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陽暗條”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
太陽邊緣的日珥投影到太陽表面上所呈現的暗黑色條帶。有些暗條是極性相反的局部磁場的分界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陽磁場的複雜結構。它的產生、發展和消失有一定的規律,但也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活躍起來,甚至突然消失。暗條(日珥)是太陽視面上引人注目的活動現象之一。
中文譯名 | 太陽暗條 |
英文原名/注釋 | solar filament |
結構
暗條中有兩種結構,一種是暗條的脊樑,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觀測到的暗條通道;另一種是暗條的足點,它是連線暗條通道和日面的結構。隨著望遠鏡時間和空間解析度的提高,特別是空間衛星的長時間穩態觀測到的振盪軌跡
觀測,發現暗條的脊樑和足點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暗條振盪就是最典型的動態特徵,這已經從空間和地面觀測中得到證實。目前,暗條振盪是太陽物理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也是HINODE衛星的一個主要科學目標。2006年12月,HINODE衛星成功發射後,已經觀測到數十個暗條事件,一系列暗條振盪的新結果已經發表,例如,發現暗條中有波的觀測特徵在《科學》發表。我們分析HINODE在2008年1月15日觀測到的一個太陽西邊緣寧靜暗條。該暗條中由許多絲狀結構,而且表現為5分鐘振盪。最有意義的是我們首次發現這個暗條中有兩個足點結構,呈現出幾乎反相位的長周期振盪,周期大約為98分鐘,這可能是由於這兩個足點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耦合的結果,是磁場相互作用的直接證據。右圖中是HINODE觀測到的H的藍紅翼、都卜勒強度和Ca的亮度,點線和短線分別畫出兩個足點的振盪軌跡。
活動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巨大類似蛇一般的磁性太陽暗條出現在太陽表面,它們可在太陽表面蔓延數十萬英里。
2010年11月16日,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觀測衛星(SDO)的攝像儀拍攝到太陽暗條,該觀測衛星持續地以不同波長觀測太陽的變化。據Spaceweather.com描述,太陽表面的暗條結構長度可驚人地達到60萬公里(372800英里)。
太陽暗條是從較長絲狀電漿上升進入太陽超熾熱外大氣層——日冕,它們比日冕寒冷,因此在圓盤狀太陽的背景下顯示為暗黑色。當沿著太陽的彎曲水平線,太陽暗條可形成令人眼花繚亂的突起結構。
從事監控太空氣候和太空觀測研究的Spaceweather.com稱,最新觀測的太陽暗條出現於太陽的西南側,將最終噴射成為太陽風暴或者悄然進入太陽表面。該網站的托尼•菲利普斯在2010年11月17日發表文章說:“太陽暗條的發展有幾種選擇:鬆懈返回太陽表面;猛烈地爆發;或者在恆星表面崩潰。雖然太陽暗條噴射可能不會朝向地球方向,但它易於拍攝成熾熱等離子捲曲結構在太陽邊緣之上飛入黑色太空。” :“太陽暗條有幾種選擇:或是強度逐漸減弱悄然返回太陽表面;或是猛烈地爆發;或在太陽表面崩潰。太陽暗條不可能朝地球的方向噴發,從畫面看,它就像卷鬚狀熾熱電漿飛入太陽邊緣上方的黑暗太空中。”
太陽已進入為期11年的活動周期,最近幾個星期,幾處強烈的太陽耀斑從太陽表面噴射。太陽動力觀測衛星和其它幾個探測器均持續觀測太陽,跟蹤太陽氣候活動特徵。
史上最長
太陽出現史上最長暗條,2015年2月9日太陽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長暗條,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比太陽半徑還長。
太陽風暴發生時會向周圍空間輸出三種影響: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地球向日面的大氣層和電離層,對短波通訊造成干擾;耀斑爆發噴射出的大量高能粒子,會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太空人和儀器的安全;日冕物質拋射,則會引起地球強烈的磁場變化,屆時地表電網可能過熱,航空運輸可能中斷,衛星導航可能失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