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詞語概念]

天性[詞語概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性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tiān xìng。意思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屬性,具有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卻可以引導善惡的趨向,故而,亦稱之為本性;也指天命,比喻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運。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innate quality;nature]∶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屬性。

(2)[fate;God's will]∶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具有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卻可以引導善惡的趨向,亦稱本性。

引證解釋

1. 猶天命,比喻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運。

《書·西伯戡黎》:“不虞天性。”孔穎達 疏:“而王不度知天命所在。”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思行》:“所秉自天性,貧富豈相譏。”

唐 杜甫 《清明》詩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2. 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屬性。

《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

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葢其(袁可立)天性忠愛,勿論在天在田,不離乎中正。”

《水滸傳》第八一回:“ 燕青 道:‘小人天性不能飲酒。’”

清 湯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孫)墓志銘》:“舅氏天性豪邁,喜施與,無世俗齷齪態,而交結知名,座客常滿。”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記·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個老實人面前,我是已儘自己的殘酷天性去磨折了他。”

道家思想

在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里,有“性分”和“時遇”之說。“性分”就是人的天性與個人的品行;“時遇”是後天的機遇和時間。在郭象注的《莊子》中對人生的機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每個人都在按自己的目標和“性分”做著自己的事,可社會中的人每個人所做的事都會對別人有影響。而許多他者的影響結合到一個人身上,就成為了對這個人的機遇。他有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既是靶子,又是射箭者;每一個人既會成為別人的目標,也可以自己選擇目標。

據國際君友會資訊中心經典記載:昔日有人問一位隱士說:“甚么是緣分?”隱士想了一會說:“緣是命,命是緣。”人無法更改自己的血緣,骨子裡的東西根深蒂固的難以改變,即使後天的影響可以讓人有無窮的變化空間,最終影響人作出影響自己一生的重大決定之時,人的先天感覺會左右他的進退取捨,這或許方是命運的本來意義。特別類如感情事,為情所困在所難免,去留聚散真的也許就在一念之間。畢竟這更是兩人的彼此命運性格的互動感應,落花可有意,流水可無情,緣分更如風一樣無狀無形,無可把握。其實緣即如風,來也是緣,去也是緣。已得是緣,未得亦是緣。不管你曾經有多美好的夢想,放棄是懶惰,強求也不是手段。緣分不是天定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緣分是根據自己的行為,隨時都會改變的,如何改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惡緣就會轉善緣,無緣就會變有緣;無惡不作,諸善不行,善緣也會變惡緣,順緣也會轉逆緣,善惡皆自作!

天性於人類最初意識產生時期產生,其作用在於滿足個體生存、群體互助、個體間的生存競爭、種族繁衍等等需要,促進人類種族進化,這是人類文明產生的最初源泉。

人的天性

天性,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的秉性,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為趨向

1、好奇心(探索欲)

2、占有欲(控制欲)

3、食慾

4、性慾

5、敵意(警覺心)

6、善意

7、創造欲

8、破壞欲

9、表現欲

10、嫉妒心

11、保護欲(使命感)

12、依賴感(安全感)

13、恐懼感

14、崇拜感

15、孤獨感

16、懶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