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梔子

大黃梔子

大黃梔子隸屬於茜草科、梔子族。喬木,高7-10米,常有膠質狀分泌物。生於海拔700-1 600米處的山坡、村邊或溪邊林中。據野外記錄,果成熟時可吃,傣族婦女亦用作洗頭髮。

基本信息

形狀特徵

大黃梔子大黃梔子

喬木,高7-10米,常有膠質狀分泌物;小枝常具明顯的節,節間密,長不及1厘米,被短柔毛,後漸脫落。葉紙質或革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廣橢圓形或長圓形,長7-29厘米,寬3-16厘米,頂端短漸尖,尖頭鈍或稍鈍,基部鈍,楔形或稍短尖,上面稍有粘液,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絨毛;側脈12-20對,和中脈均在下面凸起;葉柄長0.6-1.2厘米,稍有粘液,有短柔毛;托葉長0.5-1厘米,合生成管狀,近膜質,頂部截形,有緣毛,後稍變硬和脫落。花大,直徑約7厘米,芳香,單生於小枝頂端;花梗長1-1.5厘米,粗壯,稍粘,被微柔毛;花萼長1.3-1.5厘米,管狀,在頂端一側分裂,外面稍粘,稍被柔毛,內面有緊貼的毛;花冠黃色或白色,高腳碟狀,裂片5,闊倒卵形,長4-5厘米,寬約3厘米,有脈,無毛,冠管圓筒狀,長5-7厘米,直徑3-5毫米,外面稍被微柔毛,內面無毛;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喉部,花葯長達1.5厘米,寬2毫米,內藏或伸出;子房1室,花柱長約6厘米,有槽,下部疏被近緊貼的柔毛,柱頭棒狀,胚珠多數,著生在2個側膜胎座上。果綠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被微柔毛,常有5-6條縱棱,長2.5-5.5厘米,直徑1.5-3.5厘米,果皮硬,革質,厚約2毫米;種子多數,近圓形,扁,直徑3-4毫米,有蜂窩狀小孔。花期4-8月,果期6月至翌年4月。

分布

產於雲南瀾滄、勐海景洪勐臘,國外分布於泰國寮國

梔子族植物

梔子族植物,灌木或喬木;中國有15屬,分布於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