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天林鎮位於安岳縣南部,安岳縣城區正南方向,距縣城區47公里。東與護建鎮、內江市東興區永福鄉為鄰,南與內江市東興區高梁鎮接壤,西與南薰鄉(鎮)相連,北與大平鄉、天寶鄉為界,幅員面積35.34平方公里。全鎮屬淺丘地貌,地勢東面較高 南北略低,海拔46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長,年均氣溫17.2℃,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日照充足,有利於植物生長,冬乾、春旱、伏旱時有發生。森林覆蓋率42%,退耕還林100公頃,荒山造林134公頃。
天林鎮交通便利,興天路(興隆鎮-天寶鄉-天林鎮)、內天路(內江市-天林鎮)、天護路(天林鎮-護建鎮)、天南路(天林鎮-南薰鄉)、天大路(天林鎮-大平鄉)等多條公路穿鎮而過。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92公里。街道硬化8000平方米,硬化面積96%。天林鎮有小Ⅰ型水庫1座,蓄水量674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54公頃,山坪塘222口,石河堰10處,電灌站2處。有集中供水站1座,可供場鎮1000戶、4000人生活用水。 沱江左岸支流大清流河繞鎮而過。
建制沿革
天林鎮在清代為安岳縣同化鄉轄地, 清建天林場。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同化鄉等10鄉,天林場等36個場。 同化鄉治天林場,現天林鎮場鎮。
清末,安岳縣設同化鄉等10鄉38個場 。同化鄉轄天林場、太平場、清流場、觀音場、石佛場、坳店場共6個場。
民國初,天林場屬同化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同化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 改天林場為天林鄉。
1950年,安岳縣設天林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 天林鄉屬興隆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 同年,撤銷興隆區建立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天林鄉改天林人民公社, 屬興隆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 興隆中心人民公社復設興隆區。天林公社屬興隆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天林公社復置天林鄉, 屬興隆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 興隆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魚龍鄉、共和鄉、清流鄉、天寶鄉、天林鄉、協和鄉、解放鄉(後更名左家坪鄉)、石板鄉、興隆鄉共9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興隆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 興隆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原天林鄉、天寶鄉行政區域合併置天林鎮, 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 安岳縣在原興隆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興隆工委),天林鎮屬之。同年,析撤天林鎮復置分設天林鎮、天寶鄉,屬興隆工委。
2001年,安岳縣撤消興隆工委,建立興隆管理委員會(簡稱興隆管委), 天林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 其中興隆管委片區轄興隆鎮(含原左家坪鄉)、天林鎮、清流鄉、協和鄉(含原石板鄉)、天寶鄉、魚龍鄉、共和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興隆管委,置興隆鎮,縣直轄。天林鎮自興隆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鎮。
行政區劃
天林鎮現轄南英村、萬平村、二郎村、沙磨村、紅桔村、南棚村、龍凼村、洞山村、大灣村、紅牆村、李子村、方碑村共12個行政村 ,114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天林鎮人民政府駐老正街。
行政代碼
512021116200 121 南英村
512021116201 220 萬平村
512021116202 220 二郎村
512021116203 220 沙磨村
512021116204 220 紅桔村
512021116205 220 南棚村
512021116206 220 龍凼村
512021116207 220 洞山村
512021116208 220 大灣村
512021116209 220 紅牆村
512021116210 220 李子村
512021116211 220 方碑村
經濟狀況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0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12555萬元;第二產業實現2164萬元,第三產業實現3690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069元。
全鎮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業發達,尤其以生薑種植最為出名。天林生薑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安岳縣首批無公害農產品之一,生薑聞名遐邇,暢銷內江,遠銷成都、重慶、新疆、寧夏、貴州、雲南等地,種植面積200公頃,年產量7500噸,產值2700萬元,被內江三元泡菜廠定為生薑首選生產基地。走“公司+基地+大戶+農戶”的路子,以資金和政策大力扶持轄區內占地6.67公頃、全國12家大型兔業園區之一的綠興兔業生態科技園,加速打造獺兔產業示範鎮,園區出欄商品兔10萬隻,帶動周邊鄉鎮、縣市農戶養殖獺兔32萬隻,產值2000萬元。新培育大白鵝養殖產業,以方碑村為龍頭,有種鵝1萬隻,年產蛋100萬枚,年出欄大白鵝20萬隻,幼鵝遠銷廣東、香港等地,產值2000萬元。
全年全鎮生豬出欄2.7萬頭,全鎮種植蔬菜413.33公頃,訂單優質稻米400公頃,優良品種套用率95%以上。有鄉鎮企業57家,其中私營企業36家,主要有木材加工廠、萬平機磚廠、龍凼機磚廠、長水橋預製件廠、大橋預製件廠等。
交通、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行動電話普及率80%;無線通訊網路覆蓋率90%;廣播轉播站1個,村村通廣播室2個,廣播網路覆蓋率90%;閉路電視2860戶;郵電所1個,通郵覆蓋率100%。
能源建設完成國家補助項目建沼氣池40口,其中省建項目20口,自建20口。
社會事業
轄區內學校2所,其中國中教學班8個,學生534人,教師37人。國小教學班28個,學生1092人,教師54人,私立民辦幼稚園7所,幼兒學生466人,教師1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8.5%。
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1563平方米,年均門診40293人次,年均住院1613人次,村級醫務站12個,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8826人,占農業總人口100%。
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46.31萬元,救災救濟8萬元,“五保”供養金58萬元,建立“五保”集聚點1處,敬老院1處,幸福苑1處,全鎮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190人,其中農村484人。落實農村D級危房改造54戶,完成危岩搬遷13戶,對898名城鄉居民發放低保金133萬元,做到應保盡保。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農機補貼累計補助財政資金達216.8萬元,惠及全鎮農民。
文物古蹟
天林鎮歷史悠久,有保存完好的清初古墓2處,但多數已被毀壞,現今仍存的有天主教堂,位於王家寨。修建於清末,現已有100多年歷史,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豫黔宮建於雕樑畫棟,保存較好,位於鎮政府機關所在地,是縣級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