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耳蕨(原變種)

大關耳蕨(原變種)

大關耳蕨(原變種),鱗毛蕨科,耳蕨屬。產雲南東北部(大關、永善)。生海拔1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谷陰濕溪邊岩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關耳蕨(原變種)

大關耳蕨(原變種)大關耳蕨(原變種)

種拉丁名:PolystichumdaguanenseChingexL.L.Xiangvar.daguanense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拉丁名:Polystichum

植物形態

植株小型,高18-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葉簇生;葉柄淺綠禾稈色,上面有溝槽,長2.5-7厘米,基部直徑約1毫米,自基部向上至葉軸疏被卵形、邊緣有不規則細齒、大多伏貼的暗棕色膜質小鱗片;葉片狹長橢圓披針形,長10-27厘米,中部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平截,或略呈闊楔形,有時略凹人呈淺心形,一回羽狀;羽片20-40對,互生或近對生,略斜展和或平展,有狹間距,無柄,長矩圓形或近矩圓形,中部的長7-15毫米,中部寬3-4毫米,基部的長5-10毫米,寬2-4毫米,頂端鈍圓,基部不對稱,上側基部的耳狀凸起通常呈三角形,上部近平直,下側基部狹楔形,上部圓弧形,除狹楔形的下側基部,邊緣均有整齊的粗鋸齒,齒端有短尖頭;葉脈兩面明顯,羽狀,中脈上側的側脈大多二叉狀,下側的側脈大多單一,小脈大多伸人鋸齒,幾達邊緣。

葉紙質;葉軸淺綠禾稈色,上面有溝槽;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卵形或披針形、淺棕色、伏貼的膜質小鱗片。孢子囊群小,生於較短的小脈頂端,接近羽片邊緣,在中脈上側1-5個,下側1-2個,生於頂部,上側的耳狀凸起及下側的頂部鋸齒以下均不育;圓盾形的囊群蓋淺棕色,幾全緣,宿存。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形成腦紋狀褶皺。

產地生境

產雲南東北部(大關、永善)。生海拔1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谷陰濕溪邊岩隙。模式標本采自大關(出水,紙廠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