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養蠶

太空養蠶

太空養蠶是由香港中學生設計,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的重要任務。

基本信息

實驗

太空養蠶太空養蠶
蠶寶寶太空生活30天
此次跟隨神舟十一號飛船升空的蠶寶寶,是中國科學家培育的改良桑蠶種“秋豐白玉”,其體質較強健,產量較高,特別適宜於中秋期飼養。
蠶寶寶將跟隨太空人在天宮二號上生活30天。
蠶和航天人一樣,它們在吐絲結繭時要求精益求精,來不得半點馬虎。它們順著八字形由外至內吐絲成繭,吐絲的角度、長度都經過極為精密的計算,這是蠶千百萬年來形成的本能,已牢牢地“刻錄”在基因里。

生活

可以媲美桑葉的飼料
蠶寶寶作為著名的“小吃貨”,每天除了睡覺剩下的時間全在吃,尤其在結繭之前,更是食量大增。
為了讓蠶寶寶吃好,529廠科研人員在“太空屋”兩側的鋁合金端蓋,即“食堂”里填滿了味道可媲美桑葉的飼料。
他們還貼心地將“食堂”設計成類似瓶蓋的螺絲結構,一旦蠶寶寶在太空中不能吐絲、結繭,航天員也可以方便地擰下“舊瓶蓋”,換上裝滿飼料的“新瓶蓋”,讓蠶寶寶可以一直“吃吃吃”。

穿

特殊填充物包裹抗震
火箭發射階段,巨大的加速度會給航天員身上施加巨大的壓力,因此航天員需要穿上特製的太空衣保護自己。
那怎樣才能保證這些圓鼓鼓、軟綿綿的蠶,在發射階段也能安然無恙?
529廠的科研人員對此專門設計多套保護方案,並進行多次地面試驗驗證安全性。最後選定了一種最好的保護方式。
火箭發射的時候,他們會把蠶包裹在一種特殊的填充物里,再裝入“太空屋”,這樣相當於給蠶穿上了太空衣,再大的衝擊和震動都會被這些填充物吸收。而且,填充物中間還給它預留了一條通道,餓的時候還能爬到兩側的“食堂”繼續吃吃吃。
等到了天宮二號,航天員可以輕鬆取出填充物,幫蠶脫下“衣服”,這樣蠶寶寶就能有充分的空間搖頭擺尾,吐絲結繭了。

手掌大膠囊“太空屋”
天宮二號的艙體很寬敞,可是到處都是價值千金的高精密設備,蠶不能在艙體內隨便亂“飛”。
因此,“太空屋”作為蠶寶寶的住宅,又是它的運動場。
“太空屋”差不多有人的手掌大小,“膠囊”兩端的半球體由航天專用鋁合金打造。中間部分則採用特殊的透明有機玻璃,輕便易加工。
為了保證它的居住環境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屋子上方預留了足夠的透氣孔,保證空氣流通,同時,屋子下方則預留了清潔孔,方便航天員幫忙清理蠶沙。

粗磨砂處理避免亂飛
為避免蠶寶寶在微重力環境下飄浮起來,無法爬到“食堂”就餐,529廠的科研人員對屋子內壁進行了粗磨砂處理,粘上一種特殊無紡織布,蠶寶寶想怎么爬就怎么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