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稱號
天后聖母是媽祖眾多稱號之一,潮汕人供奉的天后聖母指的就是媽祖,潮汕地區多以天后聖母作為媽祖的稱號。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潮汕的媽祖文化
閩南與潮汕兩地血緣相親同源同俗,在民間信仰等有著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處,尤其是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更為突出。可以說是一樣的媽祖,一樣的海洋情懷!潮汕地區眾多的媽祖宮廟,與歷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關係,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體現。潮汕地區媽祖也被稱為天后聖母,媽祖廟遍布潮汕的每一個角落,較多分布在澄海、饒平和汕頭市區等地。 閩南與潮汕地區民俗習慣相似,以兩地民眾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表現得尤為突出。潮汕的樟林古港作為潮汕地區古時對外貿易、海外移民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自從福建湄洲迎進媽祖後,就徹頭徹尾地浸透了“潮味”。特別是樟林港姓林的族人和“她”攀了親,一直說“她”是“膠己人”,並親昵地稱她為“姑母”。當地還規定族裡誰家娶新媳婦,第二天一早新娘一定要捧一盤大桔,一盆清水到廟裡,替“姑母”洗臉梳妝,孝敬“姑母”。 潮汕游媽祖每逢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生”,各地的“營媽祖”活動均十分隆重(營,即游的意思)。這一天,各鄉村挑選數批青年作為抬媽祖轎的“轎夫”。“轎夫”都是些健壯有力者,而且挑選多是結婚多年而未有子嗣者或剛剛結婚的男青年。“營媽祖”時,先到媽祖廟請了神像,安放在轎里之後,由馬頭鑼鳴鑼開道,接著是一抬大香爐,隨後才是媽祖大轎,然後是諸路神仙,再後是扮成各種故事的人物和錦標、錦旗等。沿街沿巷的民眾圍觀如潮,家庭中主婦必設香案於路邊祭拜,而且各家各戶點燃長長的鞭炮以示歡迎,等媽祖鑾駕經過時,祭拜者便取三根燃著的香,插在隊伍前面的爐里。圍觀的人,假如是結婚多年而未有子嗣、而又輪不到抬轎的,必爭擠到前邊去摸一摸神像或轎頂,摸得著的話,則象徵今年必生貴子。游完媽祖後將神像送回廟時,要看哪一台轎的神跑得快,快者新年更吉祥如意。
潮汕天后聖母廟宇
潮汕供奉天后聖母的廟宇也叫做媽祖宮、天后宮。據調查,從湄洲島臥牛出第一座媽祖廟(初建稱神女祠)至今,全國除西藏、青海外,海濱、河畔都建有媽祖廟,多達五千多座,其中台灣島有2000座左右,居各省之首。潮汕人信奉天后聖母,其廟宇遍布潮汕大地,究竟有多少,無從統計。知名的天后宮有:汕頭潮南臚崗臚山古廟 汕頭媽嶼島天后古廟,汕頭外馬路老媽宮,陸豐渡頭天后宮,樟林天后廟,碣石烏坭媽祖宮,潮州廣濟門邊天后宮,潮州金石天后宮,揭陽喬林天后宮,潮州江邊天后宮,南澳深澳天后宮,樟林天后聖母廟,汕尾鳳山媽祖廟,揭西縣北坑天后宮,惠來縣天后宮聖母廟,海豐縣後門天水宮,陸豐市福山天后宮,陸豐市龜山天太后宮,陸豐市鯉魚潭天后宮,陸豐市虎島天后宮,潮州江邊天后宮,汕尾安美媽祖廟,揭陽石馬天后聖母宮,南澳深澳天后宮,揭陽喬林天后宮,河婆下灘天后宮,潮州金石天后宮,惠來靖海天后宮,安都林厝天后宮,遮浪宮前天后宮,海豐大德媽祖廟,汕尾鳳山媽祖,海豐公平天后宮,博美天后宮,鳳山媽祖鼓樓,鳳山媽祖粵海蒙府,鳳山媽祖天后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