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平洋大海戰》作者強調指出這樣一個重要史實:儘管美軍是太平洋戰爭之中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但太平洋戰場並不是一個專屬美國人的戰場,英國皇家海軍和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對於推動戰爭走向最終勝利,同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戴維·雷格(David Wragg) 譯者:張國良 雷丹 馬東敏
圖書目錄
1“我們將派出一支強大艦隊”——新力口坡要塞
2競爭對手
3航空母艦和順載機
4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偷襲玲珠港
5日軍向西推進
6發起反擊
7跨越太平洋
8“該死的丹尼爾斯!”——英國皇家海軍重返遠東
9雷伊泰灣——最大規模的海戰
10袖風特攻隊
11潛艇戰
12從台灣島到沖繩
13結果又盆怎樣
文摘
著作權頁:
山本斃命之後,他的位置由海軍大將古賀峰一接替。山本五十六是日本人中少有的重要戰略家,他的死亡使得日軍損失隆重。偷襲珍珠港就是他的主意,他堅信航母將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絕對不能過度依賴戰列艦,但其他海軍高官卻無此見識。此外,山本非常了解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他的目光短淺的同僚們卻過於自信。
夏秋兩季,美軍在太平洋上並沒有發起大規模的攻勢。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在索羅門群島海域的美軍部隊開始發動進攻。
6月30日,美軍首次登入倫多瓦島,這是日軍在紐幾內亞島上的重要空軍基地。此次行動之所以人所盡知,是因為首次運用了先進的登入艦艇。其中,新型的坦克登入艦和坦克登入艇,分別可以搭載20輛坦克和3輛坦克,步兵登入艇可以一次性輸送400名士兵上岸。為保護部隊免遭13軍突襲,美軍動用了2艘航母、3艘護航航母、5艘戰列艦和幾艘巡洋艦、驅逐艦。令人意外的是,美軍登入部隊沒有遭到日本海軍的襲擊,補給部隊卻在海上與日軍遭遇了幾仗。美軍艦隊裝備有雷達設備,日軍雖然沒有雷達,但他們的雷達探測儀卻可以探測到美軍艦船的位置。有時候,沒等美軍探測到日軍的具體位置,13軍就已知曉美艦的位置。
13軍在新喬治亞的機場主要設在蒙達。6月底,盟軍在海軍少將里奇蒙德·凱利·特納的率領下抵達瓜達爾卡納爾島,下一步準備前往新喬治亞並占領蒙達機場。此次登入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3萬美軍用了兩個月才將不到自身數量四分之一日本守備部隊擊退,直到8月5日才占領蒙達機場。
期間,由於日軍試圖加強島上守備力量抵禦美軍進攻,又引發了幾場夜戰。其中最著名的夜戰發生在7月5日夜到次日黎明,美國海軍少將安斯沃斯的艦隊——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與日本海軍少將秋山的l0艘驅逐艦發生遭遇,在接下來的庫拉灣夜戰中,日軍2艘驅逐艦被擊沉,而美軍“海倫娜”號巡洋艦被13軍驅逐艦射出的一枚魚雷擊中後沉沒。還有一場夜戰發生在7月11日晚到次日黎明,伊崎少將帶領“神通”號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準備加強島上的防備力量,其中4艘驅逐艦運送增援部隊駛往維拉港方向,途中遭遇安斯沃斯海軍少將的艦隊,於是爆發了科隆班加拉島夜戰。安斯沃斯少將麾下有3艘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