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大天鵝

大天鵝又叫咳聲天鵝、喇叭天鵝、黃嘴天鵝等,體長120—160厘米,體重6500—12000克。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只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它的身體肥胖而豐滿,脖子的長度是鳥類中占身體長度比例最大的,甚至超過了身體的長度。腿部較短,腳上有蹼,游泳前進時,腿和腳折迭在一起,以減少阻力;向後推水時,腳上的蹼全部張開,形成一個酷似船槳的表面,交替划水,如屢平地。它還常常用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羽毛,用來防水。大天鵝身上的羽毛非常豐厚,有人計算過它全身的羽毛有25216根,所以可以有效地抵抗嚴寒的氣候,在零下36—48℃的低溫下露天過夜也能安然無恙。

大天鵝的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於上、下嘴尖端的裡面,僅在上嘴邊緣每平方毫米就有27個,比人類手指上的還要多,它就是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尋覓水菊、莎草等水生植物,有時也捕捉昆蟲和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

大天鵝是一種候鳥,沒有亞種分化,春秋兩季在我國北方、俄羅斯西伯利亞等繁殖地和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的越冬區之間進行遷徙。

每年4月,當北方的水面剛剛冰消解凍的時候,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經過長途遷飛的大天鵝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繁殖地。它們成雙成對地降落在恬靜的湖面上,有的結伴嘻戲,天真活潑;有的交頸摩挲,溫情脈脈;有的以嘴理羽,悠閒自得;有的扎入水中,翩翩起舞,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大天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徵,而事實上,它們也的確是“一夫一妻”的婚姻關係,一旦結成配偶,形影不離,終生便不再分開。古人用“雌雄一旦分,哀聲留海曲”和“步步一零淚,千里猶待君”來形容它們的情深意重。

它在巢址的選擇上也很講究,大多築於人、畜和其他獸類天敵難以到達的孤洲邊的淺水中,或是築在距離岸邊較遠、水流平緩的淺水中,水位要求穩定,周圍長有高桿沼生植物,還要有大片的明水區。大天鵝的巢是水鳥中最大的,外徑可達2米,用淤泥和雜草作基,使其形成碗狀,上部墊襯著鬆軟的苔蘚、金魚藻和蘆葦葉等,巢位高出水面0.5—1.5米。巢間的距離都在100米以上,當地域較小時,有時也會侵占斑頭雁等其它水鳥的巢。有趣的是,這時它們並不把其它水鳥的卵仍到巢外,而是同自己產的卵一起孵化。大天鵝每窩產3—7枚白色或象牙色的卵,大小約為115×70毫米,卵重大約為330克左右,最大的達到427克,這也是我國鳥類中最大的卵。產卵後,雄鳥和雌鳥輪流進行孵化和警戒,如果有危險時,就發出警叫,並很快用樹枝、絨羽等將卵蓋好,隱藏起來,待危險過後再回來孵化。孵化期需要30多天,到6月初的時候,雛鳥就出殼了,它們身上披著潔白的絨毛,一雙小腳卻是桔紅色的,嘴也不是黃色的,而是淡桃紅色或肉色,體長為27厘米左右,體重大約為198克。由於可以從雌鳥的腹部得到油脂,雛鳥出殼後就能立即跟隨親鳥在巢邊的水中游泳、覓食。等到雛鳥的絨毛漸漸變灰成色,腳的顏色也逐漸變淺,親鳥就帶領著它們進行試飛。到了秋季,成鳥要將飛羽全部脫掉,再換上新的飛羽。由於在換羽時期完全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很容易遭到天敵的襲擊,所以大多隱藏到雜草叢生,水面成片,地形複雜,十分隱蔽的安全地帶,就象已經神秘地銷聲匿跡了一樣。10月上旬,成鳥和幼鳥都已經全部換好了羽毛,具備了長途遷徙到越冬地的能力,大天鵝便開始分成小批陸續向南方飛去。最早遷離的是不繁殖的亞成鳥,攜帶幼鳥的成鳥稍晚離開,遷飛多在夜間進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敵的襲擊,到11月底全部遷離繁殖地。可以飛越海拔8000多米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大天鵝的分布區非常廣闊,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冬期,活動範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域可以向北方擴展,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它的越冬區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

大天鵝在全世界的數量估計尚有100,000隻,但在我國近幾十年來數量減少得很快,亟待加以嚴格的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