個與Hα耀斑(或亞耀斑)共生,另外43個與X射線爆發(或微波爆發)相關,還剩下30%遠紫外線爆發,在任何波段均未發現有與之相關的爆發。⑧通常認為,脈沖遠紫外線爆發是一些得到加速的相對論性電子與太陽高層大氣中的原子、離子碰撞,而將該層加熱到10~10度後,通過束縛-束縛躍遷、束縛-自由躍遷、自由-自由躍遷(熱軔致輻射)產生的(見恆星大氣的吸收和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