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廣記

《天壇廣記》是200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市崇文區地方志辦公室。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天壇廣記 天壇廣記
中國古代祭天文化約有5000~6000年的歷史。可上溯至華夏民族的幼年時期,有記載遠自三皇五帝時代,就有祭天禮儀了。考古發掘也證實古人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柴祀祭天的活動了。它反映古人對大自然、對宇宙的尊崇,也是帝王維護統治的需要。
我國自黃帝、堯、舜到清末宣統約為4500年,王朝80個,帝王550多個。他們不論是有道明主,還是無道昏君,並無一人自願放棄祭天的權力。他們提倡敬天法祖,集政權、神權於一身,把自己扮成是“天父、地母”的“天子”。祭天是皇帝地位的強化手段,所以古有“國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左傳》有“國之大者在祀(祭天)與戎(征戰)”。總之祀天地位十分重要,事關江山、王權。發展到後來竟成為皇帝專利,甚至對天的觀測和研究工作及曆法的制定也被皇家壟斷,他人不得插手。
幾千年來,除少數帝王曾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外,大都採取在國都南郊築壇祭天。中國歷史上約有過數十個郊壇建築出現,但多已無存。明清北京天壇是最後的一個祭天的郊壇。它承繼了歷史上眾多郊壇的特色和長處,是最大、最壯麗、最完善的一個。祀典禮制也最繁瑣完備,是中國上下五千年僅存的祭天郊壇。

目錄

前言
祭天的源起與沿革
一、古人論天
(一)天是“神”,天是“百神大君”
(二)天是“物”,天是“自然”
(三)以天地為師
二、祭天的源起與沿革
(一)禮乙與祀禮儀
(二)五禮
(三)祭天源起
(四)祭天的沿革
三、封禪
四、明堂
明清郊壇變遷
一、洪武壇制變遷
二、永樂北京建壇
三、嘉靖改制建圜丘
四、乾隆改建郊壇
明清北京天壇形制
一、天壇定位
(一)“兆於南郊,就陽位也”
(二)“距國門五或七里”
(三)“立壇於丙巳之位”
(四)明清北京天壇定位
二、天壇壇域
(一)述要
(二)天壇的一、三、五、七、九
(三)古壇林地樹木
明清天壇建築
一、圜丘壇建築群
(一)具服台
(二)欞星門
(三)圜丘
(四)燔柴爐、燎爐、瘞坎、望燈
(五)圜丘功用
(六)圜丘壇寢宮——天庫
(七)圜丘附屬建築
二、祈谷壇建築群
(一)丹陛橋、具服台、走牲道
(二)南磚門、祈年門
(三)祈谷壇、祈年殿、東西廡
(四)天庫、琉璃門、皇乾殿
(五)祈谷壇附屬建築
(六)七星石
(七)花甲門、古稀門
附:祈年殿火災
三、齋宮建築群
(一)齋戒
(二)齋戒實施
(三)齋宮的設計要求
天壇祭祀禮儀
天壇文化
天壇紀事
名人與天壇
天壇新景
天壇今昔
附錄一:天壇大事年表
附錄二:中國歷史年代表
附錄三:明代十六帝簡表
附錄四:清代十二帝簡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