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天門河又名縣河,在拖市鄉謝家嶺入境,由西向東流經市內腹地,至淨潭分南、中兩支流,分別流入漢川縣的新河口和呂家巷注於汈汊湖,市境河長109公里。平均徑流量為8.77億立方米,流經腹地河流的客水資源量為4.89億立方米。天門河流域面積8619 Km2,河長239.5 Km2。
天門河自西北而入,折向東縱貫全境,在萬家台北轉流入人工開挖的漢北河,形成天門~漢北河水系,是湖北境內著名河流。
地理環境
沿天門河往東,接天北長渠,又東,連漢北河天門段的這條分界線以南地區(不含青山),海拔28~34米之間,占總面積的76.2%,適宜種植棉花,是聞名全國的棉花高產區。本市汛期,崗狀平原部分和河湖平原均低於江、河、湖水位,歷來易受漬澇。
流域概況
天門市,古為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為楚竟陵邑(《東皋雜錄》載“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山陵到此終止的意思)。秦置竟陵縣,後亦稱景陵。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為天門縣,因縣境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境域、行政區劃屢有變更。1987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天門縣改為天門市(縣級)。1994年10月,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為湖北省直管市。1998年,市轄22個鎮、2個鄉、3個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2個國營農場。總人口1709914人,其中農業人口1368355人。鄉村勞動力553415人。天門市位於鄂中,地處江漢平原北部、漢江下游左岸,跨東徑112°35′~113°28′、北緯30°23′~30°54′。東鄰漢川縣,西與荊門、南與潛江、仙桃等市隔漢江相望,北連京山縣,東北與應城市毗鄰,西北同鍾祥市接壤。總面積2619平方公里(含沉湖軍墾農場和沙洋農場用地116.82平方公里),其中屬本市的耕地面積為161.95萬畝(旱地103.27萬畝,水田58.68萬畝)。
主要水庫
天門河水庫
湖北省此項水利重點工程總投資九千餘萬元,建成後集防洪、灌溉、供水、供電、旅遊為一體,防洪標準提至五十年一遇,使一點零二萬畝稻田旰澇保收,為縣城居民日供水七萬噸。同時對桐梓河現有電站和即將開發的梯級電站枯水季節用水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漁業生產
產於天門河的橄欖蟶蚌(俗名義河蚶)為名貴水產品,享譽中國;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分布在張家湖等湖泊,
是培育珍珠的優良母體品種。兩棲動物4種,其中蟾蜍可入藥。爬行動物11種,其中龜、鱉為貴重滋補品。蠕動動物2種。節肢動物5種,其中蝦、螃蟹、蜈蚣經濟價值均較高。
義河蚶是天門頗具傳奇色彩的獨有的水產品,它有兩枚堅硬扁長的貝殼,合攏時如一柄短劍。肉呈奶黃色,用以氽湯,鮮美可口,是天門著名的筵席用菜。
水利樞紐
1949~1958年,水利建設以擋洪為重點,大力築堤培垸。經過9年時間的大規模堤防建設,本市對漢江遙堤、漢江乾堤天門段和天門河堤、民垸堤進行了全面整險、加高與培厚。漢江堤防普遍增高3~4米,堤身斷面增加l.5倍,整治各種隱患近萬處,完成土方2108.6萬立方米,標工1958.4萬個。漢江堤防天門段安全渡過了1954年的大汛。到1958年,全市棉田面積達到72萬畝,棉花總產28365噸,分別是1949年的2.5倍和6.8倍。而後,對堤防又進行了“加高培厚、消除隱患、護岸保灘、加強堤質、改善堤基、造林防浪”等綜合治理。現在,漢江堤防在達到歷史最高水位(1964年),支、民堤在達到當地最高水位(1991年)時均可安全渡汛。1969~1975年,水利建設以排澇為重點,開挖河道,疏挖溝渠。完成了天門河改道——漢北河開挖,皂市河、東河改道工程;疏導了南支河、中支河、小板河、楊家新溝、龍嘴溝、九條溝。一個以漢北河為主體的排水系統開始形成。漢北河開挖前的1969年,因受漬澇災害的影響,全縣糧食總產僅有268492噸,棉花總產30095噸。1980年,洪水之大相當於1969年,由於漢北河的排洪能力提高,糧食、棉花的產量分別是1969年的1.35倍和1.25倍。
橋樑設施
天門大橋
於1968年10月動工,1970年5月建成通車的天門大橋經歷了三十七年的風雨,見證了天門的發展史。天門大橋位於竟陵鎮中部,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鑽孔灌注樁承台式橋。主拱為五肋五波雙曲拱結構,單孔淨跨70米。
星星大橋
是一座連線新老城區的大橋。其全長127.6米,寬29米。按公路一級、群載荷3.5KN/M2、通航淨寬不小於45米、淨高大於5米設計的景觀橋。大橋的建成,將會改善新老城區交通,對天門經濟發展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漢北橋
在黃潭鎮窯台村與南岸竟陵公園村,工程複雜的漢北橋南北兩岸的主塔和引橋建設已過大半。跨天門河的漢北橋全長496米,其中主橋190米,引橋300多米,距河面10米高,
兩跨達到80米,橋面寬11米,為雙線4車道二級公路的標準建設。預計今年6月竣工。漢北橋的修建,使天門市西南循環線成為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環境保護
義河是陸羽稱羨的西江(天門河)的一段,水質特好,兩岸林木蔥籠,景色秀美,清澈見影。生活在此段的蚶子稱義河蚶,其它河中均難見到它的身影,即使在義河段的上下游,也沒有義河蚶生存。這裡的蚶子具有金黃和墨綠的外殼,晶瑩璀燦。[現狀]義河是指義水關--文昌閣這段河,只有這段河的才是真正的義河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義河兩岸的居民生活用水都取自河中,現在河水臭氣熏天,尤其夏天,臭氣讓人窒息,改造環境,迫在眉睫。天門市政府在義河蚶原產地天門河設立自然保護區,對湖北省級水生野生稀有珍貴物種義和蚶實施保護。保護區範圍為:天門河黃潭至漁薪段30公里;漢北河口至八一大橋10公里。在保護區內,天門市綜合執法部門將依照國家有關保護區管理條例,嚴禁無序捕撈義和蚶,嚴控捕撈量和對幼體的捕撈,並將強化對保護區內水域環境的監測。義河蚶,學名叫橄欖蟶蚌,屬全國稀有物種,僅在我國河南駐馬店宿鴨湖水庫下遊河流、江蘇太湖流域兩地及湖北天門河流域出產。由於環境等問題,橄欖蟶蚌在上述兩地基本滅絕,主產地在天門市天門河。有資料表明,天門市義河蚶最高年產量曾達到500噸,但隨著水質環境變差、生存環境被破壞以及捕撈過度等因素,目前其年產量不足100噸。
旅遊資源
天門河是湖北省開發人文旅遊的優良資源,經過改造後,足以與“湘西鳳凰城”、“南京秦淮河”媲美。可以通
過治理河中污水、復原北岸“吊腳樓”群、修繕古渡口等手法,將天門河建成具有文化特色和旅遊價值的“江南水鄉”式老街。
防洪抗旱
河道整治項目
一是將城區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系統改為分流的排水系統,所有污水經管道集中處理後排向下遊河道;二是引天門河(漢北河)水,連通城區河湖水系,實現城區水體良性循環。污水處理項目。建設以污水處理廠為核心,污水泵站、污水收集管道為網路的污水排放處理系統。污水處理廠設計總規模為150萬m3/d,近期規模為5萬m3/d。
河濱景觀項目
結合天門河河道整治工程,對天門河城區段濱河兩岸7.86公里地段進行綜合改造開發。在天門船閘以下市區中心位置建設三大景區:騰飛園、風情民俗園、市民廣場,並配以零星景點。通過三大景區建設,帶動天門河兩岸房地產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