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性棲息習性。銀魚在池塘中多生活於中下層,除缺氧外,極少發現在上層活動;受驚擾時,鑽入底泥中。子幼魚有較強的趨光性,夜晚用燈光能誘集成群,可用來檢查其生長和攝食情況,成魚無趨光性。
繁殖習性。在池塘中,大銀魚能發育至性腺成熟並自行產卵。池塘中大銀魚性腺發育及產卵特徵與天然水域的銀魚基本相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為產卵高峰期。在帶有水草的硬質底池塘,產卵較集中,受精率可達80%~90%。
攝食習性。幼魚出膜後10日齡開食,餌料是輪蟲,以後逐步選擇較大易得的浮遊動物為食,順序為無節幼體、橈足幼體、枝角類和橈足類成體。大銀魚為肉食性,以小的魚蝦為食。
池塘條件選擇老口池塘,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避風向陽,進排水方便。單養池面積3畝~4.5畝,套養池面積4.5畝~9畝,池深2米以上,池周有適量水草,底泥厚0.2米。不要與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混養。
種苗放養與培育準備種苗放養池。在飼養家魚的肥水池拉網幾次適當翻動表層底泥後,將該池水灌入經清淤除害後的放養池中。因大銀魚開食時氣溫低,池塘水質難於培育,尤其是輪蟲密度低,使用家魚池肥水,並輸入輪蟲休眠卵,可迅速提高放養池餌料密度。此項工作應在放養前兩周完成,放養前池水深0.6米。
種苗來源。首次飼養所需的種苗,可在天然水域中採集成熟親體,現場進行人工授精而獲得受精卵(魚種場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內靜水孵化,當水溫保持在4℃~6℃時,30天~40天出膜,孵化率較高,放養效果較好。控制孵化時間有重要的生產意義。卵苗2月底以後出膜,較容易獲得開食餌料,有利於提高幼苗成活率。
放養方法。在魚卵胚胎期放養效果比放魚苗好。出膜前1周將卵放入池中孵化,每畝放2萬粒受精卵,9月~10月可捕獲大銀魚30千克。如放養量太大,子幼魚餌料不足。池水深1米~1.5米為宜。
培育技術。子魚以輪蟲和無節幼體為食。孵出10天后開食,開食後3天,若無餌料便死亡。因此放養池要提前施足肥,保證開食時有足夠的餌料。施用充分發酵的糞肥,適當施用石灰水,經10天~15天,水色轉濃,輪蟲就能達到相當密度。
幼魚主食無節幼體、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此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據水色和水溫控制,儘量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在2米。
成魚養殖供給充足餌料。成魚期(全長40毫米以上)攝食量大,生長顯著加快,必須勤施肥以維持浮游生物的密度,施腐熟發酵肥,也可少量潑灑豆漿(每天每畝用250克~500克黃豆),根據水質情況靈活掌握。
注意食性轉化。大銀魚食性有一個轉化期,從攝食枝角類和橈足類逐步向肉食性轉化發現體長接近80毫米的銀魚腸管內有魚、蝦時,說明食性正在轉化,應及時引入小型魚蝦,並保持一定的密度,能大大促進大銀魚生長速度。長江流域5月間引入適量抱卵青蝦,孵出的子蝦正好趕上大銀魚轉食期。
嚴防浮頭。大銀魚對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魚類高,混養時總是首先浮頭,水溫20℃時,就出現浮頭,如不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即可發生大批死亡。預防浮頭方法是減少施肥量,不使餌料生物過量繁殖。如水過肥,儘快更換新鮮水,必要時使用增氧機或增氧劑增氧。
防止高溫危害高溫季節應使池水深2.5米以上,必要時採用遮蔭措施,以防止高溫危害