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解釋
〖拼音〗tàishàngwàngqíng〖詞素解釋〗太上:本意是指至高無上的盤古三清。
忘情:忘記一切之情,達到無情之境。
〖含義〗元始天尊化身盤古大神。以無情開天,以大愛創世。
神話傳說

乃是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修煉之法。
言不語:眾生聽令,身不動:天地俯首。以無情化大愛。
昔日盤古開天,寧死無悔。雖對自己是無情,但對蒼生則是大愛。
故而《道德經~道篇~第七章》有云: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理解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太上忘情,並非無情,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古人講‘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聖人。
‘太上忘情’不是沒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層次。
照原始的解釋,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
莊子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陶淵明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忘言不是說把要說的話給忘了,而是默默的體味它的意思,不以說話來表達。
忘情也是如此。
忘情絕不是無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卻不為情牽、不為情困,要把情處理得豁達灑脫。
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滯、一有到不灑脫的地步,就把情給弄得烏煙瘴氣了。
‘聖人’和‘太上’絕不這樣把情給弄糟了,甚至弄成惡形惡狀化。
晉朝王戎死了兒子,他悲不自勝。他的好朋友山簡去看他,說何必如此。
他回答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這段話重點不但在‘聖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情’,
‘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這種人對情一片號啕,全無抑制、轉化與升華的修養。
結果,情就淪為惡形惡狀化。
中國人在哭喪上,最能表現這種惡形惡狀。
王戎說‘最下不及情’,就是指這種水準的人,‘最下’是全無格調的,連情字都不足語也。
‘太上忘情’的範圍是廣義的,當然也包含男女的愛情在內。
我總覺得,在愛情的離合上,尤其在離別、分手時所表現的,最能看出一個情人的水準。
晉朝王戎的忘情論,認為‘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有別於‘太上忘情’、‘聖人忘情’。
此正所謂: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