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鼠海豚與其它齒鯨的頭顱相比太平洋鼠海豚的嘴的長度比較短,而且由於嘴上的脂肪層這個突出完全看不出來。身體粗壯,背鰭呈三角形。背部黑色,從背鰭開始有一塊灰色的部分,腹部白色。從嘴邊到胸鰭的根部有一條黑道。
背鰭、胸鰭和尾鰭以及尾鰭的根部也是黑色的。幼獸的腹部部分也是黑色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幼年黑化。鼠海豚很少有患白化症的。背鰭的後部沒有凹的部分,而是垂直向下。其根部的寬度約為高度的兩倍。胸鰭比較短,端部尖。尾鰭約60厘米寬,有力。太平洋鼠海豚的上顎每邊有22至28枚很短的牙齒,下顎的牙齒數為21至25枚。牙齒呈片狀或鏟狀,後部的牙齒有帶有三個丘的咀嚼面。 太平洋鼠海豚群體
它們一般單獨行動或者成對行動。很少能夠觀察到最多可達七頭動物的群。在交配期和覓食的時候偶爾會有上百頭動物組成的群。但是這樣的群極少見,而且只是短期的。幼獸會與母獸一起待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長度不明。幼獸和母獸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被分開的幼獸會發出尖叫來叫母獸。
太平洋鼠海豚是否占據地盤並抵抗進入這個地盤的入侵者、是否有等級制度等都還不明。不過人們觀察到過鼠海豚的威脅行為。一頭鼠海豚會首先將頭轉向它要威脅的另一頭太平洋鼠海豚,然後發出喀喀聲,再其後會點頭和拍打尾鰭。
太平洋鼠海豚太平洋鼠海豚的最高速度為每小時22千米,它們很少跳出水面,潛水的最高深度為約90米,它們可以在水下待約六分鐘。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在水面下很近的地方以約每小時七千米的速度遊動,每分鐘約透兩至四趟氣。透氣時它們將身體躬成半圓形,透氣後立刻下沉。1853年赫爾曼·布爾麥斯特是如此描寫這個過程的:“太平洋鼠海豚的頭頂首先露出水面,呼吸劇烈,然後它向下彎,向下轉,這樣其彎曲的頸、背以及背上高立的背鰭和尾部的根部相繼露出水面。但是其寬的尾鰭和胸鰭均不露出水面。”向前的推動力幾乎完全是由上下拍打的尾鰭提供的。胸鰭主要被用來穩定在水中的位置和方向。鼠海豚光滑的皮膚以及其流線型的身軀對其速度是最重要的。鼠海豚沒有長久的休息期,他們會在一個小時內多次短暫地(四至六秒鐘長)在水面上停住。在這段時間裡它們會緩慢下沉,然後恢復其自然的運動。
太平洋鼠海豚會發出許多非常不同的聲音。它們之間的交換使用的是喀喀聲,這些聲音由高頻(110至150千赫)和低頻(約兩千赫)的聲音組成。此外鼠海豚還使用聲音來進行聲納定位,這樣的聲音有低頻的(約1.5千赫)和高頻的(約100千赫)成分。通過分析鼠海豚的叫聲人們可以分辨出典型的定位、威脅、尋找配偶、幫助和警告危險的呼聲。太平洋鼠海豚的呼聲頻率位於虎鯨的聽覺頻率以外。從進化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是通過獵手和犧牲品之間的互相競爭導致的。
棲息環境
太平洋鼠海豚喜歡海岸附近、約20米中等深度並且比較平靜的海域,但偶爾也會游到深海。
生長繁殖
求偶交配
太平洋鼠海豚雌獸約於三至四歲時性成熟,雄獸約於二至三歲時性成熟。各地的發情期不同,在歐洲水域為七月中至八月末。在這段時間裡雄獸的睪丸體積劇增。一般鼠海豚的睪丸重兩克,在發情期可以重400克以上。大多數地區的鼠海豚的交配在深水中進行,少數在海岸附近的淺水進行。
大多數觀察到的交配是在水族館中進行的。交配過程包括一個前戲和此後的交配。首先雄獸不斷地追逐激動的雌獸並試圖觸摸其背鰭。1915年海科寫道:“在發情期內它們極其激動,快速地遊動,不停地追趕著雌獸。”此後兩獸互相“撫摸”和“交替游泳”,雄獸會不時地顯示自己的腹部和咬雌獸的胸鰭。交配本身時它們直立在水面上,一般僅數秒鐘的時間。此後前戲和交配可能再次發生。
幼獸生長
太平洋鼠海豚的孕期為十至十一個月,因此幼獸一般在五月和六月出生。一般每胎僅一頭幼獸,雙胞胎極少見。學者至今為止還有爭議鼠海豚是每年可以生一頭幼獸呢還是每兩年出生一次。由於鯨沒有盆骨因此出生不困難,而是在一般的游泳過程中進行。出生的蠕動約持續一至兩小時。幼獸首先出生,它的頭最後出現,頭出生後臍帶就與幼獸分離了。此後胎盤排出。幼獸出生後會自動游到水面呼吸。
幼獸出生時65至90厘米長,重五至七千克。哺乳期為八至九個月,不過在出生五個月後它們就已經開始吃魚了。哺乳時母獸側向游泳,這樣幼獸在吸奶時可以呼吸。鼠海豚的奶含很高的脂肪(約50%),與其它哺乳動物的奶相比其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比較高。在開始吃魚的同時幼獸也開始長牙。出生後七個月時其牙齒已經完備。出生後約一年後它們與母獸分開。一般來說帶幼獸的母獸較其它鼠海豚更加靠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