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開實驗學校

天津南開實驗學校

天津市南開實驗學校是天津市一所中學、國小、幼稚園一體化的校。學校現有一個中學部、兩個國小部、兩個幼兒部以及國際部、培訓部、寄宿部、體育俱樂部。另有外籍學生近百人。

學校介紹

學校緊緊圍繞著“樹國辦校旗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讓普通大眾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的辦學理念,視學生為動態發展成長中的人,在教學中不只是傳授知識,本著授人以魚一餐之用,授人以漁終身受益的原則,培養學生具有優秀的思想品質、科學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最佳化的發展。以此,學位創立了特色,提升了質量,樹立了品牌。學校先後獲天津市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天津市落實德育規程先進學校、天津市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學校、南開區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南開區中、高考社會貢獻獎學校等等眾多榮譽稱號。自2003年至今,國小部教育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南開區前茅;幼兒部獲天津市一級一類園稱號。

學校理念

豐富辦學理念內涵,實現“零距離”教育

“ 創造美好校園生活,辦百姓滿意優質學校”是該校的辦學理念, 在學校快速發展進程中,這個 理念也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我們認識到,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是生命對生命的激勵 ,學校是生命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場所, 學校要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 最終要培養學生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因此, 學校教育要從只重智育回歸到全面育人上來,回歸到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上來,做到以人為本,讓學生心靈的充實、智慧的啟迪、精神的陶冶、身體的強壯都得到落實。師生在充滿信賴的生態環境中持有綠色心情進行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有特色的、有效率的。

這樣的辦學理念讓我們全校員工重新認識學校教育,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 ,公平對待和關愛每一位學生, 而教育的過程也逐漸變為蹲下來傾聽學生、認識學生、感受學生的過程。 為了讓師生之間的距離近一點,再近一點,謝校長鼓勵教師與孩子們“零距離”接觸,傾聽他們的談話,參與他們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興趣,尋找縮短距離的切入點。 為此,學校開展“十二知曉”活動,內容是:教師要知曉學生的健康狀況、姓名含義、上學路經、社區環境、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困難疑惑、心理需求、偶像朋友和家長願望,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每個進入實驗學校的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愛。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 學生和老師成為知心的朋友,教育活動慢慢向“零距離”的要求邁進 。 在京津滬渝四市區教育研討會上,與會的教委領導和一線校長都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駿修對此給與積極肯定:“十二知曉”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校、喜歡自己的老師。

豐富課程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率

細化教學管理是保證各門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學校提示教師做到如下幾個方面: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求知慾等,讓學生“想學”;通過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有效地調控課堂,使學生“能學”;通過啟發誘導,提供相應的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通過評價、反饋、激勵等手段,使學生達到“學會”的目的。結合校情,我們遵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則,細化和規範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 1 )細化和規範校本教研

實施課改的主體是教師,所有教師都應能站在課程的層面運用教材,這方面,我們組織教師在有效 教研上下功夫 。學校把周二下午的時間固定下來做為學科組教研時間,雷打不動,專門為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裝修了教研交流室,其他學科共享各專用教室。我們的教研做到三點:

( 2 )規範教研專題。注重從小專題入手,每次抓一個問題,研究透落實好,注重實效。

( 3 )規範教研程式。即分工準備、中心發言、專題討論、聽課交流和整理總結。在教研中,注重教師整體提升,尤其注重提升短板,以保證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推廣“讀、思、議、練”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學、教研深度契合。

( 4 )規範教研專題。做好“三問”:

一是問自我。堅持“課前問”,就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向自己發問,例如,為什麼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這堂課,還可以怎樣上這堂課。堅持“課中問”,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控教學策略。這樣,可以克服教學預設帶來的機械呆板的弊病,讓課堂教學隨時產生智慧的火花;堅持“課後問”,就是在課後及時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穫和需要改進的問題,便於今後教學揚長避短。

二是問學生。教師要詢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和對教師的期待等,這樣便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是問同行。教師應傾聽同行對所聽或所了解到的有關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這種意見科學性強,有利於教師很好地改進教學工作。

精心設計課內訓練

學生主體地位的張揚,並不能簡單地以學生行為活動的多少來評判,而應以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有效運動量”來衡量。在課內訓練設計上,教師注重把握以下原則:

( 1 )從符合學生需求入手,設計訓練環節。體現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安排有序的指導思路,使全體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與方法。根據學生實際,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材作選擇與調整,對訓練內容加工提煉,做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 2 )要讓學生“能學”。教師要給學生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師生關係融洽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敞開思維、表現自我,在師生互動中散發活力。

( 3 )要讓學生 “有機會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提問、科學選編每一個練習題,體現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層次性。

( 4 )從困難學生起步,小步慢跑不停步。根據學生現狀,實施“低起點,小步慢跑不停步”的訓練策略,從困難學生抓起,夯實基礎,狠抓落實。

細心落實課後反饋

(1)在教學實踐中,學校明確提出“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引導學生不灰心、不喪氣、不放棄,教師隨教學進度合理安排各種形式的反饋(包括作業、檢測)。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反饋分出層次,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業精編上下功夫,發揮學科組、備課組的職能作用,集體討論組織力量編制出符合該校教學實際、學生實際的高質量、有特色的作業訓練系列。

在作業管理上,我們製作“作業格”,為每個年級每個學科設立放置作業的格子,使作業管理常規化。在這裡,老師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借鑑,許多教育經驗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了聚集、碰撞、傳播的過程。同時強化作業批改評價過程的互動性,採用自我批改、教師巡迴批改、學生互閱、師生集中評改、師生面批面改等多種方式。學生從別人的作業中汲取優點,或通過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或找到更好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興趣和認識與評價的能力。

(2)研發校本課程, 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不竭動力

校本課程體現著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我 校於九年前開始了陽光讀書活動。 用讀書拓展學校的教育空間,豐富師生的精神生活,使學生養成閱讀生活習慣,提高學習和認識能力,同時化解學科學習的難度和負擔,提升學習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經過摸索與實踐,學校於 2009 年將讀書活動發展為讀書課程,即“陽光讀書”校本課程。針對陽光讀書課,我們確立了課程的目標、領域、內容、課型,制定出《陽光讀書校本課程設計及實施方案》。現在,學校教師又在編寫《陽光讀書校本課程用書》,是課程實施進一步規範。該書現已印刷出版了全套九冊中的六冊,其餘四冊正在編印過程中。

陽光讀書課程是實施採取兩種形式,一是“陽光讀書課”,由教師按照課時計畫指導學生閱讀,每周一節;二是“陽光讀書活動”,由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每兩周一次。每年 3 月,學校舉辦校園書市; 4 月,學校評選“閱讀之星”、“書香家庭”和“故事大王”; 5 月,組織學生代表到圖書大廈挑選圖書,由學校出資購買,豐富學校藏書。學校圖書館每周二對社區開放並組織讀書沙龍,成為社區閱讀生活的交流平台,形成了“學校 — 家庭 — 社區”的閱讀網路,為學生營造由課內向課外,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的閱讀時空。學校的 陽光讀書 課程曾被《焦點訪談》、《中國教育報》和本市 新聞媒體報導 ,學校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全民閱讀先進單位。

我們認為,陽光讀書課程的實施,是在用人類思想和智慧的精華,為學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3)豐富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南開區在落實“ 2 + 1 ”工程的基礎上提出每所學校要擁有一個體育運動隊和一個藝術社團,即“ 1121 ”工程。該校專門成立“ 1121 ”項目組,使學生體育藝術活動、社團活動常規化,把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能素質放在第一位,教會每一個學生文明娛樂和健身。

學校成立家長學校,編印教材《 21 世紀父母怎樣教育孩子成人成才 —— 親職教育學套用讀本》, 參加學習的家長轉變了落後的教育方式,學會引導孩子做人、做事、交往、讀書學習, 學生擁有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氛圍。

構建一體化教育體系中小幼教育有效銜接

中小幼一體化是實驗學校獨有的教育優勢,許多學生在學校從幼稚園一直上到中學,學習生活具有多年連續性特點;學校中國小教師常年工作在一起,相互交流頻繁,這些均為探索中小幼教育銜接提供了條件。謝校長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全校幹部教師,開始構建一體化教育體系,探索中小幼教育有效銜接的途徑。

開展中小銜接教研活動

這是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一個創新。所謂中小銜接教研,就是發揮學校中小幼一體化優勢,突破年級界限,讓不同年級和不同學段教師在一起教研。學校開設三間中小銜接教研室,定期組織中國小教師,特別是銜接年級的教師(如國小六年級和中學七年級)進行集體教研,相互了解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關注在教學上的相互銜接。

開展中國小互相聽課活動

不同年級的教師互相聽課,感受臨近學段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授課時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習慣,注重教學方法的過度,減緩學生學習坡度。這樣的教研開拓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大家相互借鑑,共同提高。學生在學段過渡時感到比較平緩順暢,學業和心理負擔明顯減輕。

組織小學生和幼兒感受下一學段的學習生活

學校定期組織大班幼兒到國小部,國小高年級學生到中學部,參觀學校設施,參加升旗儀式,熟悉學校環境。用這樣的方式激發幼兒和小學生對下一學段學習生活的渴望,並做好心理和生活上的準備。

結合家長學校實施家園共育

學校定期召開培訓講座,向家長介紹幼小、中小銜接工作的相關內容,讓家長準確把握住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並結合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專門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地過渡到國小、中學的學習生活。

不斷追求卓越的探索與實踐,使得實驗學校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0 年 4 月教育部領導進行“東部沿海地區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 考察中來到該校,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認可與高度的評價。 2011 年 5 月在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開展的“身邊的好學校”主題宣傳活動中,該校被市教委遴選為“身邊的好學校”。 5 月 11 日《天津教育報》以“公辦校的一面旗幟”為題, 5 月 13 日《天津日報》以“中小幼一體化教育顯特色”為題,分別對該校進行了宣傳報導。

該校先後 獲得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全國全民閱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集體、天津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天津市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天津市中國小法制教育先進學校、天津市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以及天津市中國小陽光體育活動一等獎、南開區第九節讀書節優秀學習型組織、南開區教育局先進黨組織等榮譽。前不久,被天津市教育學會吸納為天津市“現代學校聯盟計畫”成員學校,並報中國教育學會“全國聯盟行動計畫”參選,同時被南開區評選為特色學校。多年來,學校中考成績始終名列南開區國辦校之首,特別是近年來,該校中考總分平均分及單科的平均分均已超出部分市、區重點學校。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了業內與百姓的廣泛認可。

謝永芬校長經常告誡自己並引導她的員工達成這樣的共識:辦好我們的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育事業賦予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正是這一沉甸甸的責任,讓南開實驗人不懈的探索與追求。學校教學樓的牆壁上寫著這樣的話:“ 通向未來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來的。走出這些道路的過程既改變著走出這條道路的人,也改變著目的地。 ”這句話,正是謝永芬校長和全體實驗人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學校教育之路的精神寫照。

學校特色

天津市南開區實驗學校原校長謝永芬

學校特色發展的探索者—— 記天津市南開區實驗學校原校長謝永芬

天津市南開區實驗學校是一所集中學、國小、幼稚園為一體的國辦學校,擁有 5 個校區, 3000 余名師生。謝永芬校長給人的感覺是平靜儒雅,溫和睿智,淡定從容。遠赴加拿大的進修學習為她平添了開拓與創新學校教育的強烈意識與卓越能力。

近年來,謝泳分校長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園丁、天津市優秀德育研究校長、南開區“三青三名教育專家工程”名校長、南開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南開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被聘請為《中國教師報》教育專家團成員、《天津教育》常務理事。她所撰寫的論文《用思想管理學校》在“全國教育管理與實踐論壇”大賽作品評選中榮獲一等獎,論文《立足“校本”實踐提升教師育德能力》獲天津市第三屆名校長高峰論壇論文二等獎。她還在“京津滬渝四市區德育研討會”上,以“學校德育管理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 環境育人、牆壁說話、班級成就學生”為題介紹教育經驗,在上海召開的“京津滬渝四市區德育研討會”上,以“ 創新新課程實施機制,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 為題做大會發言。

對學校教育她這樣理解: 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是生命對生命的激勵 ,學校是生命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場所, 學校要培養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潑、智慧的頭腦,豐富、高貴的靈魂, 最終要培養學生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因此, 學校教育要從只重智育回歸到全面育人上來,回歸到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上來,做到以人為本,讓學生心靈的充實、智慧的啟迪、精神的陶冶、身體的強壯都得到落實。師生在充滿信賴的生態環境中持有綠色心情進行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有特色的、有效率的。

對學校管理,她提出這樣的準則: 待人 —— 掏出一顆心,真情、真意、真心;處事 —— 端平一碗水,公開、公正、公平;律己 —— 對照一面鏡,慎思、慎言、慎行。

謝校長認為,教育是一份永恆的事業。在學校的發展史上,任何一位校長,無論任職幾年,都僅僅是一位“過客”。但是,既然你到過這所學校,你就應該讓學校在你任職的這段歷程中增值。只有學校不斷增值,才能讓老師不斷增值,學生不斷增值,才能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校長首先應該是一個維護公平、守護師生尊嚴的服務者,為教師、為學生、為學校的發展服務;其次,校長還應該是一個承前啟後者,應該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同時為繼任者鋪好路,儘可能地掃除障礙。學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以人為核心的各類教育資源都得到最優配置,進而獲得最佳的管理效益。這就要靠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的文化管理來實現。學校管理的內容雖然千頭萬緒,但其最終目標就是人盡其才、人盡其力、人盡其心,形成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學校管理的關鍵應該是喚醒教師內在的創造激情,同時還應處理好約束與調動的關係、服從與協調的關係、使用與培養的關係、求同與存異的關係。

正是有了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對管理的獨到認識,謝永芬校長帶領南開區實驗學校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辦學成績: 學校先後 獲得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全國全民閱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集體、天津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天津市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天津市中國小法制教育先進學校、天津市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以及天津市中國小陽光體育活動一等獎、南開區第九節讀書節優秀學習型組織、南開區教育局先進黨組織等榮譽。前不久,被天津市教育學會吸納為天津市“現代學校聯盟計畫”成員學校,並報中國教育學會“全國聯盟行動計畫”參選,同時被南開區遴選為特色學校。多年來,學校中考成績始終名列南開區國辦校之首。特別是近年來,學校中考總分平均分及單科平均分均已超出部分市、區重點學校。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了業內與百姓的廣泛認可。

謝校長和她的夥伴們沒有在成績面前停住腳步,而是發揮學校自身優勢,在特色辦學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走進學生心靈,實現“零距離”的教育

謝永芬校長的“ 創造美好校園生活,辦百姓滿意優質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其內涵,促使 全校員工重新認識學校教育,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 ,公平對待和關愛每一位學生, 而教育的過程也逐漸變為蹲下來傾聽學生、認識學生、感受學生的過程。 為了讓師生之間的距離近一點,再近一點,謝校長鼓勵教師與孩子們“零距離”接觸,傾聽他們的談話,參與他們的討論,了解他們的興趣,尋找縮短距離的切入點。 為此,學校開展“十二知曉”活動,內容是:教師要知曉學生的健康狀況、姓名含義、上學路經、社區環境、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困難疑惑、心理需求、偶像朋友和家長願望,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每個進入實驗學校的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愛。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 學生和老師成為知心的朋友,教育活動慢慢向“零距離”的要求邁進 。 在京津滬渝四市區教育研討會上,與會的教委領導和一線校長都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駿修對此給與積極肯定:“十二知曉”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校、喜歡自己的老師。

豐富課程內涵

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率

謝永芬校長認為,細化教學管理是保證各門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所以,學校管理層提示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如下幾個方面: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求知慾等,讓學生“想學”;通過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有效地調控課堂,使學生“能學”;通過啟發誘導,提供相應的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通過評價、反饋、激勵等手段,使學生達到“學會”的目的。結合校情,我們遵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則,細化和規範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細化和規範校本教研

學校組織教師在有效 教研上下功夫 ,把周二下午的時間固定下來做為學科組教研時間,還專門為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裝修了教研交流室,提出教研要做到三點:

( 1 )規範教研專題。注重從小專題入手,每次抓一個問題,研究透落實好,注重實效。

( 2 )規範教研程式。即分工準備、中心發言、專題討論、聽課交流和整理總結。推廣“讀、思、議、練”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學、教研深度契合。

( 3 )規範教研專題。做好“三問”:

一是問自我。堅持“課前問”,就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向自己發問,例如,為什麼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這堂課,還可以怎樣上這堂課。堅持“課中問”,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控教學策略。這樣,可以克服教學預設帶來的機械呆板的弊病,讓課堂教學隨時產生智慧的火花;堅持“課後問”,就是在課後及時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穫和需要改進的問題,便於今後教學揚長避短。

二是問學生。教師要詢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和對教師的期待等,這樣便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是問同行。教師應傾聽同行對所聽或所了解到的有關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這種意見科學性強,有利於教師很好地改進教學工作。

精心設計課內訓練

學生主體地位的張揚,並不能簡單地以學生行為活動的多少來評判,而應以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有效運動量”來衡量。在課內訓練設計上,教師注重把握以下原則:

( 1 )從符合學生需求入手,設計訓練環節。體現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安排有序的指導思路,使全體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與方法。根據學生實際,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材作選擇與調整,對訓練內容加工提煉,做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 2 )要讓學生“能學”。教師要給學生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師生關係融洽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敞開思維、表現自我,在師生互動中散發活力。

( 3 )要讓學生 “有機會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提問、科學選編每一個練習題,體現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層次性。

( 4 )從困難學生起步,小步慢跑不停步。根據學生現狀,實施“低起點,小步慢跑不停步”的訓練策略,從困難學生抓起,夯實基礎,狠抓落實。

落實課後反饋

在教學實踐中,學校明確提出“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引導學生不灰心、不喪氣、不放棄,教師隨教學進度合理安排各種形式的反饋(包括作業、檢測)。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反饋分出層次,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業精編上下功夫,發揮學科組、備課組的職能作用,集體討論組織力量編制出符合該校教學實際、學生實際的高質量、有特色的作業訓練系列。

在作業管理上,學校製作“作業格”,為每個年級每個學科設立放置作業的格子,使作業管理常規化。在這裡,老師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借鑑,許多教育經驗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了聚集、碰撞、傳播的過程。同時強化作業批改評價過程的互動性,採用自我批改、教師巡迴批改、學生互閱、師生集中評改、師生面批面改等多種方式。學生從別人的作業中汲取優點,或通過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或找到更好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興趣和認識與評價的能力。

研發校本課程 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不竭動力

該校於九年前開始了陽光讀書活動。 用讀書拓展學校的教育空間,豐富師生的精神生活,使學生養成閱讀生活習慣,提高學習和認識能力,同時化解學科學習的難度和負擔,提升學習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經過摸索與實踐,謝永芬校長於 2009 年將讀書活動發展為讀書課程,即“陽光讀書”校本課程。針對陽光讀書課,學校確立了課程的目標、領域、內容、課型,制定出《陽光讀書校本課程設計及實施方案》。現在,學校教師又在編寫《陽光讀書校本課程用書》,是課程實施進一步規範。該書現已印刷出版了全套九冊中的六冊,其餘四冊正在編印過程中。

陽光讀書課程是實施採取兩種形式,一是“陽光讀書課”,由教師按照課時計畫指導學生閱讀,每周一節;二是“陽光讀書活動”,由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每兩周一次。每年 3 月,學校舉辦校園書市; 4 月,學校評選“閱讀之星”、“書香家庭”和“故事大王”; 5 月,組織學生代表到圖書大廈挑選圖書,由學校出資購買,豐富學校藏書。學校圖書館每周二對社區開放並組織讀書沙龍,成為社區閱讀生活的交流平台,形成了“學校 — 家庭 — 社區”的閱讀網路,為學生營造由課內向課外,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的閱讀時空。學校的 陽光讀書 課程曾被《焦點訪談》、《中國教育報》和本市 新聞媒體報導 ,學校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全民閱讀先進單位。

謝校長認為,陽光讀書課程的實施,是在用人類思想和智慧的精華,為學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豐富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南開區在落實“ 2 + 1 ”工程的基礎上提出每所學校要擁有一個體育運動隊和一個藝術社團,即“ 1121 ”工程。為此,謝校長專門成立“ 1121 ”項目組,使學生體育藝術活動、社團活動常規化,把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能素質放在第一位,教會每一個學生文明娛樂和健身。

學校還成立家長學校,編印教材《 21 世紀父母怎樣教育孩子成人成才 —— 親職教育學套用讀本》, 參加學習的家長轉變了落後的教育方式,學會引導孩子做人、做事、交往、讀書學習, 學生擁有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氛圍。

一體化教育

中小幼一體化是實驗學校獨有的教育優勢,許多學生在學校從幼稚園一直上到中學,學習生活具有多年連續性特點;學校中國小教師常年工作在一起,相互交流頻繁,這些均為探索中小幼教育銜接提供了條件。謝校長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全校幹部教師,開始構建一體化教育體系,探索中小幼教育有效銜接的途徑。

開展中小銜接教研活動

這是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一個創新。所謂中小銜接教研,就是發揮學校中小幼一體化優勢,突破年級界限,讓不同年級和不同學段教師在一起教研。學校開設三間中小銜接教研室,定期組織中國小教師,特別是銜接年級的教師(如國小六年級和中學七年級)進行集體教研,相互了解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關注在教學上的相互銜接。

開展中國小互相聽課活動

不同年級的教師互相聽課,感受臨近學段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合理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授課時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習慣,注重教學方法的過度,減緩學生學習坡度。這樣的教研開拓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大家相互借鑑,共同提高。學生在學段過渡時感到比較平緩順暢,學業和心理負擔明顯減輕。

組織小學生和幼兒感受下一學段的學習生活

學校定期組織大班幼兒到國小部,國小高年級學生到中學部,參觀學校設施,參加升旗儀式,熟悉學校環境。用這樣的方式激發幼兒和小學生對下一學段學習生活的渴望,並做好心理和生活上的準備。

結合家長學校實施家園共育

學校定期召開培訓講座,向家長介紹幼小、中小銜接工作的相關內容,讓家長準確把握住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並結合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專門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地過渡到國小、中學的學習生活。

謝永芬校長帶領南開實驗人 戮力砥心 ,銳意進取,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以拼搏奮進、求實創新的精神, 用現代教育的理念思考和實施素質教育,創立了教育特色,提升了教育質量,樹立了學校品牌,用自己的方式實踐教育均衡, 走出了特色辦學之路。

對於校長工作,謝校長這樣說:校長工作是沒有終點的接力賽,當你接過前任校長手中的接力棒後,首先要跑好自己手裡的一棒,還要盡力為下一棒爭取寶貴的時間。如今,南開區實驗學校在謝永芬校長承接的這一棒中已是遙遙領先。 2010 年 4 月教育部領導進行“東部沿海地區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 考察過程中來到實驗校,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高度的評價。 2011 年 5 月在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開展的“身邊的好學校”主題宣傳活動中,實驗學校被市教委遴選為“身邊的好學校”。 5 月 11 日《天津教育報》以“公辦校的一面旗幟”、 5 月 13 日《天津日報》以“中小幼一體化教育顯特色”為題,分別對學校進行了宣傳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