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魂賦,是兩篇歌頌屈原的辭賦作品,作者分別是下府岸人(張友茂)和日不落(王澤生)。下府岸人創作《大魂賦》在2007年6月20日,即端午節的第二天。此文發在網路後,王澤生在6月22日也寫成了紀念屈原的《大魂賦》。兩篇《大魂賦》相得益彰熠熠生輝,文采卓然令人稱道。
★張友茂的《大魂賦》其主題主要是停留在屈原生平那段史實上,歌頌屈原忠君愛國、廉潔孤高的品格。在文中融入了大量的詩句,比如:“屈公堪與國名顯,陰夜霾山雨乍睛。國殤歌哀流不夜,懷沙憤世月漸明。孤魂撼世渾天死,捐去沅津一脈橫。代隔淡終清哲遠,於今氣色不寒盟。”
★王澤生的《大魂賦》與張友茂的有所不同,開宗明義釋析何為大魂,由近代陳天華與古代屈原做例子,闡釋了一種愛國精神 。從這兩篇文章相對比,王澤生的《大魂賦》其境界要高於張友茂的《大魂賦》,語言慷慨激昂,文詞激越鏗鏘。在文中通過不同角度和人物的對比,烘托屈原的精神。
【賦文展示】
◎大魂賦 作者:日不落(王澤生)
魂者,幽靈也。然!精神輒離於灰骨,生前兮浩蕩,死而不屈,大魂洋洋。喟矣陳過庭,瀛海殉國;嘆兮屈夫子,秭歸縱江。顯宿中華義也,原舍其君憤也,國之大小,根以同邦。大魂鑒興衰,離合問頃襄。懷王拘兮,子蘭令尹;江南悲兮,屈子逐放。逝者如斯!圖國事而遇疏,應諸侯而遭謗。嗟!死兮魂魄之鬼雄,生兮拔山之楚項。大魂苦短,魂大斷腸。
大魂兮孰當!出不入兮去國,辭漢北兮殉葬。忠不必用兮,子規忠淚羈旅;賢不必識兮,蛇蠍讒牙廟堂。以縶垣疵兮,明於涇渭;以托君子兮,意之滄浪。信讒棄德兮,國蹙其威;背約忘意兮,亡道其將。風起兮秦弓卷,壯士兮屍橫膏野;雲落兮郢都破,三閭兮天問國殤。靈氛、巫鹹兮勿勸;叩閽、求女兮猶愴。香草美人兮譬喻,離騷九歌兮憤枉。非流芥兮苟砥、非蜮霾兮媾蜣。楚平謫乎,秦食韓而舍南楚;國原去矣,贏興兵而並荊鄉。是故,絕楚者,楚也,非秦也。懷王畢,屈原戚,楚之弊政,魂之汗煌。
原兮!謂以世界文化名人,何以山高水長?蓋屈子憂國也。何由哉?屈杜大魂朗朗。朱門懨懨,凍骨惶惶,子美之詩史,離騷之絕唱。工部詩卷,風靡新羅,享譽越南,起於李唐。何故耶?詩之玉棰,愛國倜儻;辭之金鼓,大魂鏗鏘。激諸域之民,以抗外侵;勵海內之材,以興家邦。憂於天下,國魂齊天;名祭彭鹹,族魂無疆。
喈!髓翥大魂,華族其胎炎黃;賦啟楚辭,漢賦其采流光。閱史,駢儷兮雨紛飛,唐風兮雲飄渺,宋韻兮水斑斕,元曲兮野空曠。其間雜花生樹,落英繽紛,楚辭痕痕,賦祖倫倫,端午遺產輪迴,中華賦節構想。而今,辭賦革新:千乘西海,共工不周,搗窠臼,除悖謬,大魂兮創新,求索兮蒼茫。
關東州綏諾山人王建生丁亥歲五月夏至前日,饗祀叩紀。
(2007.6.22初稿,2008.6.16修訂為韻文)
◎大魂賦 作者:下府岸人(張友茂)
去歲,予作《悲三閭大夫辭》,哀爾有而非有,為而非為;命而非命,死而非死。今年,續吟《大魂賦》,念爾死撼沉沙,醉拂陰風臥古龍;楚世騷經,醒播紫氣耀華封。乃記。
若夫,仰其忠國、其志遠、其行廉、其滋潔、其文約,其辭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辟滓類而見義遠。蛻濁穢塵埃之外,以浮游而故存其芳。
楚平兮,明明而紹綱!楚平治亂事君憲,謗諂讒謅信弗睛。正道直行忠竭盡,行吟澤畔怨窮明。入而君與論國是,去則嬪妃別眼橫。枯槁酌孤有月日,王王寵辱了無盟。死撼兮,默默而敦本!屈公堪與國名顯,陰夜霾山雨乍睛。國殤歌哀流不夜,懷沙憤世月漸明。孤魂撼世渾天死,捐去沅津一脈橫。代隔淡終清哲遠,於今氣色不寒盟。沉身兮,倫倫而煥敖!左徒了卻身心事,汨水之中倚晚晴。草木玄黃地遠大,錚光吐曜月倫明。鄭袖以為士衣絕,青眼疑因美酒橫。津迤動舟弄長鼓,此心尤與執天盟。賦騷兮,詩之宗,南音重!遭憂愁別離騷行,世所今何偏有睛?巫風九歌悲爾壯,從容辭令卜居明。疑而天問九章重,騷楚辭詩大徑橫。哀郢衍流玉景在,招魂漁父賦音盟。歌魂兮,中天涵,垂宇奧!殞身罔極茸尊顯,諛世讒梟何必睛!忠直謗淫生不瑞,自昂而遠汨羅明。道廉志潔方正植,輝德不容魚乍橫。九涇淵龍與子伴,嗚呼哀哉尚饗盟。
浮湘吊屈,賈生神矣!慭遺之辭,嗚呼本嘆。葛天之歌,逮及沈吟。惟時運交移兮,質文而代變;古今情理兮,遐棄可言乎?豐藻克贍,輝光乃屈。猶形包正,忠骨不飛。言端失鮮,負聲無力。鳳凰翔於千仞,細德見征於覽下,雖非旁及,莫不遠濁世而自藏耳。
嗟夫!不獲身之垢,故其生而不歿。有蒞世之怊,故其死而不容也。忠魄歌魂,倏波深深憂國痛。湖之鰉鯨,水之蟂獺,穴之螻蟻,人之讒諛,文之褻瀆,莫能吞之忠魂、塌之錚明、掩其輝光、扼其文流是也。唯此衍也,垂而夫與日月之爭光,蒼茫浩渺哉!
饒州下府岸人丁亥歲南音日,饗祀叩紀。
(2007.6.20)
【相關注釋】
·陳天華—— 陳天華(1875-1905),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
·東瀛——即指日本。
·秭歸——秭歸坐落在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下游十幾里處即西陵峽西口。因古代秭歸城垣系由巨石砌成,城周形似葫蘆,故有石頭城、葫蘆城之稱。
·汨羅——文中的汨羅指汨羅江。汨羅江是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位於中國湖南東北部。上游汨水有東西兩源:東源出江西省修水縣境;西支出湖南平江縣境內東北的龍璋山,兩支流在平江縣城西匯合以後,向西流到汨羅市磊石山注入洞庭湖。
·嬴政——秦始皇,也代指秦始皇時代強盛的秦國。
·國殤——《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讚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賈生——賈生: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
·饗祀——1.祭祀。饗通“享”。2.享受祭祀。饗通“享”。
相關詞條
-
中華龍魂賦
中華龍魂賦,就是《中華龍魂賦》,是一篇經典的辭賦作品。作者。是辭賦名家金學孟。該賦,用韻:“天、降、大、任”。龍:“《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
簡介 情況 -
《恨賦》
《恨賦》,南朝梁文學家江淹作。《恨賦》是六朝抒情駢賦中的名篇。全賦排章選句、哀恨綿綿,刻畫了從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諸多哀傷怨恨,概括了人世間各種人生幽怨...
作品原文 作品翻譯 內容結構 藝術成就 集評選錄 -
駢賦文
駢賦,又稱“俳賦”。“駢”即對偶的意思,其特點是通篇基本對仗,兩句成聯,但句式靈活,多用虛詞,行文流暢,詞氣通順,音韻自然和諧,駢賦的體制特點是,通篇對...
駢賦文 相關連結 -
《兩都賦》
《兩都賦》是漢代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據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後,“西土耆老”希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正文內容 時代背景 藝術特色 後世影響 相關詞條 -
新賦
新賦,亦稱新體賦,辭賦學名詞。新賦是在總結賦文的基礎上,用現代漢語將詩同歌賦融為一體,創造了被稱為“新賦”的新文體。新賦文學就是郭紹虞先生曾構想過的白話...
-
賦[漢字]
賦,fù,從貝從武。以征而收。 (1) (形聲。從貝,武聲。從“貝”,表示與財物有關。本義:徵收) (2) 同本義 [Tax] 賦,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
賦的定義 漢字演變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翻譯 -
狂魂
內容介紹:人不狠,站不穩,總而言之一句話,甭管你是誰,只要你讓玄飛盯上,那你的下場只有一個——魂飛魄散!(警告,成長篇和成名篇請分開閱讀!由於這本是長篇...
所獲榮譽 章節目錄 精彩書評 -
《合肥賦》
合肥賦,即《合肥賦》,或《合肥賦(並序)》。這是篇經典的辭賦作品,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
簡介 金學孟《合肥賦》 周志豪《合肥賦》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湘江賦
盛世修賦傳之千秋。一條大河應有一篇大賦。與湘江共流傳,以禮讚湘江。湘江賦熱潮湧現出辭賦大約三千餘篇,經過反覆幾輪評審,最終,石印文(湖南益陽人)、趙缺(...
概念闡釋 作品素材 “《湘江賦》的倡議書”摘錄 湘水生態經濟帶 湘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