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成都市天府新區太平鎮位於川西平原東南邊緣,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東部,是天府新區“兩湖一山”文化旅遊功能區的核心區域之一。 鎮域東鄰簡陽市,西接白沙鎮、南靠合江鎮,北毗龍泉驛區。
太平鎮距中心城區29公里,距天府新城12公里。 距成都中心城區僅20分鐘車程,交通發達,四線貫通,自西向東有華龍路、東山第一快速通道;自北向南有三岔湖旅遊快速通道,成自瀘高速公路,既是成都東南門戶,又是成都—簡陽區域合作的橋頭堡,隨著成都市城鄉一體化的全面推進,太平街道正在加快融入成都市大經濟圈。
建制沿革
1965 年3 月27日,國務院第154 次會議決定,撤銷華陽縣建置,併入雙流縣。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發出撤、並縣通知。7月1日,華陽縣正式併入雙流縣,其所轄的18 個公社(含太平)、3個鎮(中興、中和、太平) 併入雙流縣。
1992年10月10日,雙流縣決定開展區、鄉、鎮建制調整。太平鄉併入太平鎮;
2013年12月1日,太平鎮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5年,成都天府新區12個鎮(含太平鎮)經市政府批准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歷史文化
太平鎮始建於春秋時期,因曾地處“漢唐巴蜀古驛道”必經之路且歷史上盛產陶器,被稱為“東山旱碼頭”、“窯子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境內有明朝觀音寺、太平池和具有民國風貌的太平鎮糧站舊址等文物點,有包括廣東街、正街和橫街子街、上升街等延續傳統街巷格局的歷史街區,有劉禪讀書台、張飛點將台、張飛營營地舊址、張飛人頭石刻等三國文化遺蹟,還有以觀音寺、天台寺、聖金寺等人文景觀為基礎的佛教文化旅遊資源。
有《西江月》一首贊曰:千年太平古鎮,滄桑歲月留痕。地靈人傑任縱橫,育出繁花似錦。山嶺林木滴翠,平壩花果飄香。小堰口內桃花源,更是人間仙境。
太平街道據文字記載,已有上千年歷史,歲月滄桑,幾經更名。北宋治平前,叫衡山鎮,北宋元豐時叫垍窯鎮,明代末年始稱太平鎮。
地方特產
太平鎮是成都近郊水果種植基地之一,享有“水果之鄉”和“天府枇杷第一鎮”的美譽,其中枇杷基本實現全域覆蓋種植,被認證為國家級地標農產品。太平鎮以枇杷、葡萄種植為代表的都市現代農業發達,正全面推進“錦繡東山”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建設,建成5000畝核心生產示範園、10000畝精品枇杷示範園、3000畝精品葡萄示範園和50畝新品種新技術有機水果示範基地,完成枇杷、葡萄有機轉換2000畝,水果產業技術不斷升級。 2001年,被雙流縣政府授予“枇杷之鄉”光榮稱號。
枇杷是原產於我國亞熱帶地區的名貴保健水果,枇杷別名“盧橘”,栽培歷史悠久,可以考證的有兩千多年。是我國亞熱帶地區的珍稀特產水果,多數產區在4~5月採收,正是水果的淡季。
枇杷全身都是“寶”,被譽為珍稀水果。果實色澤美觀,果肉柔軟多汁,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被譽為保健水果,老少皆宜,很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系分析,果實可食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質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纖維0.8克、灰粉0.5克、鈣22毫克、磷32毫克、鐵0.3毫克、丙種維生素3毫克、類胡蘿蔔素1.33毫克,其中鈣、磷及胡蘿蔔素均顯著高於其他常見水果,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果實除鮮食外,可加工為糖水罐頭、果脯、果醬、果酒、飲料等;葉片含有苦杏仁甙(維生素B17)是防治癌症的良藥;枇杷的花、葉、樹皮、根等均可藥用;枇杷露、枇杷膏、枇杷沖劑等,載入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和胃、下氣、降火之功效;種籽可作製造工業澱粉或酒精的原料。枇杷花香沁人心脾,大多在秋、冬季開放,是難得的優良藥用蜜源。枇杷樹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樹冠整齊美麗,四季常青,果實鮮麗,古人稱讚它“樹繁碧玉葉,柯迭黃金丸”。
枇杷是一大特色產業,“上市季節早,全身都是寶,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售價超過一般水果幾倍。太平鎮地處東經104o12′,北緯30o25′,海拔525米,年均氣溫16oC左右,位於成都東郊龍泉山脈中段,土壤結構合理,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是全國枇杷種植最佳適宜區之一。太平鎮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小有名氣。
風景名勝
太平街道旅遊資源豐厚。風景名勝頗多,北有牛心寨,南有張飛營;紫頤香薰山谷體驗普羅旺斯薰衣草,感受田園生活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完美結合;小堰風光,天台勝景,山泉潺潺,林木蔥蔥;高峽平湖臥踞山腰,東風渠水南北貫行;街道內還有觀音寺、烈士陵園、天台寺、聖經寺、玉佛寺等人文景觀。太平街道屬蜀文化區,其中三國文化有劉禪讀書台、張飛點將台、張飛營營地,張飛人頭石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