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齋
![天成齋](/img/9/1b2/nBnauM3X3cTM1YDO2gTM3gTMxITMzEDMzcTMwADMwAzMxAzL4E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簡介
消費提示:雙臉鞋、灑鞋、圓口皂、老頭樂以及油靴。
天成齋鞋店坐落在前門外鮮魚口西口路北,開業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天成齋](/img/b/d7c/nBnauM3XwcTO4IzM5gTM3gTMxITMzEDMzcTMwADMwAzMxAzL4E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當時就有“富人買鞋去內聯升,窮人買鞋進天成齋”之說(過去的老北京人常說,當官的、商店大老闆買鞋都區內聯升,老農、賣力氣的買鞋進天成齋。)。天成齋的鞋,以質量堅固耐
![天成齋](/img/2/70f/nBnauM3X1cTO1UTNwAjM3gTMxITMzEDMzcTMwADMwAzMxAzLwI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天成齋生產的鞋,日漸供不應求,同治年間,就在鮮魚口布巷子北口路東開設了第一個分號天源齋鞋店。光緒年間,又在鮮魚口中間路南開了“天成齋分號”。隨後,在天成齋分號東側開了天利齋鞋店。到了民國年間,天成齋根據社會新潮流的發展,在鮮魚口路北開了個專賣女繡花鞋和各式皮鞋的天華馨鞋店。天成齋鞋店成為北京遠近鄉村皆知的鞋店了。
產品介紹
天成齋鞋店在生產上,選料真實,製做認真;在對待顧客上,不敷衍,質次保換,一
![天成齋](/img/8/79c/nBnauM3XyYDN4cTOzIDM3gTMxITMzEDMzcTMwADMwAzMxAzLyA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天成的灑鞋也有兩種,一種是搬尖灑,另一種是長臉灑。搬尖灑前邊加厚密縫,耐踢耐碰;長臉灑,臉長跟腳不容易掉。其次,天成齋的圓口皂、老頭樂以及油靴等也都是深受顧客歡迎的。天成齋製作時,足青細布鞋面都是在織布廠定織、在染坊定染的;禮服呢鞋面都是花高價買那約一個銅板厚的上好呢子;做雙臉鞋和灑鞋的皮臉,必是厚硬平整沒有縐折的“股子皮”(就是驢屁股皮);底子的選料也很講究,千層底里除中間稍絮幾片七成新的舊白布外,其餘都用新料;納底子的麻繩如買不到好貨,就發給加工戶麻,讓他們自己用撥錘打麻繩。
天成齋的職工,不管前櫃還是後櫃,大部分是京東武清、香河一帶人。
天成齋歷程
從天成齋開業,直至北京解放,生意始終興旺。
1956年,天成齋參加了公私合營。人民政府根據當時的情況,把包括內聯升鞋店在內的幾十戶鞋店,都合併到天成齋裡邊來,統一生產,聯合經營。除天成齋得原址鮮魚口門市部外,又在前門外廊房頭條路南設立了三件,門臉的“天成齋鞋店”。
![天成齋](/img/e/4c1/nBnauM3X4AjM1IDO1EjM3gTMxITMzEDMzcTMwADMwAzMxAzLxI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文革結束(1978年),向陽鞋廠門市部改名為“北京布鞋廠門市部”,隨著廊房頭條門市部也撤掉了。
由於廣大民眾的要求,1985年初,在鮮魚口原址恢復了天成齋老字號。
現在的天成齋店堂也擴大了,經營的品種除保留了元口千層底布鞋和相巾千層底布鞋傳統產品外,大量增加了各式皮鞋、塑膠涼鞋、合成革鞋等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