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013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12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93億立方米。洪峰流量大,千年一遇洪峰流量2090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峰流量285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1574萬t,平均含沙量0.81 kg/立方米。
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於1982年6月承擔該電站的勘測設計工作,同年12月完成選壩報告,1984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1986年9月完成初步設計報告,並經原水電部審查批准。美國哈扎公司、巴西諮詢工程師團、工程特別諮詢團為該電站諮詢、評估後,對工程設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良好評價。
工程於1991年立項,同年6月導流隧洞開工,1994年底實現截流,1997年底下閘蓄水,1998年底首台機組併網發電。
天生橋一級電站處在珠江流域的南盤江上,位於廣西、貴州、雲南三省(區)交界處,是紅水河水電資源梯級開發的龍頭電站,是國家“八五計畫”的重點建設項目,它的開發建設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生橋一級電站是由國家和地方合資建設的水電項目,電站股份中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占50%,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占20%,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占20%,貴州基本建設投資公司占10%。

天生橋一級電站具有較為明顯的技術先進性。其堆石填築量、混凝土面板面積等指標均為同類型壩世界第一。溢洪道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岸坡溢洪道。電站於1991年6月開工建設,1994年底大江截流,1998年12月首台機組投產發電,2000年12月4台機組全部投產,4台機組均實現投產達標。
2001年,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電站的管理由國家電力公司南方公司移交給天生橋一級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11月18日,天生橋一級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水力發電廠(以下簡稱“天一電廠”)成立,在天一公司的管理下負責電站的運行管理。
天一電廠始終堅持以安全生產為中心,積極採用先進的管理方法,開展了設備abc管理、安全性評價、三標一體化貫標、NOSA五星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和創建粵電集團先進發電企業等工作,建立並不斷完善以企業標準為依託、三標為構架、NOSA安健環管理為核心的QSHE管理體系。十年來,安全事件和設備缺陷發生次數逐年下降,各項工作逐步向標準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邁進,安全生產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2005年底,通過了ISO 9001、ISO 14001、OHSAS 18001等三個國際標準的認證,獲得了廣東省粵電集團“AA”級先進發電企業稱號; 2006年通過了三標監督審核,獲得了集團公司AAA級先進發電企業稱號和NOSA三星的好成績,企業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截至2007年12月31日,天一電廠已連續安全生產1905天,累計發電374億kW·h,每年上繳稅收逾億元,為國家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天一電廠對外積極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2005年初,電站參加了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總調水量達4.87億立方米,共向下游泄水7.34億立方米,有效地緩解了珠江三角區鹹潮上溯的情況,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成立十年來,天一電廠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2002年被國家電力公司授予“雙文明單位標兵”,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設紅旗文明單位”,3、4號機組被國家電力公司授予“基建移交生產達標投產機組”;2004年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能源化工學會全國委員會評為“全國電力可靠性管理先進單位”,被貴州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被貴州省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授予“2002-2003年度A級誠信納稅企業”稱號;2006年被貴州省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授予“2004-2005年度A級誠信納稅企業”;2007年被中國水電質協電力分會授予“全國電力行業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