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東

大關東

大關東是張海清所寫,講述了一個生活在松花江上游各族人民生生不息、不屈不撓,勇敢面對生活的曲折故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部莊重厚實的民族史詩:國事、家事、情事、匪事,曲折離奇,盪氣迴腸。

《大關東》可稱得上是一部關東鄉音民風的交響樂,一幅關東鄉俗鄉景鄉情的長幅畫卷。蠻荒、古樸、粗獷與豪放是這部交響樂的獨特基調。一群帶有血性、野性和人性的關東人活躍在這生動的畫卷里。殘暴的土匪馳騁在被火與血洗禮的村莊;抗擊土匪的村民那可愛的愚昧和可悲的壯舉;一個大家族的破敗以及為這家族奮鬥一生的悲劇人物白四爺;接過地契時激動得顫抖的雙手和為保衛勝利果實參軍參戰的莊稼漢……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充滿激情的新型農民。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等重大歷史背景下,關東人民喘息著、掙扎著、追求著,苦難、歡樂、期盼、困惑……《大關東》真實地再現了關東人的生存狀態。

內容簡介

《大關東》是作者歷時十數載,幾易其稿的嘔心瀝血之作。作者大膽地顛覆了傳統的寫作常規,用五個相對獨立的單元組成的這部長篇小說,通過時空交疊轉換的敘事手法,以驛站旗人後裔耿氏兄弟及其後人為人物主線,以烏白兩個大家族的興衰為副線,通過對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背景下人物命運的描寫,講述了一個生活在松花江上游各族人民生生不息、不屈不撓,勇敢面對生活的曲折故事。

從民國初年至上個世紀中下葉,關東大地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戰慄,芸芸眾生在這塊充滿苦難和希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愛恨情仇中交錯著悲歡離合。陰謀與愛情、無私與貪婪、忠誠與背叛、欲望與尊嚴輪迴上演,關東大地上演繹出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劇。

作者簡介

1964年生人,吉林省永吉縣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經在部隊服役近十年,在部隊服役期間考入遼寧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獲得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現供職於中國銀行吉林市分行。《大關東》原名《厚土》,曾獲得“書贏天下”網路文學大賽亞軍。

目錄

楔子

第一單元 荒年

直皖戰爭結束後,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推靳雲鵬組閣,後奉系軍閥張作霖又將靳雲鵬趕下台,扶植親日的梁士詒出任國務總理,並聯絡以孫中山為首的廣東政權,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1月,吳佩孚聯合六省軍閥,通電攻擊梁士詒內閣媚日賣國,迫梁離職,直奉矛盾日趨激化,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亂世當道,關東匪患猖獗無忌,遍地綹子,遍地英雄……

第二單元 殘局

日本人因東北王張作霖不肯滿足他們在東北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的無理要求,於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在皇姑屯附近,將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不治而亡。同年 12月29日,張學良將軍宣布東北易幟,被南京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將奉軍更名為東北軍,張學良以“妨礙統一,阻撓新政”的罪名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鞏固了在東北軍的領導地位。城頭上變換的青天白日旗並沒有改變內憂外患的局面,日本人虎視眈眈地覬覦東北,使關東大地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像東荒地白家這樣的大糧戶,猶如汪洋中的一葉孤舟,又像一盤殘局。作為棋手,白四爺儘管每一步都走得謹慎而艱難,最後,他還是無奈地輸掉了這盤棋……

第三單元 熱土

1946年,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使獲得了土地的農民為之興奮不已,為了保衛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他們不惜付出鮮血和生命。而這一切卻像一出黑色的滑稽戲,又像一個天大的諷刺,也更像是一場騙局。打著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旗號,用暴力和血腥的手段無償剝奪了地主富農的土地,讓幾萬萬沒有土地的農民歡天喜地一番之後,竟變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土地兼併和集中。1953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徹底擊碎了他們的美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古老寓言,首次成了不折不扣的現實……

第四單元 困惑

如果說,1957年以前的東荒地,老少有禮,進退有儀,世風典雅,民情醇厚,人們以誠實的勞動開創著自己美好生活的話,那么,從1957年開始,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便像核子彈爆炸後盤踞在高空灼熱的蘑菇雲,迅速蒸發了人們品格中那些傳統的寶貴養分,道德之都淪喪變成了一座可憐的孤城,城頭上雖然挺立著不肯撤退的戰士,可畢竟珍如鳳毛麟角,即使是學貫孔孟的鄭肇庸之流也不得不倉皇出逃。政治運動一次次用貪婪的血舌篡改著社會生活的寶典,並以一種不可理喻、頗似邪教的強大力量,將生活推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我們不知道“1957”是地獄裡貪杯的獄卒不小心放出來的一組魔鬼,還是在歷史的禪機里早已確定的一道無法繞過的苦難的門檻。總之,接下來,我們的目光必然要投向1966年,如同我們愧對1957一樣,同樣也愧對那個錯位的1966……

第五單元 春暖

1978年隆冬,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用粗糙的手指在白紙上按下了血紅的手印兒,他們冒著殺頭坐牢的危險搞起生產責任制,從此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就在這些農民按下手印兒不久,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關係國家命運和前途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翻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

1981年6月27日,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回顧了建國以前二十八年的歷史,對建國三十年來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計和評價。理想主義者的革命實踐已經完成,實用主義思維指導國家建設的征程卻仍然任重道遠……

尾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