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莊[台兒莊]

天下第一莊[台兒莊]

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當時“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明、清兩代的帝王,每每經京杭大運河巡視江南,都要在台兒莊登岸巡遊。乾隆皇帝巡遊台兒莊,看到繁榮的商貿業,南來北往的舟楫,稱台兒莊是“天下第一莊”。

基本信息

簡介

明朝萬曆年間,為擺脫黃河泛濫淤塞對京杭大運河的影響,朝廷下令對運河治理改道,從微山湖向東流經台兒莊。明清兩代大運河漕運繁忙,台兒莊逐漸形成商貿重鎮,號稱“水旱碼頭”,呈現出“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盛景象,乾隆皇帝南下巡遊至此,題書“天下第一莊”。

乾隆御筆,天下第一莊 乾隆御筆,天下第一莊

古與今

據《嶧縣誌》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當時“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明、清兩代的帝王,每每經京杭大運河巡視江南,都要在台兒莊登岸巡遊。乾隆皇帝巡遊台兒莊,看到繁榮的商貿業,南來北往的舟楫,稱台兒莊是“天下第一莊”,他在台兒莊不僅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而且還留下了一首觸景於韓莊、構思於運河、詩成於台兒莊的佳作:“韓莊水氣罩樓台,雨後斜陽岸不開,人在長亭深處好,風帆一一眼中來。”

世事變遷,大運河風光不再,但東西走向的台兒莊運河依然通航,直達滬浙,古城的繁榮一直被水浸潤著,直到抗日戰爭初期的台兒莊大戰爆發。

1938年3月23日4月8日,中國國民黨10萬大軍,在台兒莊浴血奮戰,殲滅日軍一萬餘人,取得了抗戰初期最大的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台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為紀念台兒莊大捷,國民政府曾決定“在台兒莊重建新城”。然而,這一願望終未實現。

1992年,台兒莊區政府拿出半年的財政收入3000萬元,建了一座大戰紀念館。這是大陸第一個為國民黨正面抗戰修建的紀念館。

2008年4月8日,棗莊選擇在台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對外宣布重建台兒莊古城,傾力打造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

如今,沿運城市杭州、揚州等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河道也被現代化開發。運河申遺專家阮儀三教授認為:台兒莊古城具有千年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城區內仍保留長達3公里的古運河河道及明清時期的街巷、碼頭等遺址,古城城市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台兒莊是中國最後一座“活”著的運河古城。

台兒莊地處南北文化交融的承接點,北方大院、魯南民居、徽派建築、嶺南建築、閩南建築等八種風格建築雜列其中,佛祖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媽祖廟等五大宗教及民間信仰72座廟宇聚於一城。

台兒莊地勢低洼,溝渠相串,連通運河,百姓築台而居,擁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舟楫搖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古水城。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

重建背景

台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據《嶧縣誌》記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乾隆稱為‘天下第一莊’”,呈現出“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1938年春發生的台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台兒莊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曾宣布要重建台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新中國建立後,台兒莊古城區一直是蘭陵縣和台兒莊區政權所在地,黨和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山治水、戰天鬥地的運河治理、農田改造等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直到改革開放時期,台兒莊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改變,城市建設逐步向西部新區發展轉移,舊城的老居民區依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陳舊落後面貌,順河社區居委會3000名尚未完全脫離土地的農民,依舊居住在環境惡劣的棚戶區。開發重建台兒莊古城,成了台兒莊幾代人民的夢想。

開園百日五十萬遊客 開園百日五十萬遊客

2008年4月8日,在紀念台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宣布,啟動台兒莊古城重建工作,著力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遊品牌。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經過考察論證,棗莊市委託同濟大學進行規劃設計。為提高規劃設計的水平,棗莊市通過舉辦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文化旅遊界人士等來棗莊實地考察,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對規劃不斷進行完善。

古城

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建設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

經過4年的精雕細琢,一座融匯“齊魯豪情”,兼具“江南韻致”的古城初露芳容。

打造 海峽兩岸 交流新平台

2010年5月4日,國台辦、海協會領導及我省領導同連戰先生等一道,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泰和樓奠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因人類不可抗拒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和戰爭毀壞的建築,重建後可以申報世界保護遺產。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台兒莊成為世界上第四座重建的古城。

棗莊市市長陳偉表示,恢復重建台兒莊古城,一方面,可以讓國民黨政府70年前作出的承諾得以實現,體現出大陸在改善國共兩黨關係方面的最大誠意和善意;另一方面,通過恢復重建台兒莊大戰遺存,展現抗日戰爭的壯烈場景,使之成為一個國共合作的見證。

2009年12月16日,經國台辦批准,國家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台兒莊設立。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新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等發來賀信、賀電,台灣工黨主席鄭昭明出席揭牌儀式,他說,台兒莊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提供了兩岸民眾交流、合作的平台,相信它一定能為促進祖國的統一做出突出貢獻,希望大家發揚台兒莊大戰愛國精神,凝聚兩岸愛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重建台兒莊古城的同時,棗莊就規劃了寓意“國泰民和”的泰和樓。

位於台兒莊古城核心景區的泰和樓,系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由海峽兩岸知名專家聯袂設計,規劃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有7層,總高度為45米,主體高度為38米。其中,“38米”代表發生在1938年的台兒莊大捷。

在整體設計上,泰和樓外部採用斗拱來展現歷史的漸變,內部樓梯設計為京杭大運河造型,象徵中華民族文明,通過實物、影像圖片,反映距今7300一6300年的北辛文化到現在的中華文明延續和傳承。建築凸顯磨難與戰爭的痕跡,在樓梯上通過彈孔、圖片等來展現戰爭,體現台兒莊大捷的偉大意義。

連戰先生在泰和樓奠基儀式上說,72年前的台兒莊大戰,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回憶當年種種,心中充滿了崇敬和感恩。讓我們珍惜和傳承這種精神,攜手合作,同舟共濟,深化交流,共創美好未來。

古清真寺 古清真寺

台兒莊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 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開放的台城舊志景區僅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2010年“十一”,運河街市景區即將恢復原貌並向社會開放。該景區在經營業態上,主要以國內高端品牌的酒吧、茶樓、客棧和運河沿線及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為主,用“創態”的理念,豐富業態的主題文化內涵;在文化展示上,圍繞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文化,規劃建設運河奏摺展館、蘭祺書寓等具有國內外一流水平的博物館,逐步將整個古城打造成為一本大百科全書;在景區運營管理上,叫響“天下第一莊”著名品牌,打造精品旅遊品質,按照超5A級景區標準進行運營管理,在經營體制、商業特色、管理服務上,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成為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一塊瑰寶。

重建歷程

塵埃落定

運河和長城同為世界四大古代工程之一,長城早在1987年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運河卻沉睡得太久了。5月22日至24日,棗莊市政府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考察團成員及沿運河六省(直轄市)18個城市的代表,在會上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杭州宣言》,標誌著運河申遺開始啟動。這對於棗莊旅遊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而言,無疑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 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駁岸、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它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 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台兒莊古城一期將於五一開城,為棗莊市打造江北水鄉城市品牌發展旅遊業增添了最為靚麗的黃金景點和產業龍頭。

經過歷時3年的建造,運河古城將一期工程現已結束,二期工程也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2010年5月1日,運河古城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正式對遊人開放。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及其夫人連方瑀在這天參觀了運河古城,並給予了極高評價。

挖掘搶救

台兒莊大戰遺址 台兒莊大戰遺址

古城搶救挖掘工作,主要圍繞運河文化、大戰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調查整理全面展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台兒莊區負責文化信息收集工作;市建委、台兒莊區負責建築實物、樹種、牌坊、橋樑、磚瓦、青石板收集工作;市旅遊局、市服務業辦公室、台兒莊區負責吃住行游購娛素材收集工作。 台兒莊區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開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一是書籍徵集考證。從民政局、水利局、史志辦、文化局等部門和居民手中,徵集各種書籍200餘本,其中有《山東通志》、《太平寰宇記》、《續山東考古全錄》及《嶧縣誌》等都是珍貴書籍。對有價值的材料予以整理,研究考證,形成材料。二是走訪老人記憶。走訪了台兒莊80歲以上老人40多位,跟蹤走訪了燕、尤、趙、萬、陳、袁、王、駱、郁等家族,初步了解了幾大家族的商號、碼頭、家族興衰及其當時的居住情況,形成1萬餘字採訪材料。對古碼頭、古寺廟、古店鋪、古涵洞、古樹、大戰遺址有了細緻的認識,對台兒莊大戰前、文革前經濟社會狀況有了初步了解,整理形成了5萬餘字的綜合材料,繪製了1938年台兒莊地圖。三是挖掘整理大戰文化。對運河浮橋、中正門、火車站、清真寺、關帝廟等大戰遺址遺蹟拍照研究,進行系統的文字整理,對大戰浮雕進行了設計構想,提出修復、開發建設建議。四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認真做好運河沿線名吃調查。調查中發現,台兒莊的名吃有張家狗肉、馬家牛肉、馮家驢肉、趙家燒雞、黃花牛肉麵、老鱉湯、辣子雞、羊肉湯、糝、菜煎餅等,了解到了主要做法、工藝。並逐步延伸,通過上網、查看資料等形式,調查了解到棗莊地區、魯南地區和運河沿線城市的名吃、小吃,整理歸類,挖掘整理各類小吃、名吃近千種,形成了300餘幅照片、6萬餘字資料。

通過調查古建築遺存、收集老照片、採訪老人、入戶調查等形式,對古城街巷、碼頭、駁岸、建築等作了全面深入調查,對現存歷史遺蹟、老建築全部拍照,分類保存,全面摸清歐式建築、徽派建築、北方建築、江浙建築、山陝、廣東、廣西、福建等八大類建築風格,並形成系統照片和文字資料。重點對泰山行宮、文昌閣、新關帝廟、三官廟、玉皇閣、大王廟、龍王廟、呂祖廟、舊關帝廟、火神廟、準提閣、東嶽天齊廟、鐵佛寺、蒼廟、十八羅漢廟、南北清真寺、高廟、八蜡廟、九龍廟等廟宇進行調查,詳細掌握確定建築位置、建築風格、建築藝術、建築布局,繪製了部分建築平面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運河古城開發建設建議性規劃、設計方案。採取讀書摘要、上網收集、現場拍攝、上門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橋、遊船、牌坊、古燈等各類古城建設參考圖片500餘幅,文字資料2餘萬字,繪製、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遷、供電、供熱、供水等相關圖紙20餘份,並分別編印、裝訂成冊,為運河古城恢復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重建論證

古城牌坊 古城牌坊

第一,台兒莊古城具有千年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 這是運河申遺專家阮儀三教授的團隊得出的結論,而且把台兒莊作為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遺產體系,寫進了運河申遺的報告。台兒莊擁有京杭運河上唯一一處明清風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碼頭,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 —— 縴夫村,城內至今仍有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鋪等古建築。台兒莊歷史上曾存有包括世界五大主要宗教及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各類廟宇,如文昌閣、泰山娘娘廟、媽祖廟、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我們都有比較豐富的資料可證。中國最後一座運河古城,運河沿線揚州、杭州等所有的城市都得到現代化改造,河道全部進行了現代化的開發,河道兩邊全是高樓大廈,已經無法恢復。但是唯有台兒莊3.4平方公里城市街道的肌理依然保持完整,城脈基本保留,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具備重建的條件。

第二,台兒莊古城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最典型的城市。台兒莊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又是當時華東地區唯一的煤炭供應地、最大的瓜果梨棗集散地和最發達的民間制陶基地,徽商、晉商、浙商、閩商、粵商等各路商賈紛紛雲集於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台兒莊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兒莊匯集了八大建築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城內建有晉派、徽派、閩南等八種建築風格的商鋪、民居、書院,薈萃了包括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世界主要五大宗教,以及文昌閣、關帝廟、泰山娘娘廟、媽祖廟等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七十二座廟宇,衍生了江米雞、黃花牛肉麵等南北風格交融的特色飲食,形成了三千裏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徵。台兒莊文化的多樣性是在運河上最豐富的,所以它是運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像諾曼第、哥底斯堡、凡爾登一樣,台兒莊大戰不僅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我們民族復興的一個轉折點。台兒莊古城因為是被戰火毀壞的,具有毋庸質疑的重建資格。世界遺產組織反對遺產重建,保留下多少遺存就是多少遺產,但因為天災人禍或戰爭毀壞的,並

重建資格城市

別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世界遺產組織認為可以重建。世界上只有四個城市具有重建資格,一是波蘭的華沙,是被二戰炮火毀壞;二是義大利的龐貝,是因為火山噴發毀壞;三是中國的麗江,是因為地震毀壞;還有一個就是台兒莊,也是被二戰炮火毀壞。所以我們提出重建台兒莊古城,重建起來就是世界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個二戰紀念城市。

第三,台兒莊古城能夠成為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台兒莊是低洼地,歷史上的洪水走廊,古城區有18個汪,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築台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有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布。 歷史上的台兒莊,水系十分豐富。在《嶧縣誌》中記載,康熙皇帝曾稱讚棗莊“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江北水鄉由此得名。對這個觀點,阮義三教授一開始和我有爭論,認為台兒莊不能叫水鄉。後來,我們用詳實的歷史資料、老人的回憶和現場考察,最終說服了他。阮義三教授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歷史上台兒莊古城的水網密度超過了蘇州古城。運河古城有兩項世界遺產:恢復建設的運河古城,是運河文化的世界遺產;同時恢復70年前被二戰毀壞古城的過程本身,也是一項城市建設的世界文化遺產。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使運河古城成為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旅遊產品,把棗莊打造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第四,古樸與現代、悠閒與瘋狂完美結合的時尚之城。首先是生態古城,充分利用無污染、可循環的能源進行產品設定和開發。水是台兒莊古城的靈氣和韻致,今後台兒莊古城的流水有三種,一是生態水,所有的城市生活污水都要進污水管道,經過污水處理廠,再流到到周邊的水系裡去。同時利用3000畝運河濕地,經過循環淨化後再進入運河。濕地是個大型的生態工程,採用國際最新的三級水質處理技術,為運河提供天然生態過濾網,確保古運河裡沒有一滴污水。將來遊客可以先看古運河,再參觀新運河和南水北調工程。二是運河水,從上游微山湖而來的天然降水。三是長江水,台兒莊擁有江北第一船閘和南水北調水利樞紐提水泵站,保證把長江水源源不斷地調運到北方。

古城一角 古城一角

第五,建設台兒莊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台兒莊與台灣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聯繫,是改進海峽兩岸關係、促進民族統一大業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台兒莊大戰遺址是國內反映國民黨軍隊正面抗戰的唯一紀念地,電影《血戰台兒莊》促成了台灣當局開放台胞回大陸探親。1986年4月,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血戰台兒莊》在香港舉行了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莊》後,還談了他對片子的兩點意見:“這部片子有幾點是可以的,第一,共產黨認為我們是抗日的;第二,對我父親是正面報導,沒有抹黑、沒有歪曲他。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還把這部片子推薦給國民黨中常委觀看。不久,1987年11月,在蔣經國臨終之前終於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美好明天

古城重建項目,將圍繞“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大戰故地、時尚生活”的定位,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進一步完善古城重建規劃設計,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服務,著力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文化旅遊產品,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

天下第一莊——台兒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