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海邊街國小

太原市海邊街國小

太原市迎澤區海邊街國小創建於1965年,占地面積7683平方米,現有教職工67名,學生一千餘名。是山西省文明學校,太原市文明單位,獲山西省“三五”普法先進集體、太原市德育示範校、迎澤區素質教育示範校、區教學優勝團體等榮譽稱號。學校一貫秉承“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勵精圖治,勇於創新。

基本信息

簡介

海邊街國小始終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形成了以“雙語+藝術”的辦學特色,被命名為“山西省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和“太原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全國人大、國家教委和省市領導曾多次親臨學校視察,對學校的藝術教育給予高度評價,讚譽為“黃土地上的一朵奇葩”。學校現有藝術團隊15個,其中有管樂團、合唱團、模特隊、舞蹈隊、電子琴及兒童畫、軟筆、硬筆等興趣小組。多年來,這些藝術團隊參加過許多重要演出、外事活動和各類賽事,並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大獎。

學校設施完善,設備齊全,配有管樂排練室、合唱室、舞蹈室、電子琴室、美術室、圖書室、科學實驗室等12個專用教室及可容納300人的多功能演播廳。

師資強校。學校通過課題研究、專家引領、校本培訓、外出學習、實踐提高等多種途經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其中專科以上學歷的教師57人,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6人,省、市教學能手12人、區教學能手、標兵18人,學校連續多年榮獲迎澤區教學優勝學校稱號。

特色亮校。學校堅持藝術教育特色二十多年,是太原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學校以管樂團、合唱團為龍頭,組建了舞蹈、電子琴、書法、繪畫等精品藝術團隊,現有團員400餘人,由我校教師擔任專業輔導教師,其中管樂團聘請了特級教師沈世瑞等9位專業教師,為學校藝術教育出謀劃策,給學校藝術教育注入了活力。每年學校舉辦校園藝術節、新年音樂會等大型藝術活動,各藝術團隊多次在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每年有500多人次獲獎。其中管樂團、合唱團曾多次接受全國、省、市領導的檢閱,受到各界人士的稱讚。

海邊街國小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秉承“以藝術教育為龍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倡導從用心做好每一件影響孩子成長的小事開始,把校園的事情做到值得回味,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藝術教育這片沃土上快樂學習、學有特長、全面發展。伴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學校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煥發出勃勃教育生機。

太原市海邊街國小 太原市海邊街國小

校風:民主 和諧 求真 向上

教風:愛生 求真 奉獻 創新

學風:勤奮 進取 共享 合作

校訓:自強 自信 崇真 尚美

最高評價:黃土地上的一朵藝術奇葩

辦學理念:欣賞每一個孩子,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

辦學目標:全面育人,自主發展,學有特長

辦學歷史

一、處所沿革
海邊街國小六十年代初由市教委投資建設,1965年4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校初期,學校只有一座兩層的教學樓,12個教室;一座三層的辦公樓,內有一個音樂教室、9間辦公室以及一個小庫房和一間傳達室,3間平房廁所(操場東南角)。1969年,在陳貴業主持學校工作期間為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先後建成了6個平房教室(今幼稚園原址)、1個音樂教室、一個庫房(原系平房,在今前院小二樓原址),至此學校能容納18個教學班。1985年,在藥朝仁主持工作期間,西羊市國小拆除舊教室,在原址上新建西羊市中學(現市電大附屬中學),經區教委協調運回來大量拆除下的建築材料,建成了9間活動室(現操場東側平房)、5間廠房,建立了校辦工廠、海邊街國小制釘廠,(現藝術樓原址)。1987年時任區長劉祥正來校檢查工作,當學校提出:學生人數增多,教學班容量較大,與其改造平房不如樓房加層時,劉區長當即答覆“可請設計單位論證,如能加層就可進行,資金由政府負責解決”。學校請省電力設計院主管土建的總工黃靜工程師進行了勘測、論證、設計,政府投資七萬元將教學樓加高一層。1988年,前院北側平房教師已屬危房需進行改造,即建起了小二樓。1990年,由省電力設計院實施勘測、設計,由區政府、區教委投資近三十萬元在操場北側建成了一座三層的教學樓(現幼兒樓),三樓大廳成為學校藝術活動的主會場;同年建成更加安全、美觀的教學樓天橋。1992年,學校自籌資金三十三萬元在操場南面建起了四層藝術教育活動樓。2007年在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學校修建改建地下水管道;修建科學實驗室。
二、組織沿革
建校初王桂芳任校長兼海邊街等四校聯合支部書記,馬光琴任教導主任,曹馨儀為學校團支部書記。同年9月,王鴻蘭同志為聯合支部書記,趙驚濤同志為校長,王懷柱同志為團總支書記。1966年,陳貴業任政治指導員。1970年學校革委會成立,陳貴業任革委會主任,馬光琴任第一任副主任,李廉直、郝繼忠、梁中的、馮志明相繼任副主任。1976年撤消革委會,恢復校長、教導主任等職務,陳貴業任校長,馮志明任副校長,王素珍任教導主任。1984年9月,劉永忠任書記,藥朝仁任校長,李鴻育任副校長,王素珍任主任,沈世瑞任教導副主任。1991年,李鴻育調半坡街國小任校長,李瑞明從校尉營國小調海邊街國小接替李鴻育任副校長,董勤果任教導主任。1994年,原任黨支部書記劉永忠退休,李瑞明接任黨支部書記。1997年9月,秦曼雲任校長,李瑞明任副校長,鄭靈芝任教導主任,張文媛、牛虹霞任教導副主任。1998年至2003年期間,秦曼雲兼任黨支部書記,2003年至2004年,李瑞明任書記。2004年2月,王芳芳任校長,9月兼任書記,韓曉華任副校長,曲偉任教導主任,肖文艷任教導副主任,張楠冰任幼稚園園長。
三、職能沿革
學校的學區範圍有:羊市街以南,迎澤大街以北,新建路以東,都司街、南海街以西和桃園北路以東,新建路以西,水西關以南,桃園四巷以北的戶口所在地。駐地單位有:鐵三局、省電力設計院、市政管理處、省運管局、省氣象局等,學校後期建築均由省電力設計院提供義務勘測、設計。由於拆遷、舊房改造、單位職工新遷等原因,學區範圍內生源不足,家長多為廠礦職工、外來人口。海邊社區是學校的社區教育基地,山西省少管所第十分監區區長郭玉清、廟前派出所民警陰先池是學校的法治教育副校長。學校另設自己的學前班和附屬幼稚園。

校訓闡述

海邊街國小確定了“自強自信崇真尚美”的校訓。多年來不斷踐行校訓,開拓創新,以藝術教育為切入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步入了科學發展之路,把學校辦成了藝術教育的殿堂。學校形成了以管樂為主體,藝體相融的藝術教育特色,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成績並得到了廣泛讚譽。

“自強自信崇真尚美”的校訓反映了海邊街國小“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辦有特色”的辦學理念,古樸、通俗,既有傳統韻味,又含現代意蘊。

“自強”二字含義深刻。《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是努力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是不懈追求自己做人之德與做事之能,並能身體力行的品質。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最高學習境界,寓示著海邊街國小的每一位師生以自強不息的信念,刻苦學習,回報祖國。

自信即我能行,是健康心理素質的核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標誌,是人生成功的起點。當今社會,孩子們就是需要這樣的心理素質,勝不驕,敗不餒。在海邊街國小“全面發展,學有特長”這個理念下,學生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懷揣進取之心,洋溢陽光之情,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崇真”即全校師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誠,是學校塑造、完善師生治學為人的豐厚精神底蘊。

將“尚美”寫進校訓,是因為尚美是現代文明的一種追求,意為追求身心和諧,塑造健全人格。海邊街國小是山西省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在藝術的薰陶下,每一位同學體驗美、創造美,以美怡情、以美健體,以美促學,以美熏德。用美點亮求真、求實,塑造師生美好人生。

辦校宗旨

“把學校辦成培養學生聰明才智的校園,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的樂園,陶冶學生審美的情趣的花園”是我校始終不渝的追求,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奮進的成長環境和有利於他們健壯身體、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發展的廣闊空間。注重孩子的自主學習和促使孩子走出校門能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我校每年向省、市各重點中學輸送的大量學生,得到社會各界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海邊街國小的全體師生正以蓬勃的朝氣,用自己的才藝描繪著多彩的童年,描繪著祖國的未來。

校歌

海邊之夢

——張根元

管弦和鳴,舞動歌唱;

陣勢恢宏,陣容盛強;

海邊是藝術教育的輝煌殿堂。

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淨化心靈,學有所長;

藝術素養早就我們素質特色。

我們追求美好,

我們酷愛藝術,

讓藝術伴隨聲明,讓生命綻放藝術,

在黨的陽光下我們快樂成長。

書法天地,繪畫長廊;

濃墨重彩,校園飄香;

海邊處處充滿藝術滋養。

以人為本,發展為首;

營造情境,承載理想;

藝術氛圍感染我們享受時光。

我們追求美好,

我們酷愛藝術,

讓藝術伴隨生命,讓生命綻放藝術,

在黨的陽光下我們快樂成長。

位置

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海邊街32號

郵政編碼:0300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