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營鄉

天宮營鄉

天宮營鄉地處辛集市東北部,位置比較偏遠,轄19個行政村(石家莊市海拔最低點就在該鄉北龐村),有7675戶,人口為30651人(2004年7月),擁有耕地67626畝,轄東天宮營、西天宮營、郭王宋、宿王宋、張王宋、吳王、張家營、明了、河莊、東朗月、西朗月、天宮、王下、南龐、南龐營、南呂彩、北呂彩、徐古莊、北龐共19個村。 2019年1月9日,天宮營鄉憑藉農民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抗日戰爭初期,屬束鹿縣。1940年屬束鹿縣1942年屬束鹿縣。抗日戰爭勝利後,屬束鹿縣,1949年建國後屬束鹿縣一區。這裡1954年辦互助組,1955年成立初級社,1965年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公時,屬舊城東風人民公社天宮營管理區。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將該管理區劃為天宮營公社。1982年改稱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復置鄉,1996年12月合併河莊鄉稱天宮營鄉。

行政區劃

轄東天宮營、西天宮營、郭王宋、宿王宋、張王宋、吳王、張家營、明了、河莊、東朗月、西朗月、天宮、王下、南龐、南龐營、南呂彩、北呂彩、徐古莊、北龐共19個村。

區域位置

天宮營鄉地處辛集市東北部。

經濟概況

天宮營鄉曾經是典型的農業鄉,2006年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足進步,民眾安居樂業,呈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在鄉黨委和政府的鼓勵支持下,當地農民紛紛投資辦廠,逐漸由農業鄉鎮向工業強鄉轉變。棉花加工企業是該鄉支柱行業,天宮營棉業集團下屬40餘個棉花加工企業,使該鄉成為河北規模最大、全國第三的棉花加工集散地。

村名由來

天宮營

天宮營鄉 天宮營鄉

據傳,明時由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在天宮北建兩村,按方位稱東、西天宮營。1960年兩村合併,名為天宮營。主要姓氏:於

北龐

據傳明時有龐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兩村,該村按方位定名北龐。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改名北龐營,光緒(公元1875-1908年)後改稱北龐。主要姓氏:姜

北呂彩

據傳明時有一軍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名呂彩營。清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和南呂彩合稱呂彩。1958年和南呂彩分開,按方位該村稱北呂彩。主要姓氏:錢、趙、李

南呂彩

據傳明時有一軍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名呂彩營。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改名呂彩。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和北呂彩合稱呂彩。1958年和北呂彩分開,按方位該村稱南呂彩。 主要姓氏:王

天宮

據傳唐代即有此村,因該村廟堂較多,有藥王廟、土地廟、奶奶廟等,象天宮一樣,故更名天宮。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分為東西天宮,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合併,仍稱天宮。主要姓氏:張、趙、朱、崔

南龐營

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南龐營。主要姓氏:齊、龐、姜、王

王下

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分出王下東莊。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合併,仍稱王下。主要姓氏:馮、吳、張、蘇、耿、趙等

南龐

據現存菩薩堂香亭碑文記載,明萬曆時(公元1573-1620年)此村即名南龐。相傳始由龐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兩村,該村按方位稱南龐。主要姓氏:李、王、張、劉、郭

徐古莊

據該村奶奶廟碑文記載,明時此村名徐固莊。據傳,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徐姓山西洪洞縣遷此占產立莊,以姓氏命村名為徐固莊。後改“固”為“古”,稱徐古莊。主要姓氏:李

河莊

相傳因村緊靠滹沱河而建,故名河莊,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分為南河莊、北河莊,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又合併為河莊。主要姓氏:任

郭王宋 張王宋 宿王宋

束鹿縣誌記載,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此村名王從。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分為三村,分別按姓氏諧音定名為郭王宋、張王宋、宿王宋。郭王宋主要姓氏:郭

吳王

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吳王。相傳早年本村有吳姓,擁有勢力,稱吳家王,遂更名吳王,嘉慶時(公元1796-1820年)改為吳旺,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又改稱吳王。

主要姓氏:

張家營

相傳金宋交兵時,此地曾扎過兵營,因該村張姓較多,故名張家營。主要姓氏:

明了

據傳漢時此地即為一村。劉秀走國至此天色微明,遂更名明了。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曾分為明了營、明了兩村,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又合併為明了。主要姓氏:蘇

西朗月

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名西狼穴,相傳“有數狼在此藉草為穴”,因東有狼穴村,該村按方位稱西狼穴。清嘉慶時(公元1796-1820年)雅化為西朗月。主要姓氏:董

東朗月

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名狼穴,因“有數狼在此藉草為穴”故名狼穴。清乾隆時(公元1736-1795年)改為東狼穴,嘉慶時(公元1796-1820年)雅化為東朗月。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