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百家講壇系列之一]

《大風歌》是百家講壇在2011年2月24日播出的欄目,由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主講。主要講述劉邦的一生之成敗,對之進行反思和總結,得到對今人有用的啟迪。

節目目錄

《百家講壇:大風歌》王立群 《百家講壇:大風歌》王立群

01 傳奇皇帝

02 時代玉成

03西入秦關

04 率先入關

05 在劫可逃

06 鴻門脫險

07 屈就漢王

08還定三秦

09 彭城之戰

10韓信北伐

11鏖戰滎陽

12韓信破齊

13十罪項王

14圓滿收官

15登基稱帝

16立儀定都

17漢初三傑

18血性男兒

19冰火人生

20一升一降

21分封之爭

22奇謀天才

23臧否不一

24並峙雙雄

25呂氏英傑

26幸運之歌

27謀聖受封

28 軍功封侯

29 第一功臣

30 劉姓封王

31 太上皇帝

32 白登之圍

33 愛子封王

34 奪儲之禍

35 封王之路

36 翁婿嫌隙

37 成敗蕭何

38 反乎冤乎

39 死因之辨

40 將星隕落

41高祖還鄉

42 英雄末路

43 自信人生

44 魅力四射

45 用人有道

目錄概述

傳奇皇帝

公元前202年,在山東定陶的一個土台上,一位五十五歲的中年男子在群臣的歡呼聲中,戴上了皇帝的冠冕。他就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與其他君王不同的是,這位皇帝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只是一位普通農民的兒子。但是就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三年鏖戰,摧毀強秦,四載奮鬥,戰勝項羽……創建了延續四百多年的大漢皇朝。然而更為傳奇的是,這位不讀書的皇帝,卻寫下了一首大氣磅礴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劉邦。他以一介亭長斬蛇起事,僅用七年時間就轉身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君主,創造了從布衣到皇帝的神話。那么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性格決定命運?是什麼成就了這位布衣天子的傳奇人生? 讓我們乘著《大風歌》盪氣迴腸的旋律,跟隨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走進大漢王朝,一同品讀布衣天子劉邦的傳奇人生。敬請關注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一集《傳奇皇帝》。

時代玉成

秦始皇晚年,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負責押運一批到驪山修秦陵的刑徒,剛出發不久,這些刑徒紛紛逃跑,無奈的劉邦只好把他們全部放走,這件事歷史上稱為“豐西澤縱徒”。無法交差的劉邦為了躲避秦朝中央政府的追捕,只好在芒碭山隱居下來。但是隱居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就在劉邦因為“豐西澤縱徒”在芒碭山東躲西藏時,一個事件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得以重見天日。這個事件就是陳勝的大澤鄉起義。大澤鄉起義讓劉邦迎來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轉機,從隱居到重見天日。但是此時的劉邦還沒有真正走到歷史的前台,說到底還只是秦朝政府捉拿的在逃犯。那么又是什麼事情徹底改變了劉邦的命運呢?

歷史終究是過去的事情,在劉邦當選沛公之際,就連他自己也不會預見到後來事情的發展,就是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劉邦的命運。從在逃犯到沛公,從此以後劉邦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這次他真正地被推倒了歷史的前台。而不管後來事情如何發展,此時成為沛公後的劉邦將如何領導這一場農民起義呢?

在大的機遇面前,劉邦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但在小的事情上面,劉邦起事之初是處處碰壁的,所以他只能投靠別人。他投靠的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秦國滅亡後,項梁帶著項羽伺機復仇,他回響陳勝舉事,舉起反秦旗幟,成為江南最大的反秦義軍。當劉邦失去自己的大本營後,就投靠了氣勢正盛的項梁,開始了和項氏叔侄共同戰鬥的歲月,那么在這個集團中,劉邦還會遇到什麼機遇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集《時代玉成》。

西入秦關

公元前208年,反秦義軍領袖項梁戰死,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在得到這一訊息後,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時在人事上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和調整。他把項羽和呂臣的兵權收歸自己掌握,同時加強劉邦的隊伍。而更讓人不解的是,他還把入關滅秦的任務交給劉邦,那么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楚懷王熊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件事情上,項羽也是人選之一,那么楚懷王為什麼要把這關鍵的任務交給劉邦呢?在這件事情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僅僅是抑制項氏集團嗎?劉邦又有什麼資本去入關滅秦呢?

王立群先生認為,在分派救趙和滅秦的任務時,楚懷王熊心儘管懷有強烈的私心,而劉邦的長者風範也為他加了分。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即使楚懷王熊心故意不讓項羽西入秦關,也應該給他一個正統帥的頭銜,沒必要讓項羽擔任副職。那么楚懷王熊心這樣安排,又是什麼原因呢?

項梁在世時,楚懷王熊心只不過是他號令各諸侯的一個傀儡,處處項梁說了算。但是項梁戰死,楚懷王熊心這才成了真正的王。長期的壓制使他想到要削弱項氏集團的力量,因此他把入關滅秦的任務交給劉邦。儘管入關滅秦比起北上救趙要輕鬆很多,但終歸也要打一場惡仗,那么劉邦西入秦關之路走得怎么樣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三集《西入秦關》。

率先入關

劉邦在西入關中的過程中,雖然也吃過敗仗,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順利的。很快他就進入了陝西境內。到此為止,劉邦完成了入關的第一部,滅秦將是他下一步的重要目標。而鹹陽作為秦朝的都城,它的防禦體系絕對非同尋常,肯定會有重兵把守。那么劉邦將如何完成滅秦的大任呢?

秦王子嬰的投降,不但意味著秦朝的滅亡,也意味著劉邦成功地完成了滅秦的大任。劉邦統帥的這支隊伍,從公元前207年起兵,到公元206年,歷時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這是劉邦怎么也沒有想到的,那么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勝利,面對著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劉邦會怎么處理呢?

當布衣出身的劉邦到達秦始皇金碧輝煌的宮殿時,他真有點找不著北的感覺。當年,劉邦在鹹陽街頭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浩浩蕩蕩,禁不住發出“大丈夫當如此”的感慨。今日,當榮華富貴出現在劉邦面前時,這個昔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張良的勸說下,竟然用理性克制了自己的欲望,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劉邦的又一個舉動,讓關中百姓趨之若鶩,那么劉邦到底做了什麼?他又為什麼這樣做呢?

進入關中之後的劉邦,不斷地在關中百姓面前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他放棄復仇,還軍壩上,約法三章,也讓後來的歷史研究者們認為,劉邦集團有著高瞻遠矚的眼光,他們有著長遠的政治規劃和深思熟慮的思考。但是智者千考,終有一失,就是劉邦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一個錯誤的決定正把他和他的集團拉向深淵,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四集《率先入關》。

在劫可逃

劉邦在偷襲陳留和智取南陽後,沒有任何懸念地進入了關中腹地——鹹陽。至此劉邦入關滅秦的任務已經完成。而北上救趙的項羽,卻沒有劉邦的幸運,作為副帥的項羽,他先殺掉主帥宋義,然後在巨鹿破釜沉舟,摧毀了秦朝的兩大主力兵團——章邯兵團和長城兵團,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項羽在巨鹿之戰大獲全勝時,開始揮師西進,去取關中。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劉邦已經提前兩個月進入了關中,而更讓項羽想不到的是,進入關中的劉邦,派重兵固守函谷關,阻止項羽進入關中,那么面對著劉邦的這一舉動,項羽將如何應對呢?

劉邦封堵函谷關,暴露了他想當關中王的私心,但事實上,劉邦比項羽提前兩個月進入關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按照懷王之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關中王非劉邦莫屬,項羽也應該遵守約定。但是此時的項羽做出了一個武力解決問題的方案,那么項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大怒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問題呢?

王立群先生認為,項羽對於關中之地是有自己想法的,劉邦做關中王不符合項羽的戰略構想。事實上,巨鹿之戰後,項羽的自信心大增,他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所以大怒之下決定武力解決劉邦,四十萬對十萬,這是一個任何人都能看出勝負的對決,但問題是,項羽的這個決定能順利進行嗎?

其實劉邦心裡也非常清楚,和項羽對決,他根本不是對手。所以當他聽到項羽的決定時,也慌了神。而和項羽不同的是,儘管劉邦沒有項羽的實力,但他有項羽不具備的素質,所以當危機來臨時,劉邦就發揮了他特有的素質。但是畢竟項伯不是項羽,他能說服項羽嗎?劉邦能否躲過這一劫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五集《在劫可逃》。

鴻門脫險

進入關中後,劉邦為了得到關中王的冠冕,派重兵封堵函谷關,阻止項羽進入關中。劉邦的這一做法,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項羽決定第二天武力解決劉項問題。然而這一訊息,卻被項伯帶給了劉邦,於是劉邦使出渾身解數,說服項伯阻止項羽第二天的軍事行動。在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撤消了第二天的軍事命令,劉邦暫時緩了一口氣。但是軍事行動雖然撤消了,第二天劉邦還得到鴻門去見項羽,那么在鴻門將會發生什麼呢?劉邦又將如何說辭呢?

劉邦著名的“鴻門說辭”,可以說是不卑不亢,逢迎中又帶有堅持。但是不管劉邦的語言如何漂亮,最終檢驗它效果的還是項羽,面對劉邦的花言巧語,項羽會是什麼反應呢?

劉邦的“鴻門說辭”最終蒙住了純真的項羽,但是它沒有逃過范增的眼睛,所以范增設下項莊舞劍的玄機。儘管項伯不停地用身體阻擋項莊,但劉邦還是命懸一線,如果項伯稍不注意,劉邦就會遭到不測,那么這時,一向聰明的劉邦該如何脫險呢?

劉邦的鴻門脫險,張良和樊噲的表現可圈可點,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劉邦或許已經命喪黃泉。那么在整個鴻門宴的過程中,項羽不是沒有機會殺劉邦,他是故意放過劉邦。這就讓人不解了,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而放走劉邦之後,張良又將如何向項羽交代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六集《鴻門脫險》。

屈就漢王

劉邦在鴻門脫險之後,希望能依照“懷王之約”被封為關中王,然而,項羽在大封天下諸侯王的時候,卻把劉邦封到了偏遠的巴蜀之地,這個決定讓劉邦既惱火又無奈。按照“懷王之約”的約定,誰先打下鹹陽,誰就是關中王,劉邦雖然沒能如願以償在關中稱王,但通過對項伯的賄賂,又得到了巴蜀北邊的漢中郡,雖然僅僅是多了一個郡的地盤,可是這對劉邦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訊息,為他將來的東山再起創造了有利條件。自從沛縣起兵之日起,劉邦就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成就大業,人才非常關鍵。

但在蜀中,劉邦不得不面對張良要走的殘酷現實。就在劉邦為張良即將離開而不捨的時候,張良又一次給劉邦出謀劃策,獻上了重要的一計,讓劉邦看到了事業的轉機,張良對劉邦說:“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他說你為什麼不走過去以後,就放一把火?把後邊那個棧道給燒了?燒了以後,第一,是斷絕了漢中跟關中的交往。第二,也讓項羽知道,我劉邦絕不再回到關中來了,讓項羽放心,你就是封到巴蜀,封到漢中,項羽還老惦記著你,你怎么能讓項羽不惦記你呢?把棧道燒了。

劉邦就聽了張良的話,所以兩個人在最後灑淚而別的時候,劉邦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燒了以後,項羽果然非常放心。覺得棧道燒了,再修復棧道是極其不容易的。所以,項羽放心地回他的彭城去了,就是今天江蘇的徐州,劉邦就帶著他的人回到漢中。到了南鄭以後,劉邦一度非常艱難,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物的到來,為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那么,這個人會是誰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七集《屈就漢王》。

還定三秦

公元206年,劉邦讓韓信率領主力部隊殺回關中,經過四個月的鏖戰,打敗了項羽分封的三秦王,占領了關中要地。而讓人奇怪的是,劉邦攻打關中期間,三秦王竟然沒得到項羽的任何支援。關中一戰如此重要,項羽為什麼沒有參加?在鴻門宴中,由於劉邦不斷示弱,項羽才沒有聽謀士范增的話殺掉他。但他對劉邦的防備之心並沒有放下。

然而,劉邦八月份從漢中發兵,十二月份打下關中,戰爭持續了四個月之久,而在此期間,項羽竟然坐視不管,毫無反應。關中大地戰火紛飛的時候,項羽究竟在乾什麼?他為什麼會坐視三秦大地被劉邦攻占而無動於衷呢?史書沒有具體記載,但在王立群老師看來,此時的項羽正陷入到另一個戰爭的泥沼中拔不出來,這就是齊地的叛亂,一個叫田榮的人給惹了麻煩。田榮在齊地稱王后,有一次,項梁在一次戰爭中幫助了田榮,親自帶兵把田榮救出來。然而,後來在項梁遇到危險時,田榮卻見死不救,導致項梁戰敗死亡。

項羽是叔父項梁帶大的,叔侄二人一起征戰多年,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項梁之死令項羽悲慟萬分,也增添了對田榮的仇恨。巨鹿之戰後,實力強大的項羽開始號令天下,分封諸侯王。在項羽分封的十八個諸侯王中,齊地占了三個,唯獨沒有田榮的份。項羽的漠視和報復惹惱了田榮,田榮在齊地發生了叛亂,最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八集《還定三秦》。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劉邦抓住項羽在齊國平叛深陷齊地不能分身的機會,率領56萬大軍東出函谷關,去攻打項羽的西楚國。劉邦這次出兵,打得非常順利,他是春天開始出函谷關,四月份劉邦就打到了西楚國的國都彭城,把彭城給占了。劉邦進入彭城可以說是非常順利。  換句話說,劉邦這一次東出函谷關,一路上打得順風順水。這裡邊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劉邦的兵力眾多。這一次劉邦可不像鴻門宴,鴻門宴的時候,當時劉邦只有10萬人,項羽是40萬聯軍。而這一次呢,項羽倒沒有組織聯軍,劉邦的軍隊達到了56萬,是五路諸侯的聯軍,所以他兵力眾多,這是他順利打入彭城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是軍心大震。劉邦這一次打仗的時候,他的軍隊士氣很高,因為他的很多士兵都是江蘇人,等於是打回老家去,所以大家的情緒特別高漲。這是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叫正義之旗,就是這一次打回彭城,劉邦還高舉了一面正義之旗。軍隊打仗,它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說你這次出兵,有沒有道義,你是正義之師,你還是侵略他人?而這一次劉邦打出來是正義之師的旗號。也就是為義帝報仇的旗號,這樣劉邦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打到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並迅速占領彭城。正在齊國平叛的項羽聞訊後,率領3萬精兵殺回彭城。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是劉邦和項羽自秦末起兵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正面交鋒,這也是劉、項爭奪天下的第一次大戰。那么,這一戰的結果會怎樣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九集《彭城之戰》。

韓信北伐

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彭城之戰中,劉邦的56萬聯軍不敵項羽的3萬精兵。劉邦的軍隊一直敗退到滎陽才站穩腳跟。但防線穩固後,劉邦的後方卻出了問題。諸侯聯軍中的趙國、代國和西魏國相繼叛漢。趙王是姓趙名歇,這個趙歇叛了,趙歇叛漢的原因是因為代王陳餘的挑唆。因為陳餘當年給劉邦提出的出兵條件是讓他殺了張耳,結果劉邦找了一個像張耳的人殺了,把頭給人家送過去,忽悠陳餘。所以陳餘加入聯軍,趙王也加入了。等到後來發現張耳沒有死,陳餘不幹了,所以代國退出,趙國退出。  西魏國的國君,就西魏王魏豹的退出最具有戲劇特色。趙國不幹了,魏國不幹了,這個西魏國怎么退出來呢?西魏國魏豹給劉邦提了個要求,我要回家看父母,請假了,回家省親了,一過黃河,魏豹就下令,把黃河渡口給封鎖住,叛漢,跟劉邦不幹了。對於趙王、代王的叛變,劉邦沒有採取行動,西魏王魏豹的叛變劉邦立即感到問題很嚴重。因為西魏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西魏國的地理位置在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的山西,就是省會是太原的山西。山西的地理位置對於劉邦來說太重要了,從山西南下,可以切斷劉邦所在的滎陽的補給線,從山西西進,可以打到現在劉邦的關中根據地。所以魏豹叛變後,劉邦就派韓信北上平叛,但劉邦又在韓信平叛的過程中,不斷抽掉韓信的精兵,去補充滎陽的兵源。那么,韓信帶領剩下的老弱之旅,能連續平定三個反叛的諸侯國嗎?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大風歌》第十集《韓信北伐》。

鏖戰滎陽

從戰爭角度來講,項羽絕對是能打硬仗的人,從他出道以來,幾乎是百戰百勝。因此誰遇上項羽,那就倒霉了。事實也是如此,當韓信在黃河以北打得順風順水時,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大敗,項羽是窮追猛打。經過彭城大敗後的劉邦,只得退守,在河南滎陽他建立起一個防線,來阻止項羽的進攻,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劉邦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是劉邦劣勢地位隨著幾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徹底扭轉了,那么在相對不利的情況下,是誰幫助了劉邦?他們都為劉邦做了什麼呢?  在無助的情況下,劉邦想到分封,立刻遭到了張良的阻止,儘管張良阻封是有道理的,但是張良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劉邦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邦集團糧食用盡,後果可想而知,那么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劉邦將如何化解這一困境呢?

當劉邦從滎陽城西門逃走時,狼狽到了極點。可以說,自從和項羽對峙以來,劉邦就沒打過一次勝仗,他始終處在被牽制的狀態中。那么劉邦的這種日子還要過多久?誰幫助他改變了這一局面?

當劉邦第二次從滎陽逃跑時,在戰爭的態勢上其實和第一次已經有了很大區別,這時的劉邦已經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項羽由於後勤補給線的切斷,不得不被人牽著鼻子走,而一貫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的項羽如何改變自己的這種狀態呢?當項羽第二次回兵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一集《鏖戰滎陽》。

韓信破齊

正當劉邦在滎陽承受著項羽軍團巨大的壓力而抽不出身時,他手下的兩個人同時盯上了一個諸侯國——齊國,這兩個人一個是頂級說客酈食其,一個是大將軍韓信。酈食其認為,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完全可以說服齊國稱臣投降。而此時身處黃河北面的韓信,也覺得自己有能力拿下齊國。這樣一來,韓信想武力滅齊,酈食其要說服齊王投降。那么問題就來了,兩個人都想吃這一塊肉,誰最後能把齊國吃掉?如果一個人吃了,那另一個人怎么辦?  酈食其果然厲害,不費一槍一炮,完全憑著嘴皮子功夫就說服了齊國稱臣。這對劉邦來說,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韓信怎么辦?齊國臣服了,韓信還能武力解決齊國嗎?當韓信知道這一訊息後,他會做出什麼決定呢?

韓信不但拿下了齊國,而且還把前來救援的龍且打得大敗,這樣韓信就平定了齊國七十多座城。韓信破齊的訊息一傳出來,立刻讓四個人做出了不同的反應,那么這四個人是誰呢?他們的反應是什麼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二集《韓信破齊》。

十罪項王

韓信攻占齊國,對劉邦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韓信遠在山東,劉邦在河南,只要韓信不出兵,劉邦就只能在滎陽戰場苦苦撐著。而此時項羽的日子也不好過,韓信攻占齊國後,極大地威脅了項羽的國都彭城和他大軍的後勤保障,因此,劉項兩家都處在了僵持之中,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項羽還有什麼牌可打?劉邦又會怎樣應對這種局面呢?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劉邦開始玩起了嘴皮子遊戲,他陳穀子爛芝麻,列出了項羽的幾大罪狀,在王立群老師看來,有些罪名完全是無中生有,但是,儘管如此,這些事到了劉邦嘴裡就變得冠冕堂皇起來。那么除了上述幾大罪之外,劉邦還會為項羽網羅哪些罪名呢?這些罪名,王立群先生如何看待呢?

劉邦的確是用了心思,在他嘴裡,項羽就是罪大惡極的不赦之人。但是在王立群老師看來,劉邦列舉的十宗罪中,真正讓劉邦最為惱火的,還是項羽沒有封他做關中王。這是他內心最隱蔽的傷痛。 那么被人列出了十項罪名,項羽會是什麼反應?他將如何應對劉邦的這一番說辭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三集《十罪項王》。

圓滿收官

從漢二年五月到漢四年八月,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成皋一線整整對峙了28個月,雙方僵持不下。此時對於劉邦來說,絕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項羽手裡掌握了劉邦父親、妻子等好幾個人質。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劉邦怎么辦?掌握著重要人質的項羽又會做什麼呢?  鴻溝議和是楚漢戰爭重要的轉折點,劉項兩家在鴻溝議和以後,項羽打完了他手裡最後的一張王牌——人質,繼而,項羽撤兵,從項羽的這個舉動可以看出,項羽對鴻溝議和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相信劉邦會遵守約定。那么劉邦會撤兵嗎?他會做出什麼反應呢?

在項羽誠心誠意退兵的情況下,劉邦集團單方面毀約,發出追擊的命令,劉邦的這一追擊,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這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也是項羽一生中的最後一戰,那么這場戰役劉邦為什麼能打勝?是誰幫助了劉邦?

垓下之戰,項羽的10萬之軍對付劉邦集團的60萬之眾,勝敗可以預料。這一戰最終以劉邦的勝利結束了。蓋世英雄項羽最後自刎而死。那么面對這位與自己以前共過事,現在是對手的敵人,劉邦會做出什麼反應呢?他會如何處理項羽的後事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四集《圓滿收官》。

登基稱帝

項羽死後,劉邦雄霸天下的局面已經形成。這個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矛頭直指手下大將韓信。作為諸侯王的魁首,韓信戰功卓著,手中握有三十萬精兵,他的問題要是處理不好,勢必會造成種種難以預料的後果。那么,劉邦究竟該如何對待手下的這位天才將領呢?通過一奪兵權二徙封的方法,劉邦妥善地解決了韓信的問題。無論是分封還是徙封,都已經被劉邦玩得如火純青。劉邦利用分封解決的遠不止韓信這樣的問題,它還是劉邦集體由弱變強、最終奪取天下的秘密武器。

劉邦很清楚,要想奪取天下,人才是關鍵,分封是吸引人才的最好辦法。分封成了劉邦激勵屬下的重要手段。從沛縣起兵到西入秦關,從還定三秦到垓下之役打敗項羽,此時的劉邦已經稱雄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王中之王,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然而,劉邦的心中還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自己的亭長出身太過卑微,歷史上並無先例。那么,誰能幫助劉邦打開最後的心結,成就他從平民到大漢開國皇帝的傳奇呢?在通往帝王寶座的路途中,他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五集《登基稱帝》。

立儀定都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揭開了西漢王朝200多年歷史的序幕。然而,習慣於在馬背上打江山的劉邦,在坐江山時卻遇到了難題:雖然已經擁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卻絲毫沒有帝王的尊貴感受。另外,國都究竟應該設在哪裡也成了困擾他的難題。

就在這時,兩個小人物出場了,一個是叔孫通,叔孫通是孔子時期魯國權臣叔孫氏的後人,雖然是一介儒生,但叔孫通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洞察力。叔孫通看到劉邦因為禮儀制度不完備而發愁,就建議劉邦說,爭天下,儒生是不管用的,守天下,你離不開儒生。所以叔孫通幫忙制定了一整套規則,這個規則一制定,再上朝的時候,就井然有序了。劉邦登基之初,很多重大的國事都沒有確定,其中就包括定都的問題。最初劉邦想把大漢國都定在洛陽,手下的王公大臣也紛紛支持劉邦的這個想法。然而,就在這時,另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插了進來,並最終改寫了歷史。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六集《立儀定都》。

漢初三傑

在中國歷史上,劉邦是從平民百姓到當上皇帝時間最短的一個人。劉邦從起兵反秦到楚漢戰爭中消滅項羽,最後登上皇帝寶座,一共只用了七年時間。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速成”。而在劉邦稱帝“速成”的背後,有三個人功不可沒,這就是張良、蕭何和韓信。

劉邦曾經也談到這一點,一個大臣曾經說劉邦得天下是因為劉邦大方,項羽小氣,劉邦聽完以後,他就打斷了大臣的話。他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你沒有說到點子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這個子房是張良的字,劉邦提到張良,非常客氣,都稱他的字,叫子房。劉邦這個人很傲慢,但惟獨對張良不叫子房不開口。他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天下的人傑,我能用他們,所以我得了天下。

劉邦這一番高見一發表,底下大臣們都對劉邦的這個高見表示贊成,其中韓信是漢初的軍事名將,他在戰場上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戰功。相比之下,張良和蕭何沒有韓信在戰場上的威風,但他們在劉邦集團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張良和蕭何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呢?他們和劉邦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大風歌》之《漢初三傑》。

血性男兒

秦末天下大亂,草莽中英雄輩出,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在民間有一個田氏家族,兄弟三人從亂世中崛起,三人相繼在齊地稱王,成為群雄逐鹿中一支重要的反秦武裝。

田氏家族的第一顆明星是田儋,田儋很了不得。當秦末農民大起義開始的時候,陳勝曾經派了一個人要到齊地去攻城略地。結果,陳勝派的這個將領趕到了狄城,就是今天山東的高青縣,這個時候狄城的縣令防守得很嚴,所以陳勝的軍隊一時得不了手,所以狄城就一直控制在秦帝國的手裡面。

但是有一天,這個狄城出了一件大事。豪強田儋捆著他家裡的一個奴隸去見縣令,帶了一幫年輕人去見縣令。因為秦朝規定,凡是主人要處死自己家裡的奴隸的時候,需要報請當地的父母官批准。所以,這個田儋押著要處死的奴隸,綁著他去見縣令,其實這是一計。綁了他去見縣令,縣令毫無戒備。在縣令接見田儋和他要處決的這個奴隸的時候,田儋就突然出手,把狄城縣令給殺了。

殺了縣令以後,田儋就把這個縣的權給奪了,奪了權以後,田儋自立為齊王,可以說是當時的風雲人物。而田氏兄弟中的老三田橫和手下的五百壯士,更是為中國歷史留下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故事。那么,田橫和他的五百壯士,他們做了什麼呢?田氏三兄弟,又有怎樣的命運呢?河南大學王立群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大風歌》之《血性男兒》

冰火人生

項羽死後,他的部下們也是樹倒猢猻散,各奔東西。項羽的這些部下,個個能征慣戰,當年都有把劉邦追得四處逃竄的戰果。此時的劉邦已經擁有了生殺大權,不管是為了政權的穩定,還是為了出出氣,他都毫不手軟地向項羽曾經的部下發出了追殺令。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曾經把劉邦逼得節節敗退的季布卻被劉邦赦免了,曾經放過劉邦一馬的丁公,卻成為了劉邦的刀下之鬼,那么項羽部下的命運,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究竟是什麼決定著他們的生與死呢?

項羽的部下季布,本來是劉邦的必殺之人,但是因為朱家的相救和滕公的傳話,最終幸運地得救了,那么劉邦為什麼能夠放過曾經讓自己吃盡苦頭的季布呢?劉邦究竟是如何考慮的呢?

季布開始面臨劉邦的追殺令,採取的是迂迴路線,先逃到安全的地方,然後再等待時機,最終依靠高人指點逃脫了被殺的命運。與此相反的是,項羽的一個部下丁公,既沒跑也沒藏,徑直去找劉邦了,他原想自己曾經有恩於劉邦,換個一官半職應該沒有問題,沒有料到劉邦卻把他送上了黃泉路。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項羽手下有一個叫鍾離昧的大將,他最終的命運卻頗為蹊蹺,鍾離昧雖然也是劉邦點名追殺的,但是他既沒有被劉邦殺死,也沒有被赦免,而是被他的一個朋友逼迫自殺。那么鍾離昧的這個朋友,為什麼會對他如此決絕呢?鍾離昧的悲劇命運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九集《冰火人生》。

一升一降

漢五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後,著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追殺項羽舊部,這種全國性的白色恐怖,讓項羽舊部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最終引發了一位異姓諸侯王的叛亂。這場叛亂雖然很快就鎮壓下去了,但是這場叛亂對漢朝的政治格局,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由此拉開了劉邦用人策略根本性改變的一個序幕。那么這場叛亂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劉邦的用人策略,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

漢朝剛剛建立不久,由於有功之臣太多而職位太少,所以很多人還沒有得到應該享有的待遇。機會終於來了,臧荼叛亂被鎮壓之後,由此就空出了一個諸侯王王位的空缺。 可以預見,很多人會對這個王位垂涎欲滴,那么最終這個王位歸誰了呢?這裡面又體現了劉邦怎樣的一個用人思路呢?

漢初的政權並不太平,劉邦剛處理完諸侯王叛亂事件,不久又有一封密信告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謀反,這猶如一顆炸雷,讓劉邦慌了手腳。韓信非同一般人,他一旦謀反,後果不堪構想,那么關鍵時刻,誰能為劉邦送上錦囊妙計呢?

密告韓信謀反一事,我們現在看起來,其實是證據不足的,當時如果有人從中調解,也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歷史的記載當中,漢初政壇的兩個決定性人物,張良和蕭何,在這個關鍵時刻,竟然一起失語了,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個歷史疑問呢?

一封莫須有的密信,就讓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從天上重重地落到了地下。難道劉邦不知道這封告韓信謀反的信證據不足嗎?劉邦藉機貶韓信為淮陰侯,究竟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集《一升一降》。

分封之爭

漢高祖六年,當上皇帝的劉邦終於解決了一件懸了很久的大事情,那就是分封功臣,劉邦稱帝後,由於群臣爭功,分封功臣一直是劉邦面臨的最棘手的事情。這一次,劉邦一口氣封了十位列侯,這是劉邦稱帝後第一次批量封侯。在第一批封侯的十個人中,曹參排名第一,那么曹參是誰?劉邦為什麼會如此看重曹參?在劉邦反秦滅楚的戰爭中,曹參有過什麼功勞?劉邦的分封有什麼標準?  在劉邦第一批封侯的十個人中,有一個人,他僅僅是為劉邦趕車的車夫,也被封了侯,而且就在曹參的後面,是第二個被封侯的人,此人就是夏侯嬰。他本人並沒有多大才華,但是,對君主的忠誠使他倍受三代皇帝的信任。但是僅僅有這一點,就能夠封疆列侯嗎?在夏侯嬰身上,還有哪些優點?劉邦封他為侯到底對不對呢?如果論功封賞,那么夏侯嬰有什麼功勞?他為什麼會被劉邦封為侯呢?此人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一集《分封之爭》。

奇謀天才

在劉邦集團,有著名的三傑,他們對劉邦貢獻極大。其實,劉邦身邊還有一位重要的謀士,他雖然不在三傑之列,但卻是劉邦的重要參謀,是張良的最佳搭檔,此人就是陳平。在劉邦第一批封賞的十個列侯中,陳平也名列其中。那么陳平是什麼人?在楚漢戰爭中,他為劉邦做過什麼?他為什麼能入劉邦的法眼呢?

陳平在年輕時,不但是個另類的人,此人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生三易其主,是一個跳槽高手,他一生換了三個主人,第一個主人是魏王咎,第二個主人是項羽,最後才跟了劉邦。陳平的三易其主也被人當作一個缺點,那么陳平是如何跟定劉邦的?他的三易其主是怎么回事呢?

從陳平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此人非常有智謀,他一生所遇兇險也並非一次,但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平安著陸。那么陳平到底是一個什麼人?為什麼後世的人對他多有微詞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二集《奇謀天才》。

臧否不一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自從跟隨了劉邦,陳平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屢屢為劉邦獻上重要計謀,在劉邦開創大漢王朝的歷史中寫下重重的一筆。同樣還是這個陳平,在劉邦登基稱帝之後,在誘捕韓信、白登解圍中也功不可沒。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重要謀臣,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並不高,尤其是他被指責“盜嫂”一事,更是讓世人對他的人品產生了嚴重懷疑。一個功勳卓著的開國功臣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多的指責和非議?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陳平的計謀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王立群先生看來,史書中有陳平“凡六出奇計”的記載。第一計是反間計。 第二計叫金蟬脫殼。第三計是韓信封王。第四計叫調虎離山。第五計是我們沒有講過的,叫白登解圍。但經過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奇計”二字多少讓人感到有些牽強。那么,他為什麼認為陳平的這些計謀大都算不上奇計呢?陳平的“陰謀”雖然為大漢王朝的創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終卻導致了後人對他的非議和責難。

在王立群先生看來,使陳平遭受指責最多的還有兩點,尤其是他和嫂子之間的關係問題成為了一個歷史疑案,千百年來受盡了世人的指責,這也是後人對他評價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陳平遭受非議的原因還有哪些? 歷史上的陳平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三集《臧否不一》。

並峙雙雄

劉邦的手下有兩個列侯,史書上常常把他倆並在一起合稱“絳灌”,“絳”指的是周勃,“灌”就是灌嬰。這兩個人雖然沒有韓信、彭越、黥布的功勞大,但卻深受劉邦的信任,並且在後來剿滅諸呂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周勃和灌嬰究竟建立了怎樣的功勳?先說周勃,周勃雖然是個粗人,但他一直對劉邦集團忠心耿耿,在劉邦奪取大漢天下的過程中功勳卓著,在劉邦病逝15年之後,他更是成了剿滅諸呂的關鍵性人物。在劉邦死前,甚至說了一句話“安劉氏者必勃也”,這句話非常蹊蹺,結合周勃最後在剿滅諸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有人認為這是劉邦具有預見性的眼光,這種說法顯然不足信。除了周勃之外,還有一個人與他的經歷極其相似,這個人就是灌嬰。

那么,灌嬰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秦末漢興的歷史大變革中,在眾多的開國功臣中,灌嬰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在大漢王廷權力爭奪極其殘酷的情況下,灌嬰是少有的能獲得所有掌權者信任的人。

那么,灌嬰獲得信任的秘訣是什麼?在剿滅諸呂的過程中間,灌嬰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作為劉邦的手下的兩位列侯,史書上常常把周勃和灌嬰合在一起並稱“絳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那么,這兩個開國功臣的究竟有哪些相似的經歷?後人把他們並稱“絳灌”的原因是什麼呢?劉邦為什麼對二人如此信任?後人為什麼會把他們合起來並稱“絳灌”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四集《並峙雙雄》。

呂氏英傑

劉邦於高帝六年兩次封侯,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軍功,但其中有三個人身份特殊,他們是周呂侯呂澤,呂后的大哥;建成侯呂釋之,呂后的二哥;舞陽侯樊噲,呂后的妹夫。而三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勇闖鴻門宴的樊噲。

樊噲也是沛縣人,他不僅和劉邦是老鄉,還跟劉邦還是親戚。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你看,這個沛縣起兵的時候是蕭何跟曹參建議沛縣的縣令把劉邦招回來。當時,派人去找劉邦,派的是誰呢?樊噲,派樊噲去找在芒碭山隱匿的劉邦。為什麼派樊噲呢?至少有兩條:第一,他知道劉邦在哪兒。第二,他去了劉邦相信,你弄個生人,說縣令請你去了。劉邦會覺得縣令是不是想宰我了?到那兒把他請過去,把他殺了怎么辦呢?所以樊噲去,劉邦會信。

這說明兩個人的關係中間有一個字,我們可以概括起來,叫親。就是他倆不是一般的老鄉,他倆是沾親帶故的親。這是劉邦和樊噲的特殊關係的一條。樊噲自從劉邦起兵反秦後,就一直跟隨劉邦東征西討,那么,他一生立了哪些功?他被封侯,是實至名歸?還是因為和劉邦有特殊關係呢?而呂后的兩個哥哥,又是因為什麼被封侯的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為您精彩講述《大風歌》之《呂氏英傑》。

幸運之歌

劉邦在高帝六年兩次封侯,批量分封了29位列侯,其中絕大多數是靠戰功卓著因此才立功封侯。但在這29位列侯中,也有幸運者。他們雖然也立了功,但和其他被分封的列侯相比,他們是人生的幸運者。

比如有三個幸運的人,他們不完全是靠軍功,他們是靠著某種特殊的身份,有的是“烈屬”,有的是靠自己母親的智慧等等,總而言之,劉邦在高帝六年12月、正月的封侯中有人靠幸運,有人靠親戚。這個人的幸運不光他一生幸運,而且他的幸運一直惠及到他的曾孫女。兒子、孫子、曾孫女都受幸運,所以這個人不得了。而且他那個曾孫女還不得了呢,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我們要講的這個幸運者就是陳阿嬌的曾祖父,這個人被封堂邑侯。

第二個人叫周昌,他被封侯是因為他的堂兄在滎陽會戰中捨命守城,保護劉邦順利逃走,所以劉邦對周昌很關照。第三個人酈商,他能夠被封侯,雖然主要是靠自己立了軍功,但也是因為他的哥哥酈食其為他指明道路,跟對了劉邦,因此他在劉邦勝利後能夠封侯。那么,這三個幸運的人,他們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為您精彩講述《大風歌》之《幸運之歌》。

謀聖受封

劉邦總結戰勝項羽的“三傑”時,把張良列為“三傑”之首。而且劉邦對所有的部下都是想罵就罵,惟獨對張良,言必稱其字“子房”。古代稱人稱字,是表示尊敬。這對經常口吐髒字的劉邦來說,就實屬不易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張良為劉邦建漢立過大功。所以建立漢朝之後論功行賞,張良名至實歸,被封為留侯,那么張良究竟為劉邦立過哪些功勳呢?

張良作為一個文弱之士,雖不曾揮戈迎戰,卻以軍謀家著稱。他一生反秦扶漢、籌劃大事,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所以劉邦封賞功臣的時候,給了張良遠遠高於別人的獎賞,但是張良沒有接受,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漢六年,劉邦大封包括張良在內的二十九位功臣,然而還有很多未被受封的人心中不甘,難免私底下議論紛紛。如果不好好撫平,難免會引起謀反事件,那么當劉邦了解到這個棘手的形勢之後,他又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呢?

張良勸劉邦封雍齒,不僅糾正了劉邦任人唯親、徇私行賞的弊端,而且輕而易舉地緩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動亂。那么這個意外獲得好運的雍齒,到底怎樣得罪過劉邦呢?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受封之後的張良在正值事業巔峰的時候,竟然逐步淡出了朝政。有人認為張良是功成身退以求自保,也有人認為,張良退出朝政是萬不得已,因為此時的他已經疾病纏身。那么張良淡出朝政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他後來真的不理朝政了嗎?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七集《謀聖受封》。

軍功封侯

在高祖六年,劉邦兩次大規模地批量封侯,這兩次共封列侯,二十九人之多。但是熟悉西漢初年歷史的人會發現,還有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立有大功的人沒有被封侯。這不僅是我們今天的看法,古人早就有過這個看法。五胡十六國時期漢國的創立者劉淵就認為西漢初年的陸賈,對於劉邦江山的統一和穩定建有奇功,為他沒有被封侯而打抱不平,那么陸賈究竟建有怎樣的功勳呢?從陸賈沒有封侯的背後,我們又能探究出劉邦怎樣的封侯標準呢?

陸賈接到收復南越國的這個棘手的問題之後,就千里迢迢地從長安奔赴南越國,到了南越國以後,陸賈竟然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南越王俯首稱臣。那么陸賈究竟說了些什麼,能讓南越王立即心悅誠服的呢?

陸賈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南越國三個郡,這個功勞已經讓人讚嘆不已了,然而陸賈的功勞簿並不僅僅如此,他還建立了一個讓張良、陳平等一流謀臣都自愧不如的奇功。那么陸賈的這個功勞,又是什麼呢?

人們一般認為,入漢以後,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最有名的是漢文帝時期的賈誼。賈誼的一篇《過秦論》不但使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而且還給人造成這樣的誤解:似乎只有賈誼認真總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其實遠在賈誼之前,陸賈早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且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那么陸賈這位立有如此功勳的重量級人物為什麼沒有被劉邦封侯呢?

西漢五年,劉邦消滅項羽平定了天下,到了按功封賞群臣的時候了。“功”怎么定?“賞”又是什麼尺度?眾多功臣意見嘈雜。經過一年多方方面面的考量,劉邦最終才拿出了按軍功大小來封侯行賞的方案,那么這個深思熟慮的方案,又具有怎樣的利與弊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八集《軍功封侯》。

第一功臣

劉邦從起兵反秦以來,在他身邊就不斷地出現一些能幫他出主意、打硬仗的人。這些人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比如張良、曹參、蕭何、韓信等等。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劉邦建立大漢朝也是水中花、鏡中月。那么在劉邦七年反秦滅項的戰爭中,誰能堪稱第一功臣的美名?在劉邦集團誰的功勞最大?劉邦心中的第一功臣會是誰呢?

王立群老師看來,張良、曹參、周勃、蕭何都有可能入選第一功臣,而且張良勝出的可能性比較大。那么到底誰會入選呢?在大臣們的眼裡,他們認為的第一功臣會是誰呢?劉邦心裡怎么想呢?他又傾向於誰呢?

在第一功臣的競爭中,劉邦力推蕭何,這就讓人不解了,論戰功,蕭何不及曹參;論謀略,他又不及張良。那么為什麼劉邦偏偏看重蕭何呢?難道僅僅是他當亭長時,蕭何對他的照顧嗎?為什麼劉邦這次要擰著大臣們的意見,獨斷專行呢?劉邦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呢?

在王立群先生看來,劉邦力推蕭何,自然有他的考慮,此時的劉邦已經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開國後的建設上來,這當然是劉邦應該考慮的,所以他認為蕭何是第一功臣,並讓蕭何擔任漢帝國的第一丞相。那么問題就來了,蕭何適合不適合丞相這一角色呢?擔任劉邦的丞相,日子好過嗎?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二十九集《第一功臣》。

劉姓封王

漢高祖六年,劉邦在大封二十九位列侯的同時,又分封了四位同姓諸侯王。這四個王不是劉邦的兄弟,就是劉邦的兒子,或者是與他有親戚關係的人。可以說,劉邦的這次分封,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早在劉邦稱帝以前,他的分封都是給了異姓的人,也是為自己立過功的人,那么這一次,劉邦為什麼要封同姓王呢?從分封異姓諸侯王到分封同姓諸侯王,劉邦的分封思想有什麼變化呢?這種變化透露出什麼信息呢?

從劉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的做法是所有封建帝王稱帝後的一貫作為,那就是先封自己的家人,劉邦自然不能免俗。那么在劉邦的分封中,除了兄弟,他還會封誰呢?

稱帝後的劉邦自然不會忘記為自己的家人謀取點好處,他不但封了自己的兄弟,還封了自己的兒子和親戚。其實如果仔細盤點一下劉邦封的王中,我們會發現,在劉邦稱帝之前,他一直封的是異姓王,那么這時的劉邦為什麼不論功封賞,再次封異姓的人當王呢?

由於擔心異姓王叛亂,劉邦就用分封同姓王的辦法來削弱異姓王的勢力。那么劉邦既然這樣怕出後患,為什麼他不實行郡縣制呢?在漢之前,秦朝的郡縣制,劉邦為什麼不採用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三十集《劉姓封王》。

太上皇上

漢高帝六年,劉邦大封諸侯王,其中包括四位劉姓諸侯王。而早在六年前,他在定陶登基稱帝時,就封了呂后,封了嫡子劉盈,甚至連已故的母親都給了尊號。可以說劉邦對他身邊的重要功臣和親屬一概沒有忘記,唯獨有一個他遲遲沒有考慮,這個人就是他的父親——太公。中國古人歷來重視孝道,各朝代的君王們更是奉行以孝來治理天下。他們登基稱帝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給父母上尊號。劉邦雖然最終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但這個舉動卻姍姍來遲。那么對於如此重要的事情,劉邦是真的忘記了還是故意為之?這裡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嗎?劉邦和父親之間曾經發生的幾件蹊蹺的事情,引得後人對兩個人的關係議論紛紛。

第一件事叫劉氏太公。第二件事是扣為人質。 第三件事叫烹了喝湯。第四件事叫未央夸富。第五件事是營造新豐,第六件事是修建太上皇廟。這些事有的反映了劉邦對父親非常敬重,有的則又顯得不大敬重。那么,是什麼原因導致劉邦對父親無動於衷一直不給他上尊號呢?劉邦跟父親之間的關係究竟怎樣呢?漢高祖六年,劉邦給父親上了“太上皇”的尊號。在王立群先生看來,這個尊號給後世帶來的影響非常之大,太上皇甚至成為了一種制度。在這之後,歷史上又出現過很多的太上皇,但是,這些太上皇大都和劉邦父親這個太上皇情況不同。

那么,同樣是太上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中國歷史又出現過哪些類型的太上皇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三十一集《太上皇帝》。

白登之圍

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初期,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這其中就包括韓王信。韓王信是戰國時期韓國的後裔,儀表堂堂,作戰勇敢,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為了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把分封作為激勵手下奮勇作戰的手段。韓王信正是因為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而被劉邦封為了韓王,成為七個異姓諸侯王之一。劉邦也一度對韓王信非常器重。然而,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劉邦對他有了看法。那么,這會是一件什麼事情呢?因為對韓王信不信任,高祖六年,劉邦卻針對韓王信做了一件事,結果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韓王信投降匈奴,聯合起來侵襲漢地,劉邦親帥大軍征討,然兒在白登被圍,白登之圍是劉邦稱帝六年以來發生的最為驚險的一次危機,面對強大的匈奴騎兵,劉邦的少數部隊隨時都有可能被殲滅。就在這命懸一線的危急關頭,劉邦身邊的一位重要謀臣站了出來獻上了一計,這個人就是陳平。

那么,在白登之圍的危難時刻,陳平給劉邦獻上了怎樣的計謀呢?那么,這場危機的起因是什麼? 整個事件究竟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呢?從白登之圍中僥倖逃脫後,劉邦意識到劉敬具有過人的謀略和智慧,於是在一個重大國事問題上向他問計。結果劉敬想出一計,而這個計謀對大漢王朝影響深遠,並招來了後人非常大的爭議。那么,劉敬獻上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計謀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三十二集《白登之圍》。

愛子封王

戚夫人受到劉邦的寵幸,劉邦東征項羽的時候經常是帶著戚夫人。戚夫人是日夜涕泣,白天晚上都是哭哭啼啼的,幹嘛呢?求劉邦把太子廢了,立她的兒子做太子。這個話可不是一般的話,這個話是一箭雙鵰的。一旦她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太子的話,自然他的母親就由嬪妃提為皇后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了。

那么,在這個事情上,劉邦是個什麼態度呢?史書記載,劉邦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是這樣的:首先,劉邦對太子有一個評價,他對已經立為的太子劉盈說了三個字,話不多,但這三個字非常重,叫“不類我”。“類”就是像,“不類我”就是不像我。意思就說,這個太子長得越來越不像劉邦,劉邦不喜歡這個不像自己的兒子。而對劉如意的評價呢?是兩個字:叫“類我”,就特別像我。另外你看一下劉如意這個名字,如意,什麼叫如意?如意就是如我所意。所以劉邦對這個兒子特別喜歡,而對那個兒子越來越覺得不像,不像自己的性格。

這就涉及到劉邦和戚夫人的關係,也涉及到劉邦和呂后的關係了。這樣一來,他不光是需要在兩個兒子之間的取一個權衡,而且涉及到這兩個兒子所帶來的兩個女人之間的權衡。劉邦和戚夫人的關係從我們現在看到的記載來看,更多的是一種情侶關係,兩個人很有感情,很玩得來。那么,這個時候戚夫人就有了新的想法,她的想法是什麼?她的想法在朝廷和後宮中,又掀起了怎樣的波瀾呢?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為您講述《大風歌》之《愛子封王》。

同名主題歌

歌曲信息

王立群與極瀧 王立群與極瀧

歌名: 大風歌

作詞:劉邦、何子煦、極瀧

演唱: 極瀧

作曲: 極瀧

編曲: 極瀧

混音: 極瀧

錄音: 極瀧

後期製作: 極瀧

創作簡介

這是《百家講壇》第一次為系列講座量身打造的主題曲,是歌手極瀧繼《水墨齊白石》以後他第二次和《百家講壇》合作。其副歌部分引用劉邦《大風歌》的原詞,主歌部分由極瀧和他的好朋友何子煦共同創作;曲子方面是按照《百家講壇》典雅,大氣的節目感覺以及大風歌本身的情緒量身定製。

歌詞

望華車 市井奪未央

塵沙起 鴻門巧對王

納賢良 無為得天下

三章法 垓下定漢疆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